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曾是好买卖

(2016-09-02 19:38:39)
诗歌曾是好买卖

      《夷坚志》记载:东京有一秀才卖诗,有人想买一首,出题目曰“浪花”,且要求以“红”字为韵,秀才脱口而出:“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如此才思,自然赢得好买主,买卖做成。
         南宋有个叫仇万顷的,是个卖诗的专业户。他于闹市置一张桌子,准备了笔墨纸砚,立牌卖诗——每首标价30文,停笔磨墨罚钱15文。30文,平均每个字要得1文钱还多些,1文钱在宋代能买来什么呢?1文钱,在广东沿海的南恩州可以买2只螃蟹;在岭南夏季的水边可以买1捧小虾;在杭州观看歌舞的勾栏里,可以喝1杯茶……30文,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据说,仇万顷卖诗,还真是买卖兴隆。一富家做棺材,要求仇以此作诗,仇疾书道:“梓人斫削象纹衫,作就神仙换骨函。储向明窗三百日,这回抽出心也甘。”一小姐手拿一把扇子,想买一首诗题在自己的扇子上,仇写道:“常在佳人掌握中,静待明月动时风。有时半掩佯羞面,微露胭脂一点红。”
          宋朝的刘希夷是个富有的人,不差钱,因此他的诗不外卖。可是舅舅宋之问看好了他那首《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舅舅说,我就看好这两句了,求求你卖给我吧。刘希夷不是个小气的人,别的,舅舅可以随便拿去,只是这两句吟了多少年的诗,才吟出的佳句?他怎么肯卖给别人?
           无论宋之问使出怎样的招数软磨硬泡,无论给他多少钱,那两句诗,刘希夷就是不放手。不卖,就绑架他,直到他签字画押,卖了此诗为止——有人给宋之问出主意。可这刘希夷偏是个倔强的汉子,舅舅绑架了他,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嘴里一迭声地拒绝:“不卖,不卖,打死我也不卖。”宋之问这个恨呀,用土袋子狠狠地闷住他的口鼻,歇斯底里地问他:“你到底卖不卖?只要你点一下头,就放你一条生路。”刘希夷至死都没答应,他用生命捍卫了属于自己的诗句。
           通常的情况是:你不卖,我就偷。唐朝诗人杨衡是个才子,他的诗很受追捧。表弟总是死乞白赖求割让,他不允,表弟便做“偷儿”。诗句来了,杨衡认真推敲,把那些精致的文字一一落实到纸上。杨衡吟诗吟得投入,表弟偷诗偷得执着。诗句刚刚落定,表弟已顺手牵羊。因此,在表弟的诗歌里,总是由表哥的诗句来点睛。杨衡生气,有一天他扬声问表弟:“‘一一鹤声飞上天’安在否?”表弟小心答道:“知兄最爱此句,不敢奉偷。”虽是一笔未成的买卖,倒也是诗坛的一大佳话。
                                                                                                           (摘自3月19日《团结报》卢海娟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