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20年来的守门员

(2011-01-05 03:18:03)
标签:

体育

分类: 记忆深处

点评20年来的守门员

作者:叼得一

 

记住这些守门员的名字:
1978:费洛尔,莱奥,佐夫,马耶尔,容格布拉德,希尔顿,克莱门特,托马舍夫斯基
1980:舒马赫,普法夫,阿科纳达
1982:达萨耶夫,埃托里,莱顿,姆莱纳尔奇克
1986:坎波斯,苏比萨雷塔,巴茨,索夫盖特,格罗贝拉,松戈奥
1988:布鲁克伦
1990:曾加,戈耶切亚,格拉姆,伊斯拉斯,伊基塔,舒梅切尔,普雷德奥姆,伊尔格纳,科内霍
1994:塔法雷尔,帕柳卡,马切基亚尼,代亚耶亚,孔塞尔
1998:巴特斯,奇拉维特,

中国的守门员:
1977:李富胜,王建英,
1979:李忠伟,许建平,杨宁,刘文彬
1981:张惠康,付玉斌,付立来
1983:李继铭,王振杰,路建人,赵俊华,魏小乐,王介福,李志高
1986:孔国贤,区楚良,徐弢,江洪,殷伟民
1990:江津,施连志
1995:符宾,

前一段看到《中国体育报》上有篇文章叫《20世纪最佳门将》,文中认为:雅辛、佐夫、伊基塔、齐拉维特四人为本世纪最佳门将。对此,我决不赞同。

雅辛是贝利十分推崇的一位门将,但贝利的视野也仅仅局限在1958-1974年,其实,在1958年之前,乌拉圭门将安德拉德获得的好评和成就远在雅辛之上,他为乌拉圭捧走1950年世界杯
桂冠立下汗马功劳。西班牙最大的体育报纸《阿斯报》曾经在1966年评论他是“25年内不会再出现的神奇门将”。

在1978年之前,可圈可点的门将还包括:1958/1962年巴西两夺世界杯的主力门将基尔马;1966/1970年英格兰世界杯门将戈登·班克斯,我记得《贝利自传》中对他的评价比雅辛还要
高!特别是贝利谈及1970年世界杯赛,巴西对英格兰时班克斯救出贝利的一个头球射门,贝利说:“他从球门的一边门柱一下子飞到了球门的另一边,居然把那个球挡了出去”!贝利称
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扑救”!

后来,我从电视上看到过这个扑救,当时,巴西队托斯塔奥在禁区内右路传中,球飞向球门右侧小禁区前,贝利迎球便顶,球直奔大门右下死角,班克斯此时在靠近球门左侧立柱的地方
准备封堵托斯塔奥小角度打门,看见球传向另一侧之后,他迅速向右移动脚步,助跑两步后飞身鱼跃,几乎在球门线上,将球用右手挡出底线。贝利抱头长叹,镜头上看,他满脸写着无
限的惊讶。

从贝利的介绍和我所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镜头中,我宁可相信班克斯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守门员。

以上这几位我都只是在电视屏幕中瞥见几个镜头而已,更多的还是凭借报纸杂志的文字介绍加以了解。仅凭这些来评说谁是谁非似乎不那么令人信服。所以,我只能点评一下我在电视上
看到次数比较多的:近20年来的世界及中国的守门员。


1978-1980年:费洛尔,莱奥,赫尔斯特伦,佐夫,马耶尔,容格布拉德,希尔顿,克莱门特,托马舍夫斯基

费洛尔(身高:182CM,下同 )是阿根廷1978年世界杯主力门将,他在那届世界杯被评为最佳门将。主要成绩是:在复赛的关键一仗中,扑住了波兰名将德伊纳的点球,并最终获得世界杯冠军。主要特点是:门前反应快,站位好。弱点是:活动范围小。他是南美守门员中的异类,极少出击,而在球门线上的表现则几乎无懈可击,对来球反应的速度简直可以用神奇来形容,而准确的站位更使他很少作出高难度的扑救动作,总是看到他很轻松地把来球化险为夷。

莱奥(182)是1978年世界杯巴西队门将,被称为是自基尔马之后巴西最佳门将。那届世界杯七场比赛仅失三球。他在防守上无论反应速度还是防守范围,几乎无可挑剔。唯一弱点是对付高空球不太稳妥。在78年世界杯3/4名决赛中,他曾有一个极其类似上述班克斯的扑救动作:意大利队罗西从右路传中,莱奥在球门左侧开始移动,在对方中路球员尚未顶到球之前,已经飞身封堵右侧角度,但意大利队狡猾的卡西奥缺把球顶向莱奥的左侧,莱奥在空中做了一个非常优美的后弯身动作,可惜还是没有扑到球。无论如何,他的这个扑救动作还是反映出他良好的意识和出色的身体柔韧性。

赫尔斯特伦(188)是瑞典队1974/1978年世界杯门将。他是力量型门将最为典型的代表。几乎整个禁区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出击时步幅大,速度快,拥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气势,特别对于对方开出的角球,更几乎是每球必出迎,有时甚至冲到点球点之外。他在78年世界杯被贝利评为最佳门将。

佐夫(182)是意大利1978/1982年世界杯的主力门将。在82年那届被评为最佳门将,并获得冠军。我们所看到的佐夫是年纪已高的佐夫,在1970/1974年他就参加过两届世界杯,不过都是作为当时在鼎盛时代的阿尔巴图斯的替补,并未出场。佐夫性格稳重而刚毅,动作朴实无华。他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两次扑救,一次是80年欧洲杯小组赛对比利时,飞身向左侧稳稳扑住埃尔斯特在禁区线上直飞左上角的劲射;另一次是82年世界杯对巴西那场著名的世纪之战,最后一分钟,他在球门线上把苏格拉底离门四五米远的头球射门鱼跃扑住,落地时球已正好压在球门线上!

马耶尔(186)是1974/1978年西德队世界杯门将。1974年被评为世界杯最佳阵容里的第二门将。他在那届同荷兰的决赛中简直有如神助,特别是下半场,至少救出三四个必进之球,其中包括克鲁伊夫在门前的那脚凶狠的凌空抽射!他属于那种全面型的门将,技术动作完美,反应快,发挥稳定。78年世界杯略显老态,复赛中对奥地利所失三球和对荷兰所失两球均显得力不从心。他和历来德国优秀门将的最大区别还在于,他柔韧有余,而略失刚毅,似乎是德国队唯一一名不能在后卫线上起到领袖作用的门将。

容格布拉德(183)是1974/1978年世界杯荷兰队的门将。他在74年的声誉颇佳,78年的表现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在当年的荷兰大军中,可能是身体最灵巧的一个,也许正由于体重的不足,使他在出击高球上经常犹豫不决,也可以说是过于依赖克罗尔和波特维利特的头球优势。这位喜欢穿黄衫白裤白袜的优雅门将始终未能如愿夺得冠军的荣誉。

希尔顿(182)是1982/1986/1990年世界杯英格兰队门将。他的巔峰时期应该算70年代,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是老希了。他的稳重的动作,扎实的技术还是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但毕竟是老希,我们对他的反应速度还是没有信心。在90世界杯对西德点球决战中,他几乎把每一个点球的去向都判断对了,但就是动作慢半拍,总也扑不到球。

克莱门特(183)是1982/1986年世界杯英格兰队的替补门将。我之所以把一位替补门将也列入这个名单来考虑,是因为很多英国球迷始终把克莱门特的地位放在希尔顿之上,我也是这么认为。他更多的出色表现还是在热刺所创造的,他是热刺在80年代初鼎盛时期的重要一环。当时,热刺中前场霍德尔,阿尔迪列斯,霍拉,沃德尔等好手云集,而在防守上几乎就是克莱门特一柱擎天。他的站位,反应速度和号召力均无懈可击。

托马舍夫斯基(193)是1974/1978年世界杯波兰队的门将。74年世界杯最佳门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高大的门将。尽管波兰队门前有队长兹穆达,马克伯伦斯基等身高在190 以上的高大中卫,我们还是经常看到这位门将频频出击,坚决果断。他那墨绿色球衣和黑色裤袜的装束,经常给人以泰山压顶的感觉。虽然当年波兰有拉托和德伊纳等名将,但如果没有托马舍夫斯基的出色表现,波兰不可能获得世界第三。


1980-1984年:舒马赫,普法夫,阿科纳达,达萨耶夫,埃托里,莱顿,恩科诺,贝尔,詹宁斯,斯里奇费尔斯,潘特利奇,加西亚,姆莱纳尔奇克

舒马赫(186)是西德队1982/1986世界杯的守门员。随着贝肯鲍尔的退役,马耶尔软弱的号召力再也无法振作西德队后卫线的斗志。西德队教练德瓦尔果断地把年轻的舒马赫推上了1980年欧洲杯的战场。舒马赫以他坚强的意志很快取代自由中卫施蒂利克成为防守中的领袖人物。他动作速度快,判断坚决,出击果断,防守面积大,步法移动迅速。相对弱点是柔韧性不足,动作运行过程中的变向较慢。他的经典之作是82和86年两次世界杯复赛中的点球大战中,均扑出点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舒马赫的当打之年,西德队的中卫是相对较弱的时代,施蒂利克的身高只有178,弗斯特兄弟都是180,后来归队的布赖特纳是177,而较高大的卡尔茨(184),布里格尔(187)和年轻的贝特霍尔德(185)都是以助攻为主的边后卫。所以,舒马赫在对付高空球和出击上的出色能力弥补了全队在防守上的不足。德瓦尔在1980年欧洲杯最初两场曾迫不得已起用舒斯特尔代替施蒂利克打自由中卫,这虽然巩固了防守,但却限制了舒斯特尔进攻天才的发挥,可以说,舒马赫的良好表现也解放了舒斯特尔,使他能在中场一鸣惊人。

普法夫(183)是比利时队1982/1986世界杯的门将。他几乎可以把个人防守的区域遍布整个禁区。出击速度快,凶猛果敢,高球低球均处理的及时到位。属于全面型的选手。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性格开朗,意志坚强,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发挥稳定,且极少受伤。他的背部肌肉力量十足,身体协调能力也很出色,这保证了他能把许多高难度的来球比较轻松地用合理的技术动作化解。我认为他是我所看到的守门员中身体条件最好的一位。普法夫鼎盛时期得到了两名高大的中卫——米勒康和范德埃拉特的有力支持,而在后期吉雷斯改打中卫后更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阿科纳达(182)是西班牙队1982年世界杯门将。他在1980年欧洲杯赛上横空出世,连续两年被英国足球杂志评为世界最佳门将。他的身材条件类似于普法夫,且柔韧性更好。他的反应速度特别快,动作标准。在禁区内敢于出击迎球,单拳可以把球击过半场。他的弱点也很明显,主要是心理状态不稳定,有时会犯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比如1984年欧洲杯决赛漏掉普拉蒂尼的那个任意球)。

达萨耶夫(187)是苏联队1982/1986/1990年世界杯门将。在我看来,他的技术动作是最规范的一位,简直可以作为训练的教科书。他从接球的手型,到步法的移动,到扑球后落地的动作,无一不显示出从小良好的训练素养。他的弱点可能源于腿部肌肉的力量或触觉不足,有时对身体重心的高低把握不完美,一般情况下重心过高,但在防侧面小角度球时又重心过低。仔细分析他所失的一些重要进球,都能反映出他的这个先天不足弱点。

埃托里(175)是法国队1982年世界杯的门将。他是我所看到的著名守门员中身材最矮的,也正式因为身材的原因,他常常在对付高空球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感受最深的一次是82年世界杯对英格兰,在对付一个传中球时,他跳起来双手还不及罗布森的头高,被对手头球顶入。他的优势在于对付低球的处理稳健,特别是正面射门,很难攻破他的防守。当年法国的中卫是特雷索和巴蒂斯通,两人制空能力尚算不错,较好地弥补了埃托里的不足。

莱顿(183)是苏格兰队1982/1986/1990/1994/1998五届世界杯的门将(94年为预赛)。他成名于曼联,伴随曼联渡过了最艰难的十年,且多年来始终状态稳定。他的突出一点就是出击果断,短距离奔跑的加速度惊人,所以他的防区几乎覆盖整个禁区。他判断能力老道,在20多岁刚出道时就几乎与30多岁鼎盛之年一样老练。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保持近20年良好的状态和心态。

恩科诺(185)是喀麦隆队80年代的门将。雅辛和班克斯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他手大臂长,有"黑猩猩"之称,属于那种有先天特异才能的门将,弹跳力出众,动作灵敏,反应奇快,极少出差错。与当时的拖后中卫塔陶配合默契。两次被评为非洲足球先生,这作为门将实属难得。他的守门天份是非常罕见的。

贝尔(183)贝尔的资格其实比恩科诺还老,他是开创加农炮队威镇非洲历史的创始人之一。他有着与恩科诺相似的技术特点。所取得的成就也在恩科诺之上,是全非洲较早加盟欧洲顶尖联赛的球员。他的天份似乎不如恩科诺,他是那种训练有素,动作规范的球员,以扎实的技术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弱点是防守范围相对较小,出击不果断,在小禁区内防守上非常出色,但在小禁区外则往往犹豫不决。

詹宁斯(184)是82/86年北爱尔兰门将。是北爱尔兰足球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球员。尤其是1986年,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力助北爱闯入世界杯复赛。他的技术并不花哨,但准确的站位和丰富的经验,经常使人觉得对方的射门简直就是直奔着他飞去,而不是他去阻挡来球。他是给我最大的稳重感的门将,尽管不曾目睹他年轻时风华正茂的风采,但他老而弥坚的长者风范正是他那一代门将的典范。

斯里奇费尔斯(183)是荷兰队1974/1978年世界杯的替补门将。他在巔峰时期的光芒被同一时代的容格布拉德和容格所掩盖,其实他在荷兰国家队的鼎盛时期还是在容格布拉德退役之后,他以35岁以上的高龄镇守龙门。不过,那时候是荷兰足球第一个高峰期过后的衰落年代,随着科洛尔,杨森,布兰茨、勒普、苏尔比尔和波特维利特的退役,荷兰后卫线几成空洞。所以斯里奇费尔斯也和他的同伴一样,未能如愿闯进82年世界杯赛场。尽管如此,他那十足的力量型门将特色,以及他出奇的冷静风范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潘特利奇(187)是南斯拉夫队1982年世界杯门将。这位造就了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神话般奇迹的门将,曾被克鲁伊夫评为整个80年代的最佳门将。他始终充满活力,并经常有出神入化的惊人演出。他常常是点球的主罚者,甚至还曾在开大脚球时距离对方球门93米射进对方大门。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是84年欧洲杯预选赛,两场对西班牙,面对对手每场近20次的射门,他几乎是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力保南斯拉夫出线。他是那种全面得近乎完美无缺的球员。

加西亚(178)是秘鲁队1978/1982年世界杯门将。他是我所看到的第一位经常冲出禁区参与进攻的门将,号称"疯狂王子"。他无论长相,身材,还是风格都与现在我们熟悉的墨西哥门将坎波斯极为类似。1978年世界杯他在小组赛中救出两个点球,成为惊人的话题。在参与进攻中,他的任意球据说也很出色,但那也许是在国内俱乐部的比赛中的演出,在当时的国家队似乎无人能替代库比拉斯主罚任意球的地位,所以我并没有见到过加西亚的任意球绝技。

姆莱纳尔奇克(190)是波兰队1982/1986年世界杯门将。他延续了他的前任托马舍夫斯基的技术特点,更以凶狠果断的出击卡位,成为整个禁区的霸主。在1983年,他更以在华沙莱夫斯基队(现在的莱贾队)全年联赛30场只失11球的出色成就,荣获当年波兰足球先生称号,这对于一位门将来说是难得的荣誉。


1984-1988年:蓬皮多,坎波斯,苏比萨雷塔,巴茨,索夫盖特,格罗贝拉,布鲁克伦,韦迈尔,施泰因,拉斯穆森,彼辛,苏吉

蓬皮多(182)是阿根挺队1986/1990年世界杯门将,作为费洛尔的继承人,他即继承了费洛尔的优点,也继承了他的缺点,所以他的特点几乎和费洛尔如出一辙。他比费洛尔更加稳重,技术动作也更加规范化,但在反应速度和站位方面则明显不如费洛尔出色。

坎波斯(178)是墨西哥队1994/1998年世界杯门将。他在门前准确的站位、飞快的判断速度和果断的出击,都堪称门将中的典范。而他更为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助攻和整体协防能力,他不仅能在得球后快速地发起反击,而且还常常冲出禁区防守,在后防线上起半个清道夫的作用。甚至还在比赛中客串前锋,以其娴熟的脚下功夫和上佳的射门技术,常有惊人之作。

苏比萨雷塔(184)是西班牙队1986/1990/1994/1998年世界杯门将。他与他的前任阿科纳达的最显著区别也是在于他出奇的稳重感。苏比萨雷塔的技术动作虽然不如阿科纳达那么规范和漂亮,但他很少冒险,基本上是以他出色的站位来封堵对方的进攻。同时,他还是后防线上的指挥者和精神支柱,特别是在卡马乔和戈耶切亚那种猛将担任中后卫期间,苏比萨雷塔几乎就是后防线上的定海神针。

巴茨(182)是法国队1986年世界杯门将。他的故事总是与凭籍坚强的意志战胜癌症的恶魔重返赛场捆绑在一起。他最杰出的表演是86年世界杯对巴西的世纪之战,凭借着扑出济科的点球和其他一连串几乎必进的险球,他成为那场比赛的头号英雄。他很少做出漂亮的扑救动作,但总有一种下意识的灵感在支配着他,使他能出人意料地作出飞快的反应,这也许正是守门员的天赋。

索夫盖特(186)是威尔士队门将,没有参加过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他的成就是在英格兰联赛的埃佛顿队取得的。他是典型的英国联赛门将,球风稳重、动作朴实、有很强的责任心,同时也具备顽强的斗志。他的站位是无懈可击的,常常对看似危险的来球唾手可得,他完美的力量也使他在出迎高球方面具备更强的自信心,有火中取栗的勇气和能力。难能可贵的是他几乎保持了15年如一的良好竞技状态。

格罗贝拉(185)是津巴布韦门将,没有参加过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他是利物浦队巅峰时期的守护神。尽管利物浦拥有当时世界最佳自由中卫苏格兰的劳伦森,以及丹麦的莫尔比那样中场的防守大师,但格罗贝拉无疑是利物浦整体防守的中流砥柱。他的动作迅速果断,力量和柔韧性兼备,对付高空球无论对落点的判断还是弹跳力,都近乎完美无缺。

布鲁克伦(183)是荷兰队1990年世界杯门将。他的巅峰期出在88年的欧锦赛上,尽管风华正茂的古力特、范巴斯滕、科曼和初出茅庐的里杰卡尔德更加抢镜,但布鲁克伦自始至终稳定的表现无疑是荷兰队夺冠的重要一环。他也是造就PSV队雄霸80年代荷兰足坛的主要功臣,被评为是荷兰历史上最好的门将。

韦迈尔(187)是西德队1982/1986年世界杯的替补门将。他至今保持着德国联赛的一个纪录:17岁即为沙尔克04队登场。他是西德青年队1981年夺得世青杯的主力门将。他的技术细腻,位置感和接球的手感非常完美,出击的步幅大,防守时重心的把握恰到好处,这一切使他成为科隆体育学院守门员教材的范例。他的弱点也很明显,就是过份拘泥于技术规范的限制,始终不能提起兴奋点,缺乏与他同时代的舒马赫的勇气和活力,这妨碍了他的成就更进一步。

施泰因(187)是西德队1986/1990年世界杯的替补门将。他的特点与韦迈尔恰恰相反,他显得缺乏细腻的技术功底,动作即不规范,也不漂亮。但他总能在比赛中作出实用而有效的反映,以浑身解数把来球化解。他的最突出特点还在于他的勇猛气质,他总能以顽强的斗志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几乎敢于出击去争抢任何一个冲入禁区的来球。这种气质也导致了他在86年世界杯决赛阶段因为只能作为舒马赫的替补,而负气之下永远退出国家队。

拉斯穆森(194)是丹麦队1986年世界杯门将。在丹麦队的长人阵中,却历来喜欢使用身材较矮,但动作灵巧的门将。比如60年代的阿诺林(177)、贝特尔森(183),70年代的诺德韦斯特(181)、劳德代尔堡(179)和奎林(181,以及拉斯穆森的前任K·皮尔森(183)等等。这也许是丹麦足球的一大奇观。但拉斯穆森以其高大的身材和灵活的扑救,改变了这一惯例,他对付高空球显得十拿九稳,对付地面来球也游刃有余,还有一招手抛球发动快速反击的绝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蜚声全球的丹麦门将舒梅切尔正是师从于拉斯穆森,并明显地继承了他的几乎所有特长。

彼辛(193)是温布尔顿队1985-1990年的门将。他曾作为替补入选过英格兰国家队,但只在友谊赛中出场过三次。他的巅峰时期是在温布尔顿渡过的,代表作是1986-1988年中几次面对当时红极一时的利物浦,每每因自他出色的表演而使温布尔顿以弱胜强,他在这些比赛中的每一个细节的表现几乎都是完美的。他身材高大,气势不凡,在禁区内简直无所不在。不过,他的鼎盛时期并不长,才27岁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终于半途而废。

苏吉(190)是摩洛哥队1986年世界杯门将。他是非洲足球中值得一书的人物。身材高,四肢长,背肌发达,脚步移动快,是理想的守门员身材。同时,他具有优雅的气质,指挥若定,有条不紊,是后防线的精神领袖。他在比赛中,重心放得较低,对低空球处理迅速果断,而在对付高空球方面则得益于他天赋的身材和弹跳能力,表现十分稳定。


1990-1998年:曾加,戈耶切亚,格拉姆,伊斯拉斯,伊基塔,舒梅切尔,普雷德奥姆,伊尔格纳,科内霍,塔法雷尔,帕柳卡,巴特斯,科普克,奇拉维特,佩鲁济,范德萨

曾加(186)是意大利队1990年世界杯门将。他在刚出道时,曾经名落坦科雷迪、帕柳卡、艾尔普等同时代的门将之后,所以他显得大器晚成。他的特点几乎就是没有特点,技术全面,身体条件较好,但哪一方面也不突出。他的性格刚毅,但比赛中总是表现出忧心忡忡,显得心理压力极重。但是,他还是保持了多项大型赛事中长时间不失球的记录,其中包括最为重要的世界杯赛。

戈耶切亚(184)是阿根挺队1990年世界杯门将。他的出名来自于他在几场关键赛事中扑救点球的成功,包括1990年世界杯的1/8决赛和半决赛。但除了点球之外,他无论在站位,还是在处理低空球方面都显得缺乏专业的水准。他的身体比较僵硬,动作快,但柔韧性较差,球感一般。所以他大多数的出色表现只是在120分钟之后。

格拉姆(185)是苏格兰队1998年世界杯门将。他的巅峰时期是在格拉斯哥流浪者队渡过的。他是与莱顿齐名的苏格兰出色的门将,只是在莱顿的阴影之下,他更多的是在国家队充当莱顿的替补。拿格拉姆与莱顿相比较的话,格拉姆的特长是表现在对付高空球方面,出击的步幅大,触球点高,绝对弹跳力胜过莱顿。而在身体的灵活性和比赛的气质上,莱顿则略胜一筹。格拉姆的弱点是比赛时没有兴奋点,比较沉闷。

伊斯拉斯(186)是阿根挺队1994年世界杯门将。他的足球生涯中有两次巅峰期,一次是20岁的时候,另一次是30岁的时候,中间的十年如同恶梦,始终在与伤病进行不懈的斗争。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伊斯拉斯!在1983年的世青赛上,我们看到的是体格健壮,长发披肩,出击果敢,动作夸张,极富表现力,不断地狂叫着指挥后防的那位疯狂的伊斯拉斯;而1994年的世界杯赛上,我们看到的是留着小平头,身材消瘦,闷着头缩在门前,一声不吭,但随时瞪着一双鹰眼关注比赛,动作朴实无华,站位近乎完美的伊斯拉斯。造化弄人,一代枭雄,就这样渡过了他的足球生涯。

伊基塔(185)是哥伦比亚队1990年世界杯门将。他的声誉更多地是来自于他在禁区外的出色表现,甚至于来自他罚任意球和点球的本领。但谁也无法否认他超群的守门员天赋。他动作不那么标准,站位和出击的时机把握也不那么墨守成规,但他是绝对的天才守门员,他的灵敏,他的触球时优美的手感,都跟他那著名的倒踢紫金冠的动作一样,令人惊奇感叹。他也许不是最好的门将,但绝对是最适合当门将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