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综合教研(备课)组活动 |
美术组集体备课《美丽的蜻蜓》教案
主备人:陈文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各种图案装饰蜻蜓的身体和翅膀。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用不同形态表现蜻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自然界动物的认识,树立保护昆虫、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范画、课件。
学具:作业纸、彩色笔、等工具。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稳定情绪。
二、谜语导入
2、[猜一猜]。
小飞机,纱翅膀,身体细细长又长。斗大眼睛照前方,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
生:蜻蜓。
3、师:大家真的很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蜻蜓》。板书课题。
三、观察了解蜻蜓
1、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观察过蜻蜓吗?你都见过哪些颜色的蜻蜓?
生:红色的、绿色的、兰色的……
师:观察的真仔细,蜻蜓的种类很多,色彩各异,我们一起来欣赏[自然界中的蜻蜓](播放课件)
2、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蜻蜓,对蜻蜓的样子进一步得到了解,陈老师要考一考同学们,谁能讲一讲蜻蜓主要由哪些部分构成?
生回答,师板书:头、触角、身体、尾巴、翅膀、足。
3、学习了蜻蜓的结构之后,陈老师还想再考考同学们的[课外小知识],你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小知识?比如它爱吃什么?它喜欢生活在哪些地方?有关蜻蜓的诗歌、成语等等。
生:爱吃虫子,生活在小河边或池塘边……
我知道蜻蜓在水中产卵;
我知道蜻蜓有一双复眼,复眼有许多小眼睛组成;
蜻蜓下雨以前飞的很低,晴天飞的很高;
师:有关蜻蜓的诗歌成语呢?
(生:我还知道“蜻蜓点水”的成语
蜻蜓的诗歌:《小池》
刚才同学说“蜻蜓点水”,它本身的意思是蜻蜓在水里产卵,它的另一个意思是指有些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不塌实,象蜻蜓点水一样一带而过。希望大家这节课对学习可不要象“蜻蜓点水”。
如果没有说到, 师:老师还知道一个成语“蜻蜓点水”… )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说的真棒,陈老师也收集了一首有关蜻蜓的诗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小池》学过了吗?谁给大家读一读?
请一位同学读诗歌
四、作品欣赏
1.师:读的很好,蜻蜓很美,不仅诗人喜欢写它,画家也喜欢画蜻蜓,来看一看[画家笔下的蜻蜓](播放课件);师解说,这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白石老人画的蜻蜓……
2.我们再来看一看[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
师:小朋友们画的美吗?美在哪里?生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运用各种图案装饰了蜻蜓的身体和翅膀,颜色搭配的既丰富又漂亮,蜻蜓的姿态都不一样,画面很丰富。
五、布置作用
师:看了那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动笔画一画?好,我们一起看下作业要求。 [大家都动手]
1、在画纸上画出2—3只不同姿态的蜻蜓
2、用各种漂亮的图案给它们进行装扮。
3、在边上添画简单的景色。
学生作业,师巡视。鼓励画的好的同学直接用勾线笔画外形。(师黑板上勾画蜻蜓园,鼓励小朋友画优秀的作品贴到蜻蜓园里)
五、评一评
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表现的都非常优秀,很积极,都能有重点的观察和表现美丽的蜻蜓,那你能不能评一下。
蜻蜓园里的作品
1.你都喜欢谁的?为什么?
学生评价,教师总结,构图好、图案丰富、色彩丰富……
六、拓展
来看一看其他形式的蜻蜓作品(剪纸,粘贴,风筝)
七、教师总结:同学们,刚刚蜻蜓飞进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美丽和快乐,让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景。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蜻蜓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
校园里的树木
主备人:任飞飞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课件。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图片: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我的新朋友》集体备课教案
执笔:季永攀
活动地点:美术组办公室
教研年级:一年级
教研时间:4月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前准备:师:课件(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
1、 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好朋友"。
(二) 发现方法
1、 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好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 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好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 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 介绍好朋友
(六) 讲评
学画长颈鹿
陈文挺
教学目标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以看看、说说、画画的形式,初步学画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及动态。
教学准备:卡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
一、活动导入
1、出示二只蛋,问:什么形状的?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2、告诉名称:大的是恐龙蛋,小的是鹅蛋。
二、说说、画画,老师示范
1、长颈鹿身体与头部的定位
(1)
老师演示:恐龙蛋放在黑板的当中,鹅蛋想离它远一些该放哪儿呢?
(2)
请学生在图画纸上为恐龙蛋与鹅蛋定位--画出长颈鹿头与身体的不同位置
2、教师示范(边说边画)
(1)以变魔术的形式将鹅蛋变形,画出长颈鹿头上的眼睛、嘴巴、耳朵和角(提示:定位时方向不同)
(2)用二根“电话线“连接鹅蛋与恐龙蛋。(提示:一边宽、一边窄)
(3)恐龙蛋变形--画出长颈鹿的四肢与尾巴
④找找长颈鹿还缺什么?(头发、衣服)
3、教师小结长颈鹿的特征,并提出要求
三、学生绘画:
1、画单个长颈鹿,要求不同方位,不同动态。
2、长颈鹿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并画下来。
四、活动讲评:
1、你认为哪只长颈鹿画得最象?为什么?(说出特征)。
2、介绍自己画的长颈鹿在干什么?(说出动态)
弯曲的城堡
主备人:陈文挺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认识各种形,会用大小不同的形概括、组织成建筑群。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尤其是典型建筑。感受建筑的美以及它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和了解建筑的文化内涵,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用童话故事的形式介绍给伙伴,文学与艺术的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城堡的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难点:城堡的外形美感与创新。
学习材料:
(1)用线画:软质铅笔(HB、2B)、深色彩水笔、碳素签字笔、画纸。
(2)用色画:油画棒、彩水笔、画纸。
(3)剪贴画:彩纸、废彩色广告纸、剪子、胶水或彩色双面胶。
(4)资料:城堡的图片、软盘、童话故事、连环画等。
教学活动:
感知与启示
(1)介绍自己知道的城堡。
(2)谈谈它给我们什么感受。
欣赏与分析
观赏资料、图片、课本图片。
提出问题:怎么盖房屋?
构思
讨论:
(1)你准备为哪里(游乐园、幼儿园……)设计新城堡?它什么样?
(2)你设计的城堡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小组学生像摆积木一样拼城堡。
学生作业
按步骤有序地进行创作:
(1)整体构成:表现特征。
(2)分辨层次:城堡的前后关系。
(3)刻画局部:用线和色。最好有特征、有童趣、有理想。
(4)有情节地画背景。
展示评价
用多种形式(分组、结对)。
看画讲故事。
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
(1)开展有目标的评价活动,实现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教学意图。
如: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什么理想的城堡?怎样使童话故事的城堡更好看、更有趣?
(2)为所喜爱的人物、角色创造什么样的城堡?能与作者情趣、责任目标相关联的评价更富引导性,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
(3)在学生合作活动时所进行的商讨、选择和集体再创作,内含着的评价是无形的自我教育,富有很强的生命力。
2.评价点
(1)能否向同学讲述有关童话城堡的故事。
(2)能否画出自己想象中童话城堡的样子。
课后延伸
1.什么样的房屋最舒适、方便?
2.城市里、村镇中(家乡)应该有什么设施?什么样的环境?
3.将来怎样改变家乡、社区的面貌?
画汽车
陈文挺
一、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玩具汽车、汽车图片、课本、彩色水笔、油画棒、剪刀、不同质地的纸张。
(二)教学准备:玩具汽车、汽车图片、学生作品、范画。
二、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嘟、嘟……(教师模拟汽车喇叭声,展示汽车模型或图片)“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啊?”
(2) (学生回答:“喜欢”)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做一次汽车旅行,欣赏图片汽车。(教师介绍汽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汽车现代的情况。)
2、 讲授新课
(1) 回忆、欣赏不同种类的汽车。
①汽车发展到今天不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还有很多新的功能,并且形成了一种文化。“小朋友想一想你见过哪些汽车?”
②欣赏多种用途的汽车的图片(用途分:货车、客车、推土车、赛车、挂车、吊车、救火车……等。)
(2) 分析概括汽车的特征。
①我们看了这么多种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结合你桌子上的汽车模型,小组边看边想一想讨论,这些车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通过学生的概括,教师用剪贴法演示汽车的组成。(或通过课件演示)如:车身、车门、灯、保险杠、车轮等。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示概念汽车。
①未来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不想提前看一看?工人叔叔为我们设计了很多未来的汽车。欣赏概念汽车的图片。
(4) 结合小朋友的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
小朋友的脑子中汽车是什么样的,老师很想知道了,我们就通过画笔把它画下来吧。我今天还为小朋友带来了其他同学的汽车,看一看他们用了什么方法。欣赏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线、线色结合、色块、剪贴或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计成橡皮泥、立体纸盒等方法。)
3、 学生完成作品。
提作业要求:每人选择一种方法,把见到过的汽车或想象中的汽车表现出来,参加我们小朋友的汽车展。
4 、展示、评议作品。
(1) 每个学生走下座位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汽车的用途、功能、特点等。
(2)集中讨论,请一位汽车设计师向全体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评价,鼓励学生的设计作品。
5、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次愉快的汽车之旅。汽车为什么能在路上行驶?汽车里面又有什么呢?我们都可以回去想一想、查一查。小朋友,下次旅行再见。
学画长颈鹿
陈文挺
教学目标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以看看、说说、画画的形式,初步学画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及动态。
教学准备:卡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
一、活动导入
1、出示二只蛋,问:什么形状的?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2、告诉名称:大的是恐龙蛋,小的是鹅蛋。
二、说说、画画,老师示范
1、长颈鹿身体与头部的定位
(1)
老师演示:恐龙蛋放在黑板的当中,鹅蛋想离它远一些该放哪儿呢?
(2)
请学生在图画纸上为恐龙蛋与鹅蛋定位--画出长颈鹿头与身体的不同位置
2、教师示范(边说边画)
(1)以变魔术的形式将鹅蛋变形,画出长颈鹿头上的眼睛、嘴巴、耳朵和角(提示:定位时方向不同)
(2)用二根“电话线“连接鹅蛋与恐龙蛋。(提示:一边宽、一边窄)
(3)恐龙蛋变形--画出长颈鹿的四肢与尾巴
④找找长颈鹿还缺什么?(头发、衣服)
3、教师小结长颈鹿的特征,并提出要求
三、学生绘画:
1、画单个长颈鹿,要求不同方位,不同动态。
2、长颈鹿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并画下来。
四、活动讲评:
1、你认为哪只长颈鹿画得最象?为什么?(说出特征)。
2、介绍自己画的长颈鹿在干什么?(说出动态)
我家的房子
主备人:陈文挺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 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 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 线条结合法。
(2) 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好朋友
主备人:陈文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做一幅肖像画。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描绘出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在欣赏同龄人作品时,大胆的发表自己的建议。
2、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3、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更方法为同学绘制肖像画。
课前准备
同学之间相互观察
准备几幅供学生欣赏的肖像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板书:朋友,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朋友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彼此关系比较好的人)
引导学生谈话,从幼儿园到现在你认识了很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喜欢的、了解的……,相信其中肯定会有你的好朋友,在这些朋友中那些是刚认识的,而且你们的关系比较好。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新朋友和老朋友,在这些新朋友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说话时,指以表达出同学的特点。
要把同学画像主要应画好它的什么地方,学生思考、讨论,小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得出话好肖像画主要应抓住人物的特点。
三、发展阶段
1、真实反映阶段
带领同学互相观察,通过观察了解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利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好朋友的脸型、五官、发型等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也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2、形成特色阶段
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通过欣赏懂得画像肖像画时既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绘画风格。
3、大师们的作品非常有特点,相信同学们,也会向大师们一样讲好朋友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的方法为新同学绘制一幅有特点的肖像画。
4、展示学生的肖像画作品
请同学们猜猜他是谁,检测一下自己有没有把同学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收拾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将工具材料收拾好
五、课后拓展
1、欣赏更多的肖像画。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方法、风格来绘制自己周围的亲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