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2016-12-02 20:47:40)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
一路向西走川藏之狂奔篇(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