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中的猴

(2016-11-03 12:23:20)
标签:

杂谈

                                                 古诗中的猴

古诗中的猴
       《诗经》中有:“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小雅·角弓》)意思是:猴子本来会爬树,不用教,就像污泥之上又加污泥。君子有美德,小人要来依附。这是最早涉及猴的诗句。
         宋代陈允平的咏猴诗《观猿》。“挂石攀云日半斜,乱山深处饱烟霞。香林月满僧归去,啼落春风几树花?”春日黄昏,微云夕照,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在密林深处,一群猿猴正在尽情嬉戏,玩兴正浓,它们有的倒挂在枝头,有的在亲昵爱抚,或者彼此捉身上的虱子,有的在树林乱石间欢快跳跃,声声猿啼在春风中落英缤纷,一群猿猴把寂静的山林搅得喧闹起来,它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中写了诗人贬谪获释归来途中的情形,豪放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有忧愁时,当他获释后,精神为之一振,驾一叶轻舟,顺流而下,虽然江水是湍急的,路途是遥远的,两岸是凄清的猿啼声声入耳,但诗人的心早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心境充满了喜悦。
           唐代诗人徐寅《猿》:“宿有乔林饮一溪,生来踪迹远尘泥。不知心更愁何事,每向深山夜夜啼。”猿猴是群居动物,它们隐居在深山密林,饥食野果,渴饮流泉,攀援嬉戏,自得其乐。诗中的猿猴生活在广阔树林间,那里有清澈的溪水,远离尘世的污浊,像高雅的隐士一样,洁身自好。深山中的猿猴也许会孤寂,也许会对自己的生存产生危机感,深夜的哀鸣无人能懂。
           猿猴很多习性与人相似,啼叫声是在极度兴奋时发出的,而古人则一致认为猿的叫声是一种哀鸣。如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八场平闻猿》中写道:“清猿泠泠鸣玉箫,三声两声高树梢。子母联拳传枝去,忽作哀厉长鸣号。天寒林深山石恶,行人举头泪双阁。雪涧琴心未足悲,须写峡中肠断时。”猿猴的啼鸣似凄冷的箫声,天寒地冻,林木萧然,母子相牵,过枝而行,不时发出凄厉的哀声,让人肠断心惊,油然而生一种同情怜悯之心。
                                                                                                                             (摘自《华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