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平逝世十周年纪念集》序
(2023-05-29 11:48:31)诗谊长留天地间
——《姚平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序
癸卯清明节是姚平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2023.3.30.姚平夫人雷珊女士给我打电话,
说今年是姚平去世十周年,我们想搞个追思会,想邀请你参加。你看能否叫几个姚平生前好友参加?我当即回答,好的,完全应当,并表示全力支持。随后我给姚玲打电话提出此事。姚玲也非常支持。当时姚玲正在河南旅游,说回来商量细节。回来后来电,首先要考虑的是西安诗圈、雁塔诗圈、老干诗圈。因为姚平曾任这几个诗词组织的顾问、会长,或主编。姚玲给文子、马钰忠等打电话,文子有事在老家,月人是文子铁哥,文子不来,月人也难请。马钰忠、王中陵都有病,也就罢了。姚玲还想联系姚平生前的老战友,但这些人年事已高,或已谢世,想来也不敢邀请了。
向英蒲是姚平老战友,曾在兰空部队接任姚平职务,我打电话问候近况,先生说前一段脚腿痛风,近日稍好。一听说纪念姚平十周年事,马上回答一定来。然后我联系我的诗圈和各地诗友,以曲江诗社名义发出《征稿启事》。曲江诗社社长王文辉,好友荣西安、马智、刘泽宇、贾顺兴等,我都给发信或打电话。王社长说很想参加,但不知时间错的开吧,事多,晚上定。晚上说来不了。4月4日上午十点追思会在西安烈士陵园准时举行,到会12人。按合影前排次序为马智、向英蒲、雷珊、于水、魏义友、贾顺兴。后排左起:姚思丞、姚小青、荣西安、姚玲、雷德义。摄影者胡成城。人不多,也不少,追思会开的很隆重、很成功。
征稿启事发出后,得到各界诗友们的积极响应。加上介绍和动员,此书稿件超出意料。向英蒲、姚玲、荣西安在诗文中,充满激情地记述了他们和姚平先生的交谊。锦州师院女教授、《中华辞赋》顾问陈逸卿女士,山东诗词名家、历史学教授刘献琛,著名词家、诗词教育家刘泽宇,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王彦龙,也都在百忙中发来了怀念姚平先生的诗词作品,对姚平先生在振兴当代诗词事业中的巨大贡献给与了高度评价。西安诗词学会会长月人先生未参加追思会,但看到荣西安《声声慢》后,马上发来缅怀姚平的诗。甘肃《甘州诗词》主编陶琦,浙江《柳川诗草》主编叶松林,江西朱水兴,湖北袁江本,银川王成,海南李丹,四川郑朝培,云南女诗人秀泉,九十老诗翁杨兆麟(柳烟),宝鸡毛诗研究会副会长邓汉章,上林苑诗词学会副会长秦人,三原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主编郑克强,陕西文史馆研究员于水,长安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李均宏,三秦女子诗社秘书长高敏,汉中诗词学会会长陈家林,安康诗词学会副会长陈春苗,寰球汉诗西安联络处主任许铭,雁塔诗词学会会长刘白杨,《商报》主编田冲,《西乡文艺》编辑史邦奇,企业家王文辉、文子,澄合煤矿乔树宗,渭南作家孙振义,西安贾顺兴、蒋奇才、张有安、管精箭、权路與,鄠邑农民诗人周济民,宁强教师沈连成,青年诗人薛志君、刘双龙、车天启、马智、徐鹏、李维娟、贺娟芳、赵营勃、韩轩、王愉龙、王宇、张伟等,都发来了缅姚诗词联。合计收到稿件71人,文章15篇,诗词楹联72首(副)。作者广布大半个中国,遍及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企业界、政府公务员,工、农、兵、学、商等社会各界。所有这些,充分表明了姚平生前的为人和人缘,及其诗词事业深远的社会影响。
此书的编辑让我看到,只有看重文化的人才能培养出文化人才。姚雷夫妇本身就素质很高,一子二女个个成才。而在此书中,有三人表现出了非凡的写作才能和作品质量。一是姚进,姚平长子。天分甚高。15岁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留学美国,然后就留在美国。现在是美国知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其父去世时他写了一首七律,即见诗功。这次十周年,又写了一篇长文《十年祭》。博学多闻与见解深刻是其文主要特点。二是雷德义,姚平大女婿。4月4日追思会下午2点,他就发了一首《忆岳父姚公》七言诗。不仅言从字顺,感情深厚,而且近乎七律。我建议调整二字,就成了一首七律。这是初露锋芒。不久,他看到我的《诗坛八咏》和荣西安的和诗,居然一气依韵和了八首!还谦虚的说自己是“心血来潮地乱涂一气”。其实是肚子有货,笔下有词,诗才满腹,手笔不凡。这当然不是偶然的,是师尊在眼,影响在身的。三是姚思丞,姚平小女儿。此书基本是她主编。从材料收集到编辑成册,主要是思丞做的,她的两篇文章也写得很有份量。写文章无非是言之有物,有序,有文(文采,动人的辞彩,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是也)。追根溯源,都是姚平先生的影响。德义、思丞在文章中也谈到这一点。我在《悼念姚平先生诗文集·后记》中曾提出“文章有无作用”的问题,提出要重视“文化的价值和文化创造者的价值”。大量事实证明,“有志者事竟成”,不仅是有志者,即使尚未立志的儿童,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日积月累的身教,也会潜移默化,日久成才。这是符合“爱什么做什么成什么”的人生规律。曹丕论文曾言父兄不能移于子弟,这里有志趣和创造力的问题。志趣同而又有创造力,父兄事业是可以移于子弟的。文学史上的“三曹”“三苏”就是证明。思丞的文章更是讲明了这个道理。文化之家培养文化人才,姚平的文脉文气必将后继有人,发扬光大。这一点也证明了雷珊夫人的卓识远见,令人敬佩。
2023.5.28.响堂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