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赏马谜

生肖地支相扣或假借制謎
馬年即帶有地支中“午”字的年份,利用地支中的“午”與“馬”互扣,成為馬年燈謎的壹大特色。例如:“甲午之春”猜相聲演員“馬季”,“迎接甲午年,萬眾笑開顏”猜口語“馬大哈”,“午後休息”猜植物名“馬尾松”,“甲午年大有可為”猜壹字“騎”,“話說馬年”猜壹字“許”,“日近午時遊人稀”猜成語“天馬行空”。更有謎人在制作馬謎時有感而發,以“偶得甲午生肖謎”猜成語“馬馬虎虎”。謎面的“偶”為雙數,“甲午”為馬,“謎”為虎,真是環環相扣,妙手偶得。
以馬的別稱、雅稱、美稱互扣制謎
“千裏馬”是人們常用來對“日行千裏”好馬的譽稱,於是謎中也常借用“千裏”來扣馬,如“神州千裏耀眼明”猜歌唱家“馬國光”,“決計千裏有心計”猜外國人名“馬克思”,以“伯樂薦馬”猜壹常用詞“保重”,此謎即將“重”上下分讀成千裏,意即伯樂所推薦的馬保證是千裏馬;前人有“誤將梅花作桃花”猜成語“指鹿為馬”,是因為梅花可代替鹿(梅花鹿),“桃花”可代替馬,因為古代還有“桃花馬”的說法。又如“驊騮亦知東風信”猜圍棋手“馬曉春”、“捉青龍,跨赤兔,踏朝陽”猜京劇行當“刀馬旦”,上列謎中,驊騮為古代良馬的名字,而赤兔更是三國中鼎鼎大名的關公坐騎。
以馬的典故與成語來制謎
古今有些“馬”謎,往往用典用故,猜者若不了解其淵源,就難以摘桂。如“吊環”猜壹陜西旅遊項目“馬嵬坡懷古”,謎面簡練形象,謎底生動貼切。而“常遇春進武場”猜京劇劇目《墻頭馬上》,則是用了《大明英烈傳》中“常遇春馬跳圍墻”的典故。
此外,以 “馬前張保,馬後王橫”猜圍棋術語“飛同伴”或猜臺作家“雲中嶽”,謎面則取材自《說嶽全傳》;“馬其諾防線”猜外科學家“法布爾”或法律名詞“環境保護法”,則用了二次世界大戰的專門用語。
有些謎語用帶“馬”成語、俗語來布面。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猜水滸人名“武松”,還可猜山名二“武當、莫幹”;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猜成語“兩全其美”等等。
借用詩詞名句制謎
馬謎豐富多彩,在浩瀚謎海之中,借用詩詞名句制作而成的馬謎也是數不勝數。如“春風得意馬蹄疾”猜圍棋術語“壹路飛”,謎面取自唐代詩人孟郊的《登科後》。又如“壹騎紅塵妃子笑”猜象棋術語二“飛馬、送吃”或猜三國人二“馬騰、楊欣”,面句則取自杜牧《過華清宮》詩句。“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猜江蘇四川地名各壹,謎底是“武進、威遠”,謎面采擷自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句。“老驥伏櫪”猜象棋術語“臥槽馬”,謎面語出曹操的《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以新年、新春等詞制謎
直接以新年、新春等詞來提示“馬”,屬馬年新春專用的應時謎作,謎面壹般選用積極向上、寄托美好願望的語句。如“華夏新歲展新姿”猜成語“龍馬精神”、“新年即奪開門紅”猜四字成語“馬到成功”、“新春留影寫詩篇”猜口語“拍馬成風”、“新歲踏上征程,再創華夏輝煌”猜武術名詞“馬步亮龍”、“今年效益要翻番”猜國名“馬達加斯加”、“迎來馬年,四方出力”猜壹字“駕”。此類馬謎,在謎界頗受好評。
引人聯想法制謎
有趣的是,有的謎面看似與馬無關,其實是誘發猜者聯想到“馬”。如“五羊皮”(遙對格)打壹字,按字面可用對對子方式對出“四馬革”而組成“羈”字。再如“鎖上廄房,拴好韁繩”猜四字中國近代史名詞“馬關條約”。猜此謎,可用“會意法”來推敲,別解為:馬被關好,且用繩條約束住了,由此推出謎底。非常有趣的是壹則“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猜外國人姓氏“馬丁”。
此外還有人名借代法、生肖排序夾擊法、馬字形體象形法等,扣法頗多,也很奇巧,在這裏就不壹壹列舉。多猜多看,熟能生巧。“馬上幾多時,夢中無限事。”讓駿馬與燈謎情結永遠,相映成趣。
(张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