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教授对联撷珍


孟祥海
1938年4月,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往昆明,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时间,群贤毕至,名流云集。在8年的艰苦岁月里,联大的教授们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比如联大教授们的对联,就颇耐人寻味。
著名史学家郑天挺在联大教授《明清史》,同时兼任文科研究所副所长,正所长有傅斯年兼任。据国学大师任继愈回忆,有好事名周法高者,遂编一对联戏之:“郑所长,副所长,傅所长,正所长,正副所长;甄宝玉,假宝玉,贾宝玉,真宝玉,真假宝玉。”虽对仗不是很工稳,但在同学中颇为流传,想来也颇为有趣。
在联大时期,陈铨被聘为联大剧团的名誉团长。从1938年起,他陆续编排了《黄鹤楼》《无情女》《蓝蝴蝶》《野玫瑰》《金指环》等剧作,当时有人遂用剧名改写了一副对联:“蓝蝴蝶插野玫瑰,无情女戴金指环。”对仗贴切工整。更为有趣的是,后来《野玫瑰》在昆明上演成功后,重庆话剧界也排演了此剧,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主演。为宣传演出,特在《新华日报》上打出了非常精彩的广告词:“故事——曲折生动;布景—富丽堂皇。”后来,广告词又变成了:“客满,场场客满;订座,迅速订座。”当时的演出非常火爆,广告词也颇具匠心。
联大时期,教授们居住条件简陋,有的干脆租居民房,或者寄居朋友处。如著名教授潘光旦,就曾寄居在一商界朋友家的一间新房内,虽寄人篱下,但环境幽 雅,潘教授天生乐天派,遂用隐士蟹寄住螺壳做比,写一对联联曰:“螺大能容隐士蟹,庭虚待植美人蕉。”有一学生笑而提议说:“此联是否已征得潘太太首肯?否则,我建议‘寿仙桃’代替‘美人蕉’。”潘教授大笑:“此联原意在属对,并无金屋藏娇之意。”此又一经典也!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到昆明东北郊龙泉镇龙头村租了一间民房。这里环境非常恶劣,面积不足20平方米,楼下面关着牲畜,又脏又臭,房顶夏天漏雨,冬天透风,但王夫妇居之久了,安之若素。他还特意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闲招白云鹤千里,静读黄庭香一炉。”他进门时,总爱念一遍字迹斑斑的对联,还仿京剧念白道一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副对联也是当年联大教授艰苦生活的缩影!
联大时期,为避空袭,常常跑警报,联大师生就往树林或者防空洞里跑。对于跑防空洞的经历,陈寅恪写下一则趣联,广为人知:“见机而行,入土为安。”“机”者,飞机也;“入土”,进防空洞也。此幽默风趣的对联于紧急中不忘幽默,也见证了当年联大师生的乐观生活态度。
远去了岁月的风雨,每每读起西南联大教授的这些轶事,总为那一代学人大师所深深感动,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浴战火而生,撑起了当时中国大学教育的半壁江山,培养出了大批精英!联大教授们的这些带有生活情趣的对联,恰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岁月已矣,风流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