奶奶的故乡——松阳象溪
象溪太极湾 朱熹讲学地
来源:
松阳新闻网
作者:
钟郁芬 何明
编辑:
李红伟
2012-09-14
古老的石板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松阳县作协主席鲁晓敏在象溪镇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这幅“太极图”是鲁主席在一幅悬挂在象溪镇镇政府办公地点的鸟瞰示意图上发现的。从这幅图上看,松阴溪从石马铺村开始几经转折流向象溪村,呈现出一个力度饱满的“S”形,松阴溪与四周山峦、谷地、沙滩、村庄组成一个巨大而神秘的图案。当鲁晓敏用一个作家的眼光仔细地审视它时,脑海中忽然跃出一幅太极图形,此太极图形和眼前这幅鸟瞰示意图渐渐重合在一起。“象溪太极湾!”鲁晓敏脱口而出。而随着他的一声惊呼,人们纷纷围拢来观看,也大呼:“像!真是太像了!”事实上,纵观整条瓯江流域,如此神似的太极湾十分罕见。
自此,“象溪太极湾”的说法不胫而走。
象溪太极湾,自古有名村
“S”形的溪流把这一区域分割成“太极两仪”,在太极湾中坐落着石马铺村、南州村、塔背村、象溪二村、象溪一村等古村落。这一带水乡风光浓郁,植被丰茂,古村落山环水抱,山水与村落的自然交错充满神奇。而最为典型的,当属坐落在极尾的村子--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象溪一村。
象溪村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是一个约有1300年历史的古村落。
据考,唐神龙年间(705-709)进士高钅监之子、国子监太学生高温乘船经此处蝌蚪潭,见潭中有象状巨石上下浮动,认定“风水”这边独好,遂从钱塘徙居于此,因名象溪。
高氏于此垦荒立业,耕读并行,世代相延。自后梁直至明清,象溪曾孕育出许多卓尔不群的良才,如后梁乾化二年(912)进士高浩、明初武陵县知县高祖谅、清顺治二年(1645)福建延平府通判高可汲、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科举人高斐然、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高焕然等。清朝后期,中秀才者就有高良培、高益飞、高良祺、高良春等17人,因有“秀才村”之美誉。近50年来,人才辈出。象溪籍的高级工程师、大学教授、人民解放军师级以上干部、研究生共30余人。
村中保留了13幢老房子,其中年代最长的要数“太守第”。文昌阁建于何年代未及考究,据说高焕然小时就经常在文昌阁内熟读四书五经,后高中进士。
另一处保留完整的古建筑则是高家祠堂。高家祠堂是松阳县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整座祠堂高大气派,与众不同。祠堂内有12根用石头打造的柱子,四根方柱八根圆柱,象征着“天圆地方”。而在正门,还有二长二短两根石柱支撑着门廊。
用巨石打造成柱子,这在丽水市境内恐怕也不多。村委主任高跃军介绍,象溪一村本地并不产这种石材,而是从15公里外的水车村运过来的。当年没有陆路,只有水路,关于运这石柱的事,还有一个插曲,说在搬运石柱时,因为石柱实在太重了,众人虽齐心合力但还是有一根掉到了水里,所以本应成对的石柱少了一根。怎么办?当时造这祠堂的高氏祖先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单根的石柱从中间截为两段,上面再用木柱接上去,所以门廊的柱子就成了二长二短。
象溪一村素有“秀才村”、“耕读村”等美誉,村中至今还保留着数条鹅卵石铺设的小巷街道、太守第及社公殿等古建筑。
民国版的《松阳县志》记载,朱熹在南州村讲了三天学,后经过象溪,又被象溪村人留住讲了一天。村头的元坛庙,又称虎庙,也曾是朱熹的讲学之地。
象溪一村人才辈出,最负盛名的当数松阳十大历史名人之一的清代进士高焕然。高焕然考取进士后,先后出任广东长宁、灵山知县及钦州知府等职,成为松阳人的骄傲。1926年,高焕然主纂《松阳县志》,情系桑梓,为后人存下不少可资参考之史料。现村头元坛庙的柱脚及横梁上都留有高焕然的书法墨迹。
高焕然为人正直,家规甚严,他有遗训:“官可以不做而人不能不为。”在他的影响下,高家后代子孙把“做人”和“有为”放在首位。身居蓬门荜户的高良仁,却以自己数年艰困务农累积之资,雇请能工巧匠,并身体力行,致力凿除松阴溪中的巨礁,以畅航运。此举广得乡里称颂。1919年,国民政府以“急公好义”四字,制匾赠之,褒其急公精神。高焕然更有好几个孙子为国捐躯,其中就有中国第一代飞行员高威廉,他于1935年在对日作战中为国捐躯,名垂青史。
高焕然(来源:百度)
高焕然(1861-1934)字昕斋,号鲁才,浙江省松阳县象溪镇象溪村人,幼年尊师好学,博览群书。清光绪三年(1877),在科举中考中贡生头名,十一年(1885)考中乡试,二十四年(1898)考中进士,先后出任广东长宁、灵山知县。因性格耿直,得罪上司,被免官职。高焕然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勉励自己,说:“官可不做,人不可不为。”
此后,他游历广东、广西诸省和南洋诸国,大大开阔了眼界。回国后,协助商务大臣张振熏创办学堂,开辟东关码头,巩固与越南的边防。建功复职后,担任钦州直隶州知州。任内总揽管务,督带新军,常亲自到村庄里去访问民间疾苦,考察地方利弊。宣统三年(1911)夏,担任钦州知府。上任不久,暴发了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于是他回到家乡象溪居住。
返乡后,他极力劝读,民国二年(1913)与族兄创办象溪初级小学,民国十四年(1925),受当地贤士大夫们的推举,担任《松阳县志》的总编。高焕然实事求是,细心考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尽心编辑此书,书成后,深得各界人士好评。23年终老象溪。
备注:本文中的 高斐然是奶奶的父亲(我们的曾祖父);高焕然是我们的曾叔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