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挪威买房记·一

标签:
转载 |
分类: 生活那点事 |
2010年3月初-4月初,广泛关注一个月:没有确定的意向,在租房、换房、买房间犹豫;
2010年4月7日-11日,网上跟踪一个星期:真正决定买房,并付之于行动;
2010年4月12日-13日,实地看房2天:选中心仪的房子;
2010年4月13日,竞价买房1天:议价成功;
2010年4月23日,到律师所签正式房产合同,成为房子的新主人;
2010年5月15日,与卖主交接钥匙,房子正式到手。
——KIKI & Mr.T的“挪威买房时间表”
安居才能乐业,曾经的梦想家在面临“房子”这个最实际的问题时,才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毕竟只是普通的芸芸众生,在现实的压力前,一样焦虑,一样迷茫,但人生就是一场经历,慢慢走,慢慢体验,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产生“买房”的念头是在今年2月底,当时因为发现卑尔根的租房市场价格上涨得离谱,而动起了“买房”这个貌似更离谱的念头,不过那时只是一闪而过,觉得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宝宝5月初就要出生了,接下来还有北挪威、上海两个大型婚礼要操办,来往国内的飞机票,北角的蜜月……所有的事情堆在一起,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进行“买房”这个绝对劳心、劳力、劳财的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在我内心深处从来没有真正为房子烦心过,因为我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在我需要房子的时候,不论是在卑尔根,还是在上海,我的大树——可爱肥肯定会将一切打理好,虽然我和Mr.T会努力工作,偿还银行贷款,但是可爱肥的“友情赞助”肯定不会让我们在房款首付上承受太多的压力(《又一年,握住你的手永不分开》的后记)。这就是我觉得自己虽然在日常生活上已经完全独立,但是精神上还强烈依赖着可爱肥的最大原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3月初惊闻可爱肥因为胃出血送院抢救,引发脑梗并发症,造成半身不遂,神志不清,在重症监护病房严密观察了一个月。这对于正在等待宝宝出生、期盼夏季完美婚礼的我来说,无异是晴天霹雳,煞那间,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最初的一个星期是极其难熬的,几乎天天以泪洗面,20多年来爸爸对我无尽的爱与付出,而现在因为8个月的身孕,他最爱的女儿却不可能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回到他的身边,那种爱莫能助的焦虑与悲伤,深深击痛了我的心。
但是,痛苦过后,生活还在继续,为了肚子里的宝宝,我要学会坚强,一味地哭泣、流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努力接受事实,积极调整心态,把手上的事情一件件地处理掉。我开始反省,开始思索,开始意识到精神独立的重要性。以前,可爱肥一切健康,虽然儿行万里,但他仍是我心里的大树,在很多与物质生活相关的方面,他能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是一种“无论做何种选择都有后备军支援”的安全感与踏实感,我可以豪情万丈地选择“自食其力”,但也可以随时缩回到上海那个安乐窝,做个不愁吃穿的“小公主”。
现在,这种支撑一下子消失了,任何事情都要我自己独自去面对了,一开始的惊慌与害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沉溺于悲伤中,宝宝就要出生了,婚礼还是要如期举行的,我们在卑尔根的生活也要继续的,现在是时候,自己变成大树,撑起一片天,让父母安心养老,让宝宝健康成长!(《真正的坚强》)
民以食为天,但以“住”为重,解决住房问题是首当其冲、需要独立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在继续租房、临时换房、直接买房三种选择中,分析利弊,网上跟踪,实地查看,多方周旋。由于客观原因,每个选择都有时间限制,必须在4月底前做出最终决定,当时一方面心牵上海爸爸的病情(每天和妈妈通视频,给奶奶写邮件),一方面担心宝宝的健康(一会儿缺铁了,一会儿胎位不正了),一方面为房子劳心费神,一方面还有其他的琐事需要处理(挪威语考试、退税申请、结婚申请、产前班学习、新生宝宝物品准备……),真是一天恨不得掰成三天用。
正如一开始说的说的,“买房”在2月底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到3月中旬也不过是三种住房解决方案中的备选之一,没有特别的放在心上,当时对卑尔根的房市没有仔细的研究,对我们俩的经济实力也没有确切的评估,对买房意向更没有清晰的定位。一开始很盲目,看房的结果当然也很失望,觉得2百多万克朗(2010年4月外汇价,1克朗约等于1.15元人民币,下同)竟然只能买个“危房”,3百万以上的房子才能入眼,而3百万对于我们两个在读小博士、不准备也不可能向家里申请经济资助的情况下,绝对是天文数字了(我这边的情况已经很明了,我要成为保护爸爸妈妈大树,是绝对不会再加重他们的负担,而Mr.T是挪威人,他们18岁成年后,不论买房、结婚还是生孩子,都不会再向父母要钱了)。
一度很灰心,又将“买房”这个想法束置高阁了,直到4月3日在朋友聚会上遇见师姐,她随口问起了我们是否准备买房,以她的观点,按照我们现在的情况,在卑尔根买房要比租房更合算。那天正好是可爱肥的生日,觉得冥冥之中就是一种暗示,聚会结束后,我和Mr.T开始认真地分析我们目前的财政收支,放弃梦想中的海景、别墅、小木屋,结合近期的目标,做出了最适合我们的买房定位。
4月7日周三开始,我负责按照我们的定位标准,进行网上售房资料的筛选,建立起对比数据库,每天更新房情信息;Mr.T则开始学习相关的法律、政策、银行房贷信息,向有购房经验的父母、妹妹、朋友、学校的房产专家请教,计算工资收入、退税优惠、利息损失、还贷额度、公摊费用等收支平衡模型。
这段日子,我们俩是全力以赴,毕竟这是我们目前为止最大的购买,几乎花尽我们“前半辈子”(这个用词比较夸张,其实也就工作了3年)所有的积蓄,还要搭上“后半辈子”(这个用词名副其实了,因为我们准备贷款30年)的奋斗。我们每天都会忙到晚上2、3点钟,睡觉也不踏实,脑子里翻腾的全是房子。
到4月12日周一,正好接近一个星期,网上看中的房子筛选下8套左右,其中特别适合的5套房子正好在周一、周二两天有实地看房活动,我们排了一下时间表,还都不冲突。当然,在看房前,我们还有一件正事要做,就是到银行咨询贷款额度,毕竟我和Mr.T现在都没有固定工作,博士项目也将在最近1、2年完结,今后是否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未知数,在这样的前提下,银行是否能接受我们的贷款申请?如果不接受的话,一切的努力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幸运,NHH的金字招牌还是挺管用,DnB银行的工作人员评估了我们的现状,同意给予的贷款额度在我们期望的范围之内,加上我们自己可以支付的首付,我们看中的5套房子都可以竞价。在同一时刻,我们也收到了国家福利基金的邮件,也初步同意了我们的贷款申请。如此一来,终于有底气去看房了。
具体的看房细节我会在《挪威买房记·三》详述,而我们最终买下的房子,绝对是一场美丽的意外,从实地看房到最终成交,正好24个小时,至今我们仍觉得这是上帝在让我们经历一系列磨难后赐给我们的礼物,那房子就像是为我们特意准备着的,不多不少,不前不后,就在这一刻遇见了,也就是她了。
其实,这套房子是我们最终筛选下来的5套房子中排位最后的,房子3月15日挂在网上,已经快1个月了,虽然还不属于滞销房(卑尔根目前出售的房子平均待售期——网上挂牌到正式成交的日子——为57天),但也是过了最红火的热销期(有些房子从挂牌到成交,不到1星期),而且也没有标注明确的看房日。
由于是私人经纪人承销,比起专业的房产承销商,房子的照片、描述都很简单,毫无吸引力。挂在网上的照片只有6、7张,拍摄技术实在不敢恭维,房子内部显得昏暗而狭小,外部风景也是隐约可见,要不是Mr.T的坚持——这房子的装饰给我奶奶家的感觉=.=,我肯定不会列入数据库,一开始就直接不予考虑了。
4月11日周日晚上确定第二天的看房行程时,我们上网又重新核对了相关的信息,突然发现这套房子竟然更新了信息,将看房日也安排在了周一的19:00 – 20:00,正好可以排在我们行程表的最后一轮,与前面的看房时间都不冲突。更惊讶的是,它竟然降价了6万克朗,因为我们一开始就做了记录,所以最敏感的房价变化我们是第一时间就察觉了。这样,我们倒对这套房子产生了兴趣,决定一探究竟了。
实地看房很重要,就像网恋,即使“见光死”,也得与“恐龙”照个面。事实证明,专业的房产中介商确实“名不虚传”,不仅通过网上的照片,将房子最吸引人的地方呈现出来,而且还聚集了相当高的人气,前三处看房人都是一拨接一拨,虽然房子的实地效果与照片上的光彩有一定距离,但是人气就是竞争力,至少给人一种“热销”的感觉。
而那最后一套房子,由于是私人经纪人承销,可能只在我们浏览的那个网站上挂了牌,没有其他宣传途径,也没有制作很挺括的房产手册,即使与我们看的另一处房子只有200多米的距离,这里却冷清的很,前三处可谓是“人潮汹涌”,此处却“花开无声”。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半了,从记录上看在我们之前只有一位看房者。
怎么说呢?因为本来很不看好这套房子(排位最后嘛),对于它也就没有期望,而前三处房子看下来又与期望相差太大,所以阴错阳差的,看到这套房子时,倒是眼前一亮了。而且,因为没有什么看房者,我们可以很仔细、很清静地在房子里四处转悠,和房东细细攀谈,将房子的情况了解得很全面。
房东今年80岁了,计划在5月初搬至养老院;经纪人有自己的家族生意,这周五要去巴西参加会议,希望尽快了结此笔生意;我们宝宝的预产期在5月8日,如果买房,一定要在4月底前完成所有手续……三个人的时间表,就像上天算好的,都汇聚到了4月12日这一天。
那天看房回家,我和Mr.T都觉得就是这套房子了,如果价格谈不拢,我们就放弃买房,以后再做打算。虽然房东已经主动降价6万克朗,低于该套房子的市场评估价,而且总价已经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是,作为买房者,总是希望价格能再低一点,于是周一晚上我们又开始研究房子本身的地理位置、结构分布、楼层排位,参考这两年的房价变化,决定了我们的最初报价,同时也设置了我们自己的心里最高承受价位。
4月13日周二一早,我们就向经纪人提出了报价,正如我们预期的,经纪人坦言我们的报价实在太低,房东不可能接受,而我们借此机会也提出,希望下午再拜访一下房东,进一步了解房子,然后我们会看情况再调整报价,经纪人同意了我们的要求,房东也很乐意接待我们,我想这是西方老年人的通病,他们不与子女同住,平时寂寞孤单,因此不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希望有人去看望。
其实,这是我们的策略,按照行为经济学博士生Mr.T的研究理论,一般人在决定与他人分享某种利益时,如果知道另一方更多的信息,简单至姓名、性别、职业,都会促使他提高分享的比例(这是他在挪威做实验的结果,至于在中国会如何,今年10月我们拭目以待)。因此,如果今天下午我们能再去拜访一下房东,和他喝喝咖啡,聊聊天,“不经意地”透露一下我们的现况,即将诞生的宝宝,不久的两个婚礼,房东在了解了我们更多的情况后,按照理论,不用太费周章,一定会再次降价,因为这就是人的“分享”本性。
事实也确实如此,交谈非常愉快,我们坐在洒满午后阳光的阳台上看着小小的海景,虽然因为房子的楼层低,视线有所阻碍,但是从性价比来说,是我们所接触的房子中最合适的,我开始从心里喜欢上这套房子了。
拜访完老人,我们又向经纪人提高了报价,以显示我们的诚意,不久就接到经纪人的电话,房东再次降价6万克朗,这已经低于银行愿意收购的价格,也低于我们的心理价位,同时,我们也接到另一家房产商的短信息,200米外的另一套房子最终以高于开价11万克朗的价格成交。
其实,老人早已过了只求利益的年纪,钱对他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他6年前去过中国,中国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次看着我挺着9个月的大肚子,对房子显示出的热情,他因此愿意牺牲部分利益,将房子卖给最合适的人。经纪人笑称,这是老人今生喝过的最贵的一杯咖啡了。
在决定是否接受最后报价前,我们又去看了最后一处房子,其实,从绝对理性的角度来讲,这最后一套房子是最适合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的,也是一开始我们最看好的,但是从情感上来说,它只是一个临时的居住点,而没有“家”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老人的那套房子已经先入为主,其实,不知不觉,我们也被“套牢”了。
最后,情感战胜了理智,我们接受了报价,在不到24小时内,决定了我们至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支出。就下来就是走法律程序了,竞价成功后,不久就收到了律师寄出的有关房产合同的信函,上面写明当时竞价时同意的房子售价和有关交易费用,仔细阅读无异议后,就按照约定的时间,4月23日周五到律师事务所签订正式的房产合同,至此,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我们成为了房子的新主人。
在竞价结束后的同一时间,按照我们先前的调研,直接向挪威国家福利基金Statens pensjonskaase提出正式的房贷申请,他们在审查了我们的诚信记录后,批准了我们的申请。按照要求,将相应的反馈信息、证明与房产合同复印件寄回去,在约定的付款期限内,国家福利基金就会将贷款拨入律师提供的账户中,而从此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按期还贷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将自己准备的首付款在规定时间内转入律师提供的账户中,一切就绪后,就在合同上约定的交房日,5月15日直接与老房东交接钥匙。在这之前,按照挪威的习惯,卖方会将房子打扫干净,完全做到可以让新房东直接入住的标准。
挪威买房记到此接近尾声,这是我和Mr.T完全靠自己实力买下的第一处真正属于我们俩的“家”,没有惊心动魄地竞价,没有翻来覆去的犹豫,即使我们两方的家人都惊异于我们的高效与神速,但是,对于我和Mr.T来说,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水到渠成罢了。
虽然成了“负翁”,但是没有“房奴”的感觉,为自己的“家”打拼,天经地义。坐享其成,固然轻松,但是靠自己力量创造的幸福,更觉踏实而自豪。人生路漫漫,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牢牢握紧你的手,一起为我们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2008年5月31日在游轮上偶尔拍下的照片,没想到2年后,那三幢大楼里就有了我们的“家”
Guleside上的的航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