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一呼便俗”


原标题:也说“一呼便俗”
□孟祥海
“一呼便俗”,典出明顾元庆《云林逸事》:“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倪云林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号云林子)大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士信,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呼便俗”。
此典常被后世文人运用。如周作人在《读〈东山谈苑〉》一文开篇即说,“《东山谈苑》卷七云,‘倪元镇为张士信所窘辱,绝口不言,或问之,元镇曰,一说便俗。’此语殊佳。余澹心记古人嘉言懿行,裦然成书八卷,以余观之,总无出此一条之右者矣。”其意是说,这部书就这二十来个字契合其心意。
在《辩解》一文中,周作人又引用这则逸事,来强调“辩解”的无用与无益。“我常看见人家口头辩解,或写文章,心里总很是怀疑,这恐怕未必有什么益处吧。”在《玄同纪念》一文中,周作人再次引用此典,“这件事我向来很是佩服,在现今无论关于公私的事有所声说,都不免于俗。”
可能基于对“一呼便俗”这种精神的赏识,周作人对于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从来不后悔的,如与兄长绝交、出任伪督,无论于私于公,为其辩解的人很多,但他一律“免开尊口”……
陆灏《听水读钞》书中也有篇《一呼便俗》。是说邓之诚整理出版《东京梦华录注》后,寄给日本的杉树勇造,“托其校正误字、误句,并告之六合以内,亦可存而不论”。后日本人“入矢义高评《东京梦华录注》,略谓校订失多于得,句读误至五十余处,注释有当注未注、注而不切,且注错者甚多。因定为低下之书,其疏漏之严重为近来中国出版注释书中所罕见”。邓在日记中写道:“若予愆尤丛集,正宜有此一骂……挨打不能呼痛,一呼便俗,可以为法也。”邓先生之所言,与倪云林、周作人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