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诛蚊诗赋撷趣

(2017-02-16 19:35:22)

    

古人诛蚊诗赋撷趣

    民间有“长脚小儿郎,吹箫入洞房,爱吃红花酒,拍手命丧亡”的谜语,谜底为蚊子。蚊子虽小,危害甚大。《庄子·天运篇》曰:“蚊虻噆肤,则通昔(夕)不寐矣。”在宋代孙升《谈圃》中还有蚊子咬死人的记载:“泰州多蚊子,使者按行,左右以艾烟烘之,有厅吏醉仆,为蚊子所啮而死。”人们对蚊子深恶痛绝。
    宋代欧阳修有诗曰:“蚤虱蚊虻罪一伦,未知蚊子重堪嗔。”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蚊子“咂人肤血,大为人害”。晋朝有人写了题为《蚊赋》的讨蚊檄,曰:“众繁炽而无数,动群声而成雷。肆惨毒于有生,乃飧肤体以疗饥。妨农功于南田,废女工于杼机。”唐朝刘禹锡愤题《聚蚊谣》云:“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由此看出蚊子对人的皮肉折磨,于是作者高吟:“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希冀秋风寒冬早点来临,一扫蚊子而喂鸟禽。
    宋朝范仲淹在泰州任上时,见蚊子传染疟疾,祸殃百姓,影响生产,便题《咏蚊》诗寄愿抒怀,曰:“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短短二十字,把蚊子的劣迹形态勾划得活灵活现。宋代罗愿则在《尓雅翼》中指出:“蚊者恶水中孑孓所化,噆人肌肤,其声如雷。”元朝方夔在《夜坐苦蚊诗》中诅咒曰:“区区虫豸中,恶毒无如蚊。”又有明人作《咏蚊》散曲:“形微口利,凌人得计,喜的是半夜黄昏,怕的是青天白日。侵罗帏枕席,惯能乘隙。食人膏血,残人皮肉。趋炎就热图温饱,露冷霜寒何所依?”将蚊子描绘得真可谓入木三分了。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蚊子袭击并不那么当回事。五代时,南唐杨銮作诗云:“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每到更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銮。”反正每夜蚊子都要来叮咬,习惯了无所谓了,就让它咬去吧!诗句幽默诙谐,人们读后也一笑了之。

 《联谊报》李丹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