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之畔的筑梦空间

标签: 阳朔糖舍度假酒店旅游 |
说实话,作为一个桂林人,我对到阳朔去住奢华酒店是没有太多冲动的。
因为,它太特别了。
这张照片出自1972年的《解放军画报》。画面中央孤直俊秀的就是阳朔标志性景观之一书童山。彼时阳朔还是阡陌纵横的农村,漓江还是人影稀疏的原生态的状态,一座造型独特的工厂独据江岸一隅,
那是一个糖厂。在全民凭票限购白糖的年代,这可是不得了的好单位了。鼎盛时期的糖厂日产200多吨,200多个工人昼夜三班倒,绝对是阳朔排得上号的大工厂。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到本世纪初期,那座曾经骄傲的烟囱停止冒烟了。
十几年后某次回国,听老哥说起,阳朔开了一家巨牛逼的阿丽拉酒店,上网一搜,叫做阿丽拉糖舍。
但在2020年7月1日三周年庆典前夜,阿丽拉所属凯悦集团发表申明终止与糖舍的合作,
而我,正是糖舍单飞后的第四天入住糖舍的。那时坊间议论纷纷,甚至有朋友听说我要去糖舍,惊诧地问:“糖舍不是关门了么?”
酒店大门就在繁忙的公路边上,非常低调,自驾的人稍不留神很可能开过了。
一个悬山顶的一层旧厂房成了酒店的大堂,外观几乎没有改变,砖墙上还留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大标语。内部装修很简洁,正中间有一圈红色的下沉式沙发,
办完入住去房间。
楼道上别致的竹构造,会投下抽象画般有趣的光影。
这个竹子构建的“溶洞”,
房间挺大,简洁舒适,但并没有特别惊艳。桌上摆着大盘时令热带水果,还有一瓶糖舍三周年订制版的意大利红酒Montepulciano
d'Abruzzo,酒标是梵高画风的糖舍泳池焰火之夜,很别致。房间最大的惊喜来自于阳台,阳台上有单人沙发和茶几,还有张可以躺一个人的长沙发,
这就是我阳台外的景色了。
但酒店到处都很美,又只住短短两天,把时间全消耗在阳台上太奢侈了。还是四下走走吧。
开阔的景观水池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池底的彩色的石片,据说是开山施工时就地取材送去加工之后放回来的。池中央有一块较深的地方没铺石片,水在那里成了翡翠色,让我想起在桂林山谷里溯溪时遇到的那些碧玉样的潭。周围的山峰树木、厚重的老厂房、轻灵的新建筑,都倒影在水池里,现代的构图,透着中国人传统的天人合一诗意栖居的梦想。
水池里还经常能看见这对鸭子,据说从开业起就住在这里了,它们或是自由地游弋,或是踱步上岸慵懒地晒太阳,在舒适宁静的气氛里添加了一份活泼的乡野气息,难怪很多住客们都对它们念念不忘。
酒店里另一片让人迷恋的水是那个著名的泳池。泳池边保留了当年糖厂码头卸货的工业桁架,宛如古罗马立柱一般高大端庄,
泳池是架空的,走到尽头,便是漓江。
便是这样甲天下的画卷。
书童山还在那里。
糖厂的老厂房基本都改造成了公共空间:餐厅、酒吧、咖啡厅、画廊、图书馆、放映室、商店等等。
原来的压榨车间现在是酒吧,
画廊里悬挂着画家刘传宏的作品和一些老照片、老印刷品,都是跟当地的历史相关的。画廊也是空阔的风格,独坐这里看书或者一两个密友聊聊天都很不错。画廊的隔壁是电影放映厅,周而复始的放着一部俄罗斯黑白片《乡愁》。
民以食为天,对客人们来说,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恐怕就是餐厅了。
平心而论,
糖舍时刻都美,
灯光勾勒下的新建筑轻盈空灵得仿佛水晶宫一般,
景观水池中的倒影连接起了新旧建筑。漓江上正在上演《印象刘三姐》,演出的灯光不断变化,把水池周围的山峰照得仿佛神话电影的背景。
泳池边正在举办电声音乐会,激情的现代节奏给古典画意的山水带来新鲜的感觉。
那天碰巧满月,我独自站在水池边目睹了一轮圆月从对面山坳里升起的全过程,觉得恍如置身一个宁静却又辉煌的梦境里。
电影《盗梦空间》里说,人的梦有好几重,
也就是那时候我意识到,糖舍不再是阿丽拉了,但糖舍还是糖舍。糖舍的灵魂,在那些承载着记忆的老糖厂砖瓦里,在那些独具匠心的现代建筑里,在三百六十度无处不在的秀丽山水里,这些在,糖舍就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糖舍,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