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2011-11-16 18:19:13)
标签:

杂谈

    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命题是自20世纪初现代建筑运动产生以来最有争议的命题之一。

    路易斯·沙利文所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是最有代表性的口号之一,该口号是现代建筑的旗手们用以反抗当时仍占社会主流的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武器。他们反对矫揉的装饰风格,反对繁琐的细部样式,主张形式反映建筑的实用要求,反映现代材料与工业化时代建构的特点,将功能与构造的真实表现视为一种风格。

    “与历史上以风格形式来表达建筑意义,启示时代与历史的演变不同,现代主义建筑意义不是预先通过形式而设立的,而是通过构造、功能性的完成而自然形成的。”

    1二次大战以后,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使得早期现代运动先驱们提出的口号逐渐地演变成一种僵化的风格,应该说“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被片面理解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形式与功能关系的再思考导致了诸多现代主义之后流派的产生,大多数流派都偏重于在保留现代主义功能与构造的基础上,增加形式方面的内容,例如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文丘里就把建筑定义为“装饰的蔽体”,其中的装饰则广义地包括历史语言、商业符号及其他有意义的形式。
    在战后众多建筑家的探索中,路易·康所提出的“形式启发功能”独树一帜。康所理解的形式不是风格、不是样式,他认为“形式含有系统间的谐和,一种秩序的感受,也是一事物有别于他事物的特征所在。形式无形状,无尺寸……形式不属于风格,设计属于个人”

    2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特征是一事物内在的功能与结构关系的规定性,是一种原型的形式;而和谐与秩序则是这种规定性所包含的理性的美。建筑师的作用并不是凭空去发明形式,而是去诗意地思考事物的原点,发现并提炼其中包含的形式秩序,而一旦获得形式的灵感,对于实际功能关系的处理也就水到渠成了。用公式可以表述为:
   提炼     启发
    原型 形式 功能
    可以看出,康对于功能与结构关系规定性的理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诗意成分,他提出的思考原点并非指严格的功能使用程序,在这里他对想像力因素的强调要多于科学的考据。他曾说过:“一名建筑师的伟大程度更多地取决于他理解‘住宅’这一样式的能力,而不是设计‘一座住宅’的能力。”

   2对于建筑的使用者来说,康的形式是深奥的、含蓄的,因而难以“阅读”。从人与建筑的交流、场所感的塑造这个层面来看,富有意义、可以引发联想的形式体验一般都具有浅显、平易的特征,这类形式多是传统的、地方的并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里形式的含义更接近于建筑类型的概念。类型是建筑发展过程中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永恒的形式,每一种类型都记载了一种特定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使用者凭借经验与记忆去阅读它,从而受到某种启发。类型并非最终“造型”,类型由历史形式抽象而得,需要结合设计条件将其还原。因此不同于康的形式定义中所指的本体的、内在的规定性,它是外在的,表达了建筑历时性的特征。这样就引出本文主题所要传达的另一层意思,形式可以启发使用者对于空间功能的理解,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还原     启发
    类型 形式 功能
    虽然上述两层意思中对形式的理解各有侧重,但是在形式对功能的启发作用上是相同的,笔者认为只有将这两种理解综合起来,才能全面地从意义传达角度看待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形式启发功能”是对“形式追随功能”的合理补充。现代建筑运动发展到今天,内部空间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已明显减弱,产生了大量的公共空间,并且公共空间在量上也远远超过基本的使用需求,这样就弱化了功能对形式的制约作用,使形式对于空间场所氛围的塑造拥有更大的积极性。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启发”论更加体现了对人的关注,鼓励人的参与与创造活动;而在“追随”论中,人是被动参与的,建筑是人工作的机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