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北,走甘南……(8)

(2017-12-27 13:37:11)
标签:

杂谈

一路向北,走甘南……(8)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被经幡旗装饰的公主泉。据说,文成公主在日月山向东遥望自己的故乡时,发现视线已被群山阻隔,禁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泪水幻化成了一条小泉,此泉就叫公主泉。

一路向北,走甘南……(8)
      穿过日月山坊,是当年文成公主经日月山赴吐蕃和亲走的道,叫唐蕃古道。古道旁,有文成公主纪念馆和日月山神牛塑像,纪念馆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

一路向北,走甘南……(8)      沿古道上行到一个平台,正中是高达9米的文成公主雕像。贵族装束的公主身着披风,怀抱宝镜,坚定地目视前方。她的背后,是一组再现她进藏故事的青铜浮雕。浮雕长20米,宽6米,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古都送别。文成公主跪拜唐王,李世民率众王公大臣送别,在盛唐歌舞“反弹琵琶”的美妙乐声中,公主告别家乡父老、兄弟姐妹,踏上西去的漫漫路途。第二部分叫赤岭摔镜。第三部分是藏王迎亲。松赞干布率众臣、僧侣、头人,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举行盛大热烈的迎亲仪式,并向护送公主前来的李道宗执子婿之礼,而后和文成公主一同进藏。
一路向北,走甘南……(8)
 在山顶广场上,竖有“日月山”青石碑和回望石,这是文成公主站在呼呼  日月亭的山风中最后一次流泪回望故乡的地方。文成公主,一个柔弱的少女,为了大唐的稳固,为了中原和西域永远的和平安宁,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民族团结的沉重担子,凄苦远嫁。站在这里,幻望公主远去的背影,不能不令人对她肃然起敬。令人欣慰的是,据说文成公主与比她大9岁的松赞干布一见钟情,松赞干布也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在公主到达西藏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了一座宫殿式的建筑给她住,这就是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山口中还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树立的“日月山修路纪念碑”,记载了人民解放军修建青藏公路的业绩。

一路向北,走甘南……(8)      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以大智大勇力排诸难,巧破难题的轶事。其一题:要把一群母马和一群马驹区别出母子的故事。禄东赞是从雪域草原上来的,这道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马驹,马驹发疯般的扑向妈妈身旁。其二题:唐太宗让禄东赞从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来,聪明的禄东赞早料到会有此难题。他事先通过探访了解到,原来公主用一种护肤品,名叫“万里飘香”,只要擦上这种油,就异香扑鼻,能引来蝴蝶和蜜蜂。三日后,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样的美女齐集在一起,两只蜜蜂在一女子头顶盘旋,这样公主被认出来了。
     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当时,唐朝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吐蕃则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因此,壁画逐一反映了公主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传播情况。各种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随之,吐蕃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创立,标志着吐蕃人民从此也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文成公主做为这个文明时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史册。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一行,以黄金五千两及珍宝数万件作聘礼,向唐求婚。壁画中坐车者为唐太宗,立者为禄东赞一行,壁画中间是文成公主行至“赤岭”时手持日月宝镜,思念故乡亲人,但她想到唐王的重托及和亲大任,毅然弃镜西行的描述。壁画下部为唐太宗赐松赞干布的“灌顶国师阐化王”之印,壁画右下部是汉藏建筑相至流入的景象,左下部车中佛像是文成公主从唐带去的释迦牟尼像,现存放在拉萨大昭寺。左部为公主逝世后,藏族人民缅怀其功德,供奉为神的情景。

一路向北,走甘南……(8)      在距日月山40公里的西山脚下,便是闻名遐迩的倒淌河,南面几十公里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和举世瞩目的龙羊峡。山下的倒淌河,这条华夏大地惟一一条我行我素倔强地从东流到西的倒淌河,凝聚了公主太多复杂的泪水,幽静而温柔地倒淌着,是倒淌那段千年不断的感情,是倒淌那千年流不断的眷念?
一路向北,走甘南……(8)      文成公主途经赤岭作短期停留的历史事实,给汉藏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青海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当文成公主行至赤岭,将要离别唐朝管辖的土地,心中一片怆楚。向前西望吐蕃,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回头东望长安,更加留恋故土。遂拿出皇后赐予的“日月宝镜”,从中照看长安景色和亲人,不禁伤心落泪,思乡的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
一路向北,走甘南……(8)     倒淌河位于青海省日月山西侧的倒淌河镇,这里是交通要道,这无疑是形成汉藏两族交流渗透的“倒淌河文化”的重要原因。然而,“自从公主和亲后,一半胡俗似汉家”。最早,也许是一个女人的手,架起了这经济、文化,包括爱情的桥梁。
一路向北,走甘南……(8)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约3300米,全长约40多公里,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的仔湖——耳海(俗称小湖),故名倒淌河。藏语称“柔莫涌”,意思是令人羡慕喜爱的地方。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不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见底。

其实倒淌河原也是一条东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罗汉堂河一起注入黄河,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它才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


一路向北,走甘南……(8)
       一山之隔,日月山以东,汉族民间千百年来的说法是:唐王李世民为了沟通藏汉两族的关系,促进文化交流,将年轻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
一路向北,走甘南……(8)
      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传的则是另一个神话:龙王派他的四个儿女造南北东西四河,最小的女儿造西海时,需108条河水,她找到了107条河,最后一条河怎么也找不到。聪明、狡黠的小龙女从日月山倒着牵来了一条河,这条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种说法是,这河是龙王一根倒须变的……
一路向北,走甘南……(8)      不必人考查哪件传说更为权威,哪种神话更接近正宗,每一个传说都为它增添了一分神秘。而终于有一天,当你满怀着探索和寻觅的热情来到它的身边时,却分明在汩汩之中听见一声叹息,一阵私语般的呢响,一句温婉的低诉,似乎有着万种柔肠。于是你会顿悟:这是一条女性的河。

一路向北,走甘南……(8)
日月山下,有个倒淌河镇,镇边有条河,叫倒淌河,“天下河水皆向东,唯有此溪向西流”。
一路向北,走甘南……(8)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坐落着倒淌河镇,走进镇子,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异样的风情。镇的一边是碧水连天的青海湖,一边是苍茫无垠的大草原;“人”字街头,有古老的庙宇,有现代气息的楼堂;说藏话的,夹杂着那么多汉语词汇,说汉话的,又时时冒出几个倒装句……,迥异的民俗,是如此对比鲜明而又和谐统一。

一路向北,走甘南……(8)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地处高原,在7、8月份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度左右,此时是青海湖最美之时,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


一路向北,走甘南……(8)
      二郎剑风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一路向北,走甘南……(8)

一路向北,走甘南……(8)

一路向北,走甘南……(8)

一路向北,走甘南……(8)

一路向北,走甘南……(8)

一路向北,走甘南……(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