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2016-12-12 23:14:2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鱼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顶端。它将奔腾而来的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原始河床,内江用于引流灌溉,它巧妙之处体现于两点。其一是它利用内江河床低而枯水季节六成引水,外江河床宽,则洪水季节六成泄洪。所谓"分四六,平潦旱"正是这个道理。其二是鱼嘴处于岷江中游第一弯的末端,它巧妙的利用了弯道流体力学的自然法则,即表层水流入凹岸,低层水流入凸岸。于是沙石含量较少的表层水自然涌入内江,而底层水则顺着江弯的凸岸挤向外江,绝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滚动、留沉。所谓"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