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年11月1日  致关注KIKI's Space的朋友们的一封信

(2007-11-02 03:16: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工作与学习

To 所有关注KIKI's space的朋友们:

写这封信,主要是看到小馒头最近的留言和写给我的邮件,触发了我一定要写些什么的念头,否则,如果一直以来因为看我的space而产生了歧义,以至于让更多的人受到了误导,那将是我既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这篇文章应该是比较客观地描述了我们这些卑尔根留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后将于介绍NHH的文章一起转帖,特此声明!

今天,我和去年因为看了我文章而选择NHH的小朋友、Jin、Jesse谈起了我的space,他们都赞同一点:看我的space(特别是《快乐幸福每一天:卑尔根日记》)很过瘾,很愉快,因为我文字中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煽动性,让每一个没有来过的人都觉得NHH、卑尔根、挪威就是梦想之地,我们就像生活在海清沙幼的天堂中。

但是,现实,脱离KIKI文字的“现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在别人眼中的挪威、北欧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大家可以到Kina的网站上去看看其他人对北欧、对挪威留学的评价,我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但记得出国前,我查询信息时看到很多的评论都是极其消极、负面的,不说全部,至少70%是在后悔到这里来读书,“孤独”、“无聊”、“没有激情”是用得最多的词了,都说如果有足够的资本与条件,绝对应该申请美国的学校。

再看看我周围的人,除却了旅游与欧美式的party,从上海来的,天天在嚷着要尽快回归繁华都市,从北京来的,时时想着回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中”,整个卑尔根的人口没有一个彭浦小区多,市中心从头走到尾,半小时逛完,充其量不过国内的一个小县城。

而我们的生活呢?虽然只有10分钟的路程,但半个月才会进一次城,而且还是在有事的情况下,我已经算走得勤快的,Jesse估计已经2个月没有离开过NHH方圆一公里以外的地方了。昨天是三个月来第二次进学校餐厅,夹生饭吃掉我们70多NOK。我们最常去的购物场所,就是NHH附近的Rema,面积比徐汇1号楼下的食堂大不了多少,我现在已经可以闭着眼睛说出哪个地方摆哪个东西了,除了房费,在这个超市上投的钱最多了。

小朋友说像她那么乐观的人,现在都会不时地忧郁,有时寂寞得难以缓解,看到交换生一年就能回去,自己就想家得难以复加。Jin无法想象两、三天都看不到一个中国人的日子,如果不是上课能遇到人,一个人呆一间办公室,而没有人能交流的话,那样的日子是多么恐怖。

至于被我“诗情画意”描述过很多次的卑尔根天气,如果你喜欢上海的梅雨季节,那么这里绝对是能让你过上一整年的“梅雨”。当然,你怕晒黑的话,这里也是变白的最佳场所,特别是在冬季,每天看到太阳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还是“不下雨”的时候。治疗失眠,当然是更好了,因为在云层这天然屏障的辅助下,黑暗将终日笼罩大地……我记得去年Jasmine从芬兰回来后,曾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再也不愿意在北欧过冬天了,那个太阳怎么就升不上去呀~

NHH是所好学校,但是它是一所适合“做研究”的好学校,而绝对不是适合普通人渴望欧洲“悠闲生活”的学校,特别是对前来“读博士”的人来说,如果是我以前国内的张师兄说要申请NHH,我肯定举双手赞成,我觉得NHH就是适合像Jesse那种对学术真正充满热爱的人,可以忽略一切,愿意将生命与学习融为一体的人,这里才是他们的天堂。

今天在楼道里碰到系主任,谈起了即将到来的冬天,谈起了这里的天气,他说,这里绝对是学习的好地方,真的可以不分日夜黑白地、心无旁骛地学习。确实,NHH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资金资助,国际交流,但这里的“国际交流”不是“旅游”,大我一届的博士去年到西班牙学习,在巴塞罗那整个夏天,他没有去过海滩;和我一年的Victoria去德国上intensive course,对她来说在德国和NHH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她根本没有时间与心思去看周围的景色,paper,读不完的paper,才是生活的主旨,而只有你对“学术”有这份热情与激情,那么这里才是适合你的。

我师兄已经交了论文,还天天在办公室弄到12点;我师姐现在在写论文,已经没有任何的学习压力,但每天不到12点都不会回去。大家在一起吃饭,吃完了,晚上8、9点,师姐、师兄一般都会说:好了,撤了,要回办公室继续干活了……

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只不过在我的笔下,所有的一切,都被“梦幻”、被“清新”、被“灵动”、被“宁静”所替代了。

是我在自欺欺人?是我在掩藏痛苦?不,我的文字代表了我的心声,我也确实越来越喜欢这里,因为性格决定了一切,那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一个人旅游,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弹琴,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写作,我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是“一个人”的。在上海我就不喜欢都市那种喧闹,我不看超女,不看快男,不看舞林大会,连逛街,都是一年两次的大购物。

我喜欢的周末就是听听音乐,做做十字绣,或者看掉一本小说。即使对于香港,我爱她的还是那里的海岛,而不是繁华的中环,我对自然原生态的向往远远超过了都市的热爱。所以说,一个地方只要清清静静,空闲的时候能让我弹弹琴,跑跑步,与大自然亲近,我就会十分的满意。

当然,这里说的“喜欢”,不是度假,不是一两个星期逃离喧闹的城市去寻求心灵的归宿,还是一种长期的生活状态,平静得与世无争,也不用为世俗杂物所羁绊。而我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我的性格,我从来没有过生存的压力,也不用担心金钱的窘迫,我可以随意而生,随性而活,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这是我的幸运,我感恩,所以我更能适合这种没有名利追求,宁静致远的生活。

虽然,不喜欢学术,但我能安下心来看书,我甚至喜欢在那种让知识充盈头脑的感觉,又让我回想起在香港为做一道题而啃掉一本英文原著的日子,所以一旦投入到书堆中,我也很舒服,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让我有无限的成就感。

另外,我这人非常的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也无法离开的话,那只有学会适应,学会调整。或许,正是Space让我拥有了一个最好的调节平台,我一直相信,一个idea对自己说上十遍、百遍、千遍,那自然就成为了一种信念,一种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动力。

所以,我的space的主旋律永远是积极向上,充满快乐的,因为我想通过自己的文字,一遍又一遍得让自己相信:我是快乐的,那么自然我就能接受生活,能笑面压力。就像记忆,我从来不会去记住“难过”,只留下“欢乐”,因为我要我的人生简单、快乐、幸福,我相信“只要自己想快乐,没有人能够阻止”。所以,我开始“爱上”卑尔根的雨天,我开始“享受”工作7天的生活状态。

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写东西,这是除旅游之外,我最大的兴趣,我可以花上一整天,不断地写,我脑子中永远有写不完的东西,长篇小说还压着好几个,当然还有可爱肥的伟大梦想,我就怕时间不够,我就担心环境不够安静,没有办法让我静下心写作。我想如果不是这些space,我的日子要么就像师兄和Jesse一样被学习充斥,要么就像Jin一样天天做做饭,在寝室里看看电影,自娱自乐。

写了那么多,我只想说,我想让大家看到的是积极地KIKI,是她的精彩人生,但,这只是她的,不是你的,同样的风景,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极大的差别。在你作出选择前,请先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哪种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