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解“黄花晚节香”

(2019-01-21 15:15:37)
标签:

杂谈

    谁解“黄花晚节香”

       人到老的时候,一般来说易于感伤,悲天悯人。本来就情感丰富的诗人,在老来时,更是对一物一景、物态时事比常人多一份敏感,融入一己的情愫。
     “燕子年年入户飞,向人无是亦无非。来春强健还相见,送汝将雏又一归。”这是宋朝诗人汪藻晚年所作的《漫兴二首》的其中一首。汪藻看燕子看得深,即从一来一去,穿梁入户的燕子身上看到了尘世的凡俗人生。诗人的目光不仅仅停留于一只燕子,一双燕子的个体,还对其种属后代寄予深情嘱望。想象得出,诗人颤微微地躬身立于门前,  
      目送刚出巢的雏燕展翅远去,心里默念:来年还来呵,来年再相见。
      这哪是在写燕子,分明在写人生。诗人虽垂垂老焉,却把希望和抱负托付给崭新的下一代,希望生命不息,代代相继。这样的老年境界哀而不伤,衰而有望,感而不怨,催人振作。
     “老年花似雾中看”,是别样的审视,拙中见美;“老夫聊发少年狂”,虽非常态,却是另类青春。宋诗中反映老年心态、心声的作品还有很多,但大抵都是昂扬向上的,即便也有流露出沉郁和寂寞的,但仍见“思理筋骨”,值得咀嚼体味。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刘一止的这首《小斋即事》,写出了“小斋”里的大世界,小我中的大哲学。诗人进入老年,在不断作减法,最后只留下“怜琴”“爱棋”两种嗜好了,但自己却并不觉得失落,反从中悟得“一拙万事妨”的颐养之道,多么难得!
      人到晚年忌在一个“得”字,更不可佞巧戾乖。多少人晚境多事,乱象丛生,都因未曾修得“一拙”之功,殊可叹息。
(摘自4月12日《深圳特区报》张麒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