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培训 公开课之教学设计(集锦)

(2013-06-27 15:01:27)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教研(备课)组活动

《剥豆》教学设计

泰顺县育才小学  蓝晓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的方法,理解“敛声息语”“眼动手剥”“瞻前顾后”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借助“瞻前顾后”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以读悟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写几句描写心理活动的语段。

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语句,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写几句描写心理活动的语段。

预习要求

借助字典读通课文,尝试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在第六组课文中学过一篇毕淑敏写的《学会看病》;看似狠心的母亲,其实是为了锻炼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毕淑敏的另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剥豆》)

2.读题。读准、理解“剥”字。

  

齐读(剥豆,剥夺  剥削)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剥豆》是一篇充满了乐趣的文章,预习了吗?那就来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利索。指导读好轻声。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讲的意思来猜词语。

3)刚才根据意思猜词语,现在老师来做一个动作,你们来猜。出示瞻前顾后。

瞻和顾是什么意思?那整个词语的意思呢?

师:这个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母亲对于在剥豆比赛中该不该让儿子赢的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师: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词语各两遍。

三、导读重点,落实训练

(一) 同学们,在比赛中母亲该不该让儿子赢呢,你赞同的是哪一种做法?先别急着下结论,默读课文,到文中找出证据来证明你的看法。

课件出示:我应该让孩子赢得这场比赛,理由是123……

           我不应该让孩子赢得这场比赛理由是123……

师:理由越多越好,找到的同学在思考一下,理由充分一些。

交流:(对于让(不让)还有不一样的理由吗?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刚才我们的排列是让,不让(不让,让),文中的排列是让,不让,让,不让(板书)

像她这样一会儿担心这,一会儿担心那,一会儿考虑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就叫作“瞻前顾后”

(二)导读母亲瞻前顾后体会母爱细腻

同桌合作读读,想一想你们可以怎么分工读。

你们为什么这么分工。快跟慢,你们读懂了什么?在这个矛盾的过程中,母亲的动作发生了那些变化。)(板书:慢,快,缓,紧)

还有不同的分工方法吗?你们为什么这样分

出示8——11

也就是按照写法来分,一个读心理活动,一个读行为动作。(板书:心理活动行为动作)

让,不让,让,不让,母亲的心理是多么的(矛盾)多么的(纠结)多么的(犹豫),短短的四句话,我们就感受到了母亲内心的一波四折。这就是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魅力。指名读,(学生点评)齐读。

我们来读一读感受母亲的一波四折。

(三)比较品味,把握特点

1、现在,我们删掉行为动作的句子,我们再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看来心理描写的句子去不得,那这样行吗?

2、出示删掉心理活动的句子(各请三个同学。)

母亲这一系列的动作,是因为母亲的心理在支配,行为动作与心理描写是息息相关的。

在《学会看病》一文中,毕淑敏也通过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心理。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去体会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描写的相辅相成。

四、提升明理,总结升华。

1、同学们,在剥豆比赛过程中,母亲的担心必要吗?是啊,虽然母亲矛盾重重,但失败后的儿子却说

师引读    

出示:“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2、看着儿子的淡定与从容,想到自己之前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我豁然明白——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3、这一段话,不但是毕淑敏懂得的道理,也是我们应该懂得的道理,让我们也对自己说一说。

五、课外拓展,落实练笔。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剥豆》  ,还学习了写人的一种重要方法,那就是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的描写。让我们也用这个方法,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最近,爸妈为了不让我上网,老把书房锁得紧紧的,书房钥匙从不离身。周末难得回家的我也只好乖乖在客厅写作业,复习功课。可今天,他们出去了,不知怎么的就把书房钥匙落在沙发上了…… ——————————————————

我得了100分,高兴得不得了,“第一”又保住了。看到同桌的试卷,我发现有一道题与她的答案不一样,老师都批了对。究竟谁错了呢?一验算,是我错了。——————————————————

你们可以选择上面的两个例子根据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情景。

4、交流写作的情况。

先请一位写得不太好的学生念作品。你觉得他写得怎样?

再请两位写得好的学生念作品。他的作品中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师也写了一个片段,同学们来看一看。谁来评一评我的作品。

刚才我们听了同学的片段,读了老师的下水文,我想从中你一定有所收获也知道了自己片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拿起笔修改修改,相信你的心理活动会写得更好。

(相机指导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的描写表现了什么?并指导孩子们边听边修改自己仿写内容,)

六、阅读拓展

毕淑敏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它有很多作品,比如《蓝萝卜》  《血玲珑》

《写给女儿们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她还是一位心理医生,她的文章中的许多心理描写和行为动作非常精彩。请同学们课后好好的阅读老师发给你们《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继续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剥豆

   不让      不让   心理活动

 

               行为动作

 

   盘古开天地

                           执教:陈伟娟老师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肢、肌、辽、血、液、宗”等生字,会写“肌肤”“血液”“创造”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的想象力,尝试展开想象,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训练说话。

教学过程

一、         借用千字文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神话故事。在《民族文化千字文》里这样写着:(课件出示)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1.  自由读一读,看看你能积累到什么(生读,交流)

2.     :这里面包含着五个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它的神奇、瑰丽反映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今天我们就借助《盘古开天地》这一篇课文去品味神话故事。(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  课件出示三组词语,指导读并相机理解。

2.  随机指导写“滋润这个词。

三、         整体感知,抓住中心

1.  师:知道你们爱读书,可我们不仅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有人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们可以吗?试试,请拿起笔,快速默读,想想,哪句话概括了全文内容,用横线画出来。

2.     这句话有一个关键词,你觉得是哪一个?(创造)随机指导记这个词。

四、         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师: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呢?我们一起到文本中找答案。

教师引读,随机指导二、三两个自然段的重点句。

五、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身体都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由读,交流

3.指导朗读。

4.用上他的(             ),变成了(               )的(          )的句式说话。

六、总结下课

师:创造从这节课开始,但并没有结束。下节课我们要学会根据黑板的三个关键词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内容。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

                          缪小敏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认读“结出、扎到、鸡冠花、率领、觅食、屋檐、装饰、耸着、捣衣、催眠曲、和谐”等词语。

2.学生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进而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3.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运用工整句式、连贯动作来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进而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教学难点: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运用工整句式、连贯动作来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      读题导入

师:今天就由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21课《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 )齐读课题——乡下人家,乡下人家给你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说)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齐。

师:乡下人家都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景物呢?(出示短语)

、初读课文

:上课之前, 老师反复读了这些景物的名称,也许是读的遍数多了,  脑海里便浮现出六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看这六幅图吗? 不过, 我有一点要求——(课件出示: 当老师说出其中一幅图画的名称时, 大家就迅速找出并有感情地读出文中与图画相应的语段。)

: (出示“ 瓜藤攀檐图” )请你来读给大家听! 像老师这样拿书, 注意表情, 做到字字人目, 句句人心。

(生读。师依次出示“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 鸡鸭觅食图” “ 院落晚餐图” “ 月夜睡梦图” , 生分别读出相应的语段)

 

:  同学们不知不觉间已经把课文完整得读完了,真能干,其实还有一种更高的读书境界, 就是能够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看看谁有这个能耐。(生读课文中心句, 师课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 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

: 读得真投人, 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同学们读得这样好, 老师也禁不住想读一读, 行吗?(师读, 有意丢掉“迷人”一词)

: 同学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 老师, 你丢掉了“迷人”一词。

: (故做迟疑状)! 少了“ 迷人” , 这好像没什么关系嘛。

: “ 独特” 是指独有的, 特别的。

: “独特” 一词强调与众不同,也就是说乡下人家有, 其他地方却没有。

:, 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可我说的是少了“ 迷人” 没有关系呀!

: 不行, 因为“迷人”是指令人.陶醉、尤为美丽的意思。

: “ 迷人”强调美的程度深, 叫人有如醉如痴的感觉。

: 看来这还是一种叫人如醉如痴的美呢!

: 乡下人家的美不仅美得独特, 还美得迷人, 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 “ 乡下人家” 风景的独特、迷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师板书: 独特? 迷人? )   就藏在这六幅图里----出示六幅图

: 文中六幅图, 有一幅图我比较欣赏, 还有一幅图是我最欣赏的。想知道我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画吗? 我暂时不告诉大家, 想让大家猜猜。

(课件出示: (l) 光猜到还不行,还得具体说出老师欣赏的原因。(2) 读书要学会用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到文字, 做到字字入目; 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 体会文字的内涵)

: 谁来读读提示?

(生读)明白提示了吧? 别急着猜,先自由读书吧。

(生读)

: 哪位同学愿惫第一个来? 你认为老师最欣赏的图画是哪一幅?

(生答“ 月夜睡梦图” , 并谈原因)

(课件出示: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 织,,, 织呀!,,, 织呀! ”那歌声真好听, 赛过催眠曲, 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 甜甜蜜蜜地进人梦乡)

: 是呀, 月明人静的夜晚, 一阵阵甜美的歌声在催人人眠! 让我们柔柔地、轻轻地读吧!

(生齐读)

: 假如纺织娘的歌声代表一定的意思, 大家想想会是什么意思?可用优美的语言, 也可哼一两句歌来表达。

(生答略)

: 这确实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但老师最欣赏的可不是这一幅!

 

 (生答“ 鲜花轮绽图” , 并谈原因)

(课件出示: 有些人家, 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 芍药, 凤仙,鸡冠花, 大理菊, 它们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 请同学们大胆想象, 思考一下, 这些花都会说些什么呢?

: 芍药自豪地说: “看我开得多旺呀! 因为我的开放, 乡下人家才显得更加华丽。”

: 凤仙娇滴滴地说: “ 我虽然不很起眼, 但我的花香却是阵阵袭人的哟!

: 鸡冠花涨红着脸, 笑眯眯地说: “ 瞧我的花冠多特别呀, 就连那大公鸡都差点把我误认为同伴啦!

: 这就是乡下人家, 一年四季, 这儿也都是鲜花盛开, 景美如画呀! 不过, 它还不是我最欣赏的图画。

(生答“ 雨后春笋图” , 并谈原因)

(课件出示: 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成群” 怎么理解?

: 不是一根、两根, 也不是三根、五根, 而是很多。

: 可以说是一根根, 甚至说是一簇簇。

: 听你这么一说, 我感觉到笋儿的确很多。(引导学生读出笋儿的多)作者为什么说探出头来呢? (蹲下身子, 并探出头来向大家张望)

: 在这里, 作者把笋当做顽皮小孩来写, 写出了笋儿的欢快。

: 还表达了作者对笋的喜爱,对乡下人家的赞美。

:, 这是一群顽皮的竹笋——

: (接读)几场春雨过后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这更是一群欢快的竹笋—

: (接读)几场春雨过后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如此美丽的语言, 大家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生尝试背诵)背得真好呀, 我仿佛看到了一幅雨后春笋的画面。可惜的是大家依然没有猜到,虽然这一段写得也很好。

(生答“ 瓜膝攀檐图” , 并谈原因)

(课件出示: 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比那高楼门前礴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 “ 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

: 特别有趣味, 眼前的美景与平日见到的不一样。

: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

: 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 思考一会儿, 这样的装饰有什么特别吗?

: 前者是用有生命的瓜膝来装点, 而石狮子和大旗杆这样的装

点则显得呆板、严肃。(生分角色读此句: 前半部分女生读, 后半部分男生读)

: 你们猜对了, 这的确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图。开始我说了, 还有我最喜欢的一幅, 看能不能猜着。

 

 (生答“ 院落晚餐图” , 并谈原因)

(课件出示: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 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 乡下人家在哪里吃饭呢?

: 门前场地上。

: 在那儿吃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心情特别快乐。

: 心情特别愉悦。

: 心情特别惬意。

:, 心情好, 胃口就好, 吃饭就香 !

(引导生带着愉悦、快乐的心情读)

: 如果把“ 天高地阔”换个词,你能换成哪些词?

: 狼吞虎咽。

: 细嚼慢咽。

: 津津有味。

: 大家思考思考, 换成这些词行吗?

: 不行, “ 狼吞虎咽” 和“ 细嚼慢咽” 只强调了吃的动作与神情。

: “ 津津有味” 只强调吃的味道。

: “ 天高地阔” 强调吃的味道, 还强调吃饭时悠闲与快乐的心情。

:, “天高地阔” 既强调吃的味道, 又强调吃时的心情, 还有边吃边高谈阔论的意思。(引导生再次读出那份愉悦与快乐, 感受那份独特与迷人)

: 如诗如画, 着实迷人。似乎没有半点人为的装点, 乡下人家一切都是那样自然, 那样和谐。很不错, 这也的确是让人喜欢的一幅。

 

 (生答“ 鸡鸭觅食图” , 并谈原因)

(课件出示: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 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 率领一群小鸡, 在竹林中觅食; 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 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 假如你就是快乐鸡群中的一只, 你会怎么读?

(生读)

: 为什么要这样读?

: 我想读出鸡的那份悠闲。

: 我想读出鸡的那份快乐。

: 我想读出母鸡带小鸡的那份亲情, 还有大公鸡的那份自由。

: 读到这儿, 大家还会认为这仅仅是一只母鸡、一群小鸡和一只公鸡简单的组合吗?

: 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 这是一个快乐的家庭。

: 是呀, 这一家子的生活是多么甜蜜呀! (生个别读, 齐读)还有谁愿意来读?

(众生举手, 跃跃欲试)

: 我想知道这节课上咱们班里哪位同学还没举过手。(来到一生跟前)没关系, 我先采取一个保护政策, 我把这个机会先让给你。

(生读)

: 这六幅图真是太美了! 老师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图, 那其实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因为这六幅图都让老师人迷了

 

: 刚才, 同学们通过这六幅画,体会了文字所呈现的画面美,其实这篇课文里还藏着另一种美,是什么呢?

出示: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段话了,一起读一读。

师:红色字体的文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师:换成“攀棚架,爬上屋檐”好吗?

总结:这些文字结构对称,体现文字的整齐美。读起来节奏感强,体现文字的音乐美。

师:你还有哪些发现?能不能将前四句和后四句调换?变成“爬上屋檐,攀上棚架。”?

师:作者用连贯动作来写,让读者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

师:在平时的写作中,如果能用上作者的这种句式,一定能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来动笔写一写。

出示:模仿这样的句式特点,用连贯动作写出整齐的句式。

学生自由练写,随机交流。

师:若一个段落都用整齐的句式来写,你觉得好不好?——整散结合,富有变化。

师:请同学们课后给小练笔添一个情景,注意整散结合。

 

26 《小白兔和小灰兔》 教学设计

        泰顺县育才小学  蔡小丽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施、肥、饿、候、挑、担”8个生字,会写“种、吃”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灯片出示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走起路来蹦蹦跳。)生念儿歌。

2、儿歌里说的是谁啊?(贴小白兔图片)今天,老师还邀请到了另一位好伙伴——小灰兔。(贴小灰兔图片)

3、有一个字能让它们两个手拉手,成为好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字吗?(板书:和)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指生读,齐读。

3、过渡:小白兔和小灰兔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来读一读它们的故事吧!

(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老山羊给大家提出的读书要求都完成了吗?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请生逐段读。

2.我们一起把课文读完了,课文主要写了谁?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根据表格的提示,说一说小白兔和小灰兔不同的表现。

 

 

 

 

回家后

 

 

过了些日子

 

 

 

收白菜

小灰兔

小白兔

 

 

 

 

 

 

 

 

 


 

那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三)教学四、五自然段,随文识字。

1.出示第四自然段,学习“翻”。

①这个翻字要读准前鼻音,指生带读。

②你能给翻组词吗?(翻转、翻跟头、翻书)

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翻的动作吧!(把小手翻过来,把书翻过来)

④小白兔翻什么?读“把地翻松了”,读整个句子。

⑤教学句式:把______

   2.出示第五自然段,学习“浇、施、肥”

1)浇

①拼读(指生读、齐读),读好三拼音。

②记忆字形:浇什么?(浇水)所以浇字是三点水。你能用一个学过的字来记住这个浇字吗?(晓——浇)

2)施肥

① 出示“肥”,指生读,齐读,找朋友。

②施肥:指生读,强调施是翘舌音,开火车读。

③你知道“施肥”是什么意思吗?指生说。(课件演示,师讲解)

④指导朗读:

知道了字词的意思后,我相信你们肯定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了,指名读,齐读。

小白兔真是勤劳,我们的小朋友也很能干,能把这两个句子读好。

理解“常常”:

    小朋友们,小白兔只是去浇一次水,拔一次草,捉一次虫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你能突出“常常”把句子读好吗?

    像这样不仅一次而是多次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的我们就可以用上常常来说。你也能用常常来说一句话吗?

    你觉得小兔子常常做这些事会怎样?你能读出小兔子的辛苦吗?

    其实标点符号也会说话呢!你看,这几个词的后面都用上了什么标点符号?逗号,逗号的停顿就可以告诉我们小兔子是多么辛苦啦!

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如果能把它记在脑海中就更棒了。让我们一起看这大屏幕填一填,记一记好吗?

练习:

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地     松了,     上菜子。

小白兔常常给白菜   ,   ,     ,    虫。

          ①捉   ②施   ③拔   ④浇    ⑤翻   ⑥种

⑥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小白兔的表现,你会用什么词?

小白兔的辛勤劳动让他收获了累累硕果,所以小白兔才会说:

(四)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用“只有___________”说话

七.教学生字:“拉”、“把”

 

 

 

 

泰顺育才小学  蔡小丽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徐美玲

教学目标:

1.认识“啦、梅、用、几、成、蛙、为、参、加、洞、睡”11个生字,会写“几、用”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2两句。

3.初步认识“!”

4.正确的运用“一群”。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12两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读

1.小朋友们,冬天来了,呼呼的北风一吹,(播放雪景录象)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你看,雪花飘呀飘呀,飘在房子上,房子白了;飘在树枝上,树枝白了;飘在大地上,大地像铺了白色的地毯。

2.多美的雪景啊!这时,你们最想到雪地里干什么?(生自由回答)

3. 其实,每年的这个时候,动物王国里都要举行一场画画比赛,评一评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王国,认识一下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

4.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指导读)

过渡: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课文都写了些什么,现在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书123页,听清楚老师的读书要求:放声读1遍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帮忙。

二、初读课文 识记字形

(一)自由读课文,学记本课生字

1.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检查朗读,纠正错误。

1.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下面听一听录音老师是怎么读的,特别要注意刚才你觉得难读的地方。

2.哪些勇敢的孩子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分句读,根据朗读情况正音。(课件出示句子)

(三)检查生字,自主识字。

1.通过课前了解,这几个生字(出示:啦、成、加、蛙、睡、几)小朋友们都认识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相机正音,注意:“成”的后鼻音及翘舌;“睡”的翘舌音;“啦”的轻声。)

2.小朋友们读得真好,那这几个还不认识的生字宝宝,谁能最先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呢?(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梅、洞、用、为、参)快去和它们打打招呼吧。(自由读)

3.哪些生字宝宝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 “参”的平舌音;“用”和“洞”的后鼻音)

4.谁能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去读一读?(小老师领读)

5.老师想听听全班小朋友的声音,大家一起读。(齐读)

6.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我们都能读出生字宝宝的名字,但是真正的好朋友必须要记住他们的样子才行。小朋友们,快来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新朋友的样子吧。

预设:

1)加一加的方法进行归类识记。梅、用、为、洞

给“梅”引古诗读。

过渡:小朋友的识字办法真多,今天老师也给你介绍一种很有趣的办法。

2)“参”利用《快乐想象识字法》识记

“参”:参加的参,上面想象为有尖角的石头,下面三撇表示三根木料,中间是大家的大,参字表示大家都来参加抬石头、木料的工作。

7.小朋友们真棒,让我们一起在雪地上玩打雪仗的游戏吧。瞧,大雪球老师都滚好了,只要你叫出它的名字,游戏就开始了。(开火车读)

8.玩得这么开心,放礼花庆祝一下吧!(指名认读有关词语)

9.多美的礼花呀!我们再来欣赏一次。(齐读)

三、 细读课文一、二句, 指导朗读

1.我们和生字宝宝玩得热火朝天,动物王国里还在下雪呢!(播放“会下雪的图片”)小动物们看见这漫天飞舞的大雪,忍不住喊起来——!(出示“下雪啦,下雪啦!”)

2.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生自由说)带着高兴的心情读(指名读)

3.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甜甜地睡了一夜,早上打开窗户一看,哇!到处都白了,你一定想叫爸爸妈妈赶紧来看一看,你会怎么喊?(指名读)

4.你想把这高兴的消息告诉学段的小朋友,你会喊——

你还想把这高兴的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你会喊——

5.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啊,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抑制不住的高兴,他用了一个感叹号来告诉大家。(出示!)

感叹号和问号、句号是好兄弟,都表示一句话的结束,但它表示的感情更强烈,在这句话里表示的是心情特别开心,现在谁能用上感叹号读一读这句话?

师评价:你读得真好,我听出来你很开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读出你们当时的心情。

6.听到这个好消息后,森林里的一群小画家也来到了雪地里,它们都是谁呢?请小朋友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用“——”画出来。

反馈:你来说,都有谁来了?(相机逐个出示图片)

像这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物聚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一群”来说。

老师看到书架上有很多的书,我说“一群书”行吗?为什么?

师小结:是的,“一群”是形容很多会跑、会跳,有生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比如说:(出示:一群      

这些小画家马上要比赛了,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生自由说)带着你的心情去读一读。(相机指名读)

来,我们一起把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告诉大家。(齐读12句)

这些小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又到了小小书法家的时间了,小书法家们准备好了吗?

三、指导写字。

1.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出示“几、用”)一起读一读吧。

2.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个“几”字,要注意写好哪一笔。(第二笔“横折弯钩”的“折”要向左斜,斜到竖中线,“弯”要平,不往下斜。)

3.师范写

4.谁能给它找个朋友。(几个、几天……)

5.那写这个“用”字又要注意什么?(第二笔“横折钩”的“折”要稍稍往外一点点,中间的两横,上横短,下横长,不与旁边连在一起,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要由重到轻。)

6.伸出小小书法指和老师一起写。

7.也给它找个朋友。(不用、用心……)

8.老师相信,你们现在肯定能把这两个字漂漂亮亮地写在书上的田字格中,翻开书,注意先描一描,再各写一个。

9.投影,反馈。

10.再写一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