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荷花联趣
(2014-08-10 18:23:34)

明代唐伯虎一天到一寺庙游玩,长老请唐伯虎在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上题字,唐伯虎不禁脱口吟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但苦思不得下联。直到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续了下联,下联云:“书临汉帖翰林书。”此联为回文联,上联的“和尚”与“荷”“上”谐音;下联的“翰林”与“汉”“临”谐音,联语运用了谐音的技巧,上下联顺念倒读皆成句,别有情趣。
明朝万历进士熊廷弼少时聪明伶俐,才华出众。一天,其父出一上联让其续下联,上联曰:“雪压竹枝头点地。”熊廷弼不假思索地吟道:“风吹荷叶背朝天。”平谈之景,经神来之笔点化,将“竹枝”“荷叶”拟人化,一个“头点地”,一个“背朝天”,贴切生动,意趣横生,过目难忘。
明代祝允明和唐伯虎常作对互娱。一年夏天,祝允明偕唐伯虎路过一荷塘,唐伯虎触景生情,脱口吟道:“池中荷叶鱼儿伞。”祝允明随即吟出下联:“梁上蛛丝燕子帘。”话音一落,两人不禁相视而笑。上下联脱口而来,不露刀痕斧迹,联语幽默自然,妙趣横生。
清代安徽桐城才子张英,官至礼部尚书。一天,张英微服出访时路遇一村姑,那村姑吟出一上联:“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向张英讨教下联,但张英一时不知所措,便闷闷不乐打道回府。后来,府中一聪颖的女婢为张英续了下联,下联云:“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细品上下联,上联出得妙,下联对得巧,可谓对仗工整,天衣无缝,令人叫绝。
从前,一姓叶的秀才,结交了当地寺院里一姓何的长老,两人时常吟诗作对。一天,秀才看到荷塘里的莲荷已结出莲子,不禁以景得句,吟道:“莲子已成荷长老。”长老即兴续了下联:“梨花未放叶先生。”上下联信手拈来,足见两人出手不凡。
民间流传一联:“莺入榴花,似火炼黄金数点;鹭栖荷叶,如盘堆白玉一团。”“黄莺”落入火红的“榴花”丛中,“白鹭”栖在盘子般的绿色“荷叶”之上,形色兼备,宛若两幅色彩明快的花鸟画,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
(摘自7月3日《联谊报》缪士毅 文)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