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文字版 第二十四讲

(2011-05-15 16:44:40)
标签:

杂谈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文字版 <wbr>第二十四讲

春秋五霸中除齐桓公宋襄公外还有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都有哪些精彩的人生经历每个人的脾气禀性又如何?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霸主的原因是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可能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但与他们有关的成语词汇却记忆犹新,如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甚至在我们生活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寒食节清明节的由来也与五霸中晋文公的坎坷遭遇有关,那这两个节日的由来是什么,在晋文公身上都发生了什么故事?他又是怎样最终成为一位英明威武为民拥戴的一代霸主呢?


   前面讲了春秋五霸的两霸,第三位是春秋时期晋国非常著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名重耳,说他两个耳朵肯定没处考据,但他的耳朵一定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叫重耳。他父亲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小儿子所以重耳只能流亡国外,流亡国外多久呢?19年。在公元前644年他听说齐桓公的相国管仲去世了,重耳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本事,他是晋国贵族,但在晋国他没机会没位子了所以就跑到齐国去为齐国国君效劳,当然同时也希望能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这个人坎坷归坎坷,在他成为霸主之前也看不出有什么霸主的样子。他到了齐国后生活很安逸所以也就不怎么打算再回到他的祖国晋国去当国君,好像不是个胸有大志的人。齐桓公送了他20匹马车那他就那里觉得过得满舒服了,而且齐桓公还将自己的宗室之女自己家里的一个女孩叫齐姜的嫁给了重耳。公元前639年发生了一件事,当时重耳手下有两个辅佐他的人躲着一棵桑树底下商量,商量什么呢?如何让重耳离开齐国回到晋国夺回国君之位。商量时没想到这棵桑树上有个人,谁?一个女奴,也不知这个女奴为什么爬上了树。她听见树下两人的谈话就赶紧把她听到的事汇报给重耳的妻子齐姜,这个女奴当然是非常尊重她的女主人的,因为你老公要跑了你不就得守活寡嘛。哪知齐姜不是一般的女性,她是嫁夫随夫的,我嫁给了你重耳那就是晋国的贵族。她倒认为自己的夫君不应躲在齐国享受,你要胸有大志回晋国去嘛。所以齐姜非常了不起,当然也很残酷了,就把这个女奴当场给杀了,因为怕这个女奴到处去说把她夫君手下的谋划给泄露了,齐姜也劝重耳赶快走想办法离开齐国。重耳什么反应?不肯。他说我不走,我在这过得很爽不走。他手下人也没办法自己主公不争气啊,就把他给灌醉了,灌醉了后把重耳抬到马车上赶起马车往回跑,这其实是为你重耳好啊,重耳醒过来干了什么呢?大怒,怒到什么地步,抓起一把长矛追着他的手下到处刺,要把他们杀了,气坏了,因为他醒后发现自己已离开齐国了。

   晋文公重耳最初还是以贵族公子身份自居心安理得地接受齐国的礼遇,乐不思蜀安于现状,但在妻子和大臣们的努力下晋文公离开了齐国,他们先是到了曹国,那曹国国君对他会是什么态度呢?

   这个曹国国君听说重耳有异相,按照中国的传统大人物跟一般人长得都不大一样,看中国的正史里讲开国帝王一般都有一些大人相,大人物的相貌。最主要有两条,说来也可笑,一叫双耳垂肩这是猪相,只有猪耳朵才搭在肩上;另一叫双手过膝,手很长过膝盖,这是猴相。重耳也有异相,他的肋骨居然是连成一片的,也就是不跟正常人一样是一根根一片一块板。那曹国国君听说重耳有这个相,曹国国君也是满无聊满三八的,想去看看到底是不是连成一片。怎么办呢?也没法看啊。就在重耳洗澡时偷窥他的裸体,嗯,真是一排啊。重耳很不爽,大怒,其实你让人看看就看看也没什么嘛但重耳很不高兴,曹国国君对他还是有恩的收留了他嘛,但他还是对曹国国君很反感。

    曹国国君的行为让重耳感到无比羞辱同时也让重耳尝到寄人篱下的辛酸。重耳毅然决然地离开曹国继续流亡生涯后来到了楚国。当时的楚成王虽也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但却问重耳准备将来如何报答楚国,重耳会怎么回答呢?

    怎么回答?在这个当口重耳又显现出他的本色。所以历史人物很复杂你不能从一件事上去论断他,得综合判断。重耳怎么讲‘谢谢您款待我,我将来一定会报答楚国,怎么报答呢,如果将来有一天晋国和楚国开战的话我会命令我的军队退避三舍后退90里’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今天讲这个成语什么意思,我让你一步海阔天空惹不起躲得起退你一点,但当时这句话是有点软中带硬有点杀气的。那时重耳还根本不是晋国国君,他接受楚成王的款待但他已意识到将来有一天如果夺回晋国国君之位我会跟你楚国开战的(此时楚国那是很强大的),但你款待过我,行,我让你三舍,如果打仗时我先命令我的军队后撤90里让你90里,我就报答你了,接下来咱们该怎么着怎么着,这就叫退避三舍。你看这性格在落难时依然有很深沉的谋略。当时楚王身边有个大夫就建议楚成王马上把重耳杀了。为什么?这个人将来可能是楚国的大患。当时楚成王大概是看走了眼没有动手让重耳又走了。而公元前的633年退避三舍的预言终于变为现实。当时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发兵救宋,亲自率军,他真的下令军队先退90里然后在城濮(今山东一个地方)大败楚军,这就是晋文公。

    重耳经历了19年流亡生活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背井离乡,这种近乎逃难的生活也让这个贵族公子得到了锻炼坚定了复国图霸的决心,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重新回到自己的国家当上了国君并最终称霸天下,我国民间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就与晋文公重耳有关,那这两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寒食节和清明节和晋文公有关,那就是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是重耳手下一个臣子,重耳逃出了卫国因为那时重耳还在流亡生涯比较苦到处在逃嘛,已沦落到连饭都没的吃的地步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是个公子哥那里咽得下野菜吃不下,这时他手下有个叫介子推的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一碗热汤奉献给重耳并且骗他说是麻雀汤。重耳吃了后‘哎呀,味道好,味道好,这麻雀汤很好喝’一路上重耳当然是坐车了而介子推就一瘸一拐地被重耳发现了,一问之下才知这件事,重耳大受感动并且承诺将来自己当了国君后一定重重报答介子推。后来他果然当上国君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一霸晋文公。当年跟他一起逃难的都受到封赏但偏偏忘了介子推没封赏。介子推这人真是个君子,他认为也无所谓,就算当年不割腿上的肉给主公吃主公也饿不死也会当上国君的,所以介子推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躲到山里就算了,不封赏也不要了。而当时很多人就为介子推鸣不平写了诗歌到处传唱来讥讽晋文公,你这是忘恩负义嘛。这些诗歌很快流传开来当然最终也传进晋文公耳朵里,晋文公一下想起来了觉得自己真是不对真是错了,就亲自带着大臣到介子推躲的那座山绵山去请介子推出山,当时介子推已心灰意冷拒绝出山。但情况是复杂的,重耳手下有很多大夫很多臣子,里面有几位臣子就非常嫉妒介子推,一看国君对介子推这么尊重很是吃醋就想出一个很阴险的主意,什么主意呢‘说国君,介子推不是不愿出山吗,但介子推是个孝子啊,他带着老母亲呐,放把火烧山那介子推为了保护母亲也一定会带着母亲下山嘛,这不就行了,放火时只三面放留出一面不放,又烧不坏他,还有一面他肯定能逃出来’晋文公想这倒不失是个好办法,你们去办吧。哪知这几人四面放火活活把介子推烧死了,晋文公带着属下到山上时发现介子推和他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活活地已被烧死了。晋文公非常悲痛就下令介子推被烧死那天不许点火不许煮饭只能寒食,吃冷的,所以叫寒食节。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不仅如此,第二年寒食节晋文公非常想念介子推,身着素服又到了这个山上表示一种哀悼之意,到这棵柳树下去祭奠介子推。晋文公突然发现这棵柳树居然活了没被烧死,就下令把这棵柳树封为清明柳,于是我们后来又有了清明节。这两个节日就跟这个有关跟晋文公相关。前面说过春秋五霸是一个串一个彼此都有关联,第四位霸主是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岳父。

    秦穆公能成为五霸之一有个最大特点,那就是招贤纳士任人唯贤对人才总是倍加爱惜,那秦穆公是怎样求贤若渴,历史上又流传着哪些秦穆公求贤的故事?

    秦穆公怎样渴求人才怎样善于识拔人才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非常有名叫秦穆公羊皮换贤。用羊皮去换有用的人才,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到晋国代自己求婚,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经常互相通婚,贵族之间相互通婚。晋献公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秦穆公,当时的规矩是要陪嫁些奴仆和奴隶过来,其中有个奴仆叫百里奚,百里奚是什么人,并不是天生就是奴隶是被灭掉的一个国家的大夫,原来也是有身份的,但国家被晋国灭了所以沦落为奴隶,很有才能。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也许是礼节不够被百里奚拒绝了宁死不从。宁死不从怎么办,那你就当你的奴隶去吧,所以他就变成奴隶。公子絷带着百里奚这批陪嫁的奴隶在回秦国途中,百里奚干嘛,逃跑了。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这秦穆公也是满无聊的就拿起这个陪嫁的单子看看你有什么陪嫁的,有奴隶谁谁谁,还点名,哎,怎么少了个百里奚,这人呢?就问公子絷,公子絷是替他联络的嘛,人呢?公子絷也不当回事‘哎呀主公,一个奴隶跑了就跑了,当它一回事干什么?’秦穆公手下有个从晋国投奔过来的人了解百里奚马上就跟秦穆公讲‘谁跑都可以这个人跑对秦国是个损失,这是个人才啊’秦穆公一听是人才就下决心一定要找回这个百里奚。而这个百里奚不是跑了吗,他一路乱跑啊,因为他的国家亡掉了现在是奴隶身份,他跑到楚国边境线上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百里奚说‘哎哟,你抓我干嘛,我是一个无国无家的人亡国的人,我是给有钱人家看牛的,现在国家灭亡了我是出来逃难的不是奸细’楚国士兵一看,这么一个60多岁的老头一副老实相也不像奸细就把他留下了‘你不是说会养牛嘛给我们养牛吧’所以百里奚就留下替楚国的士兵养牛。这百里奚还真会养牛把牛养得膘肥体壮,慢慢在当地大家都叫他养牛大王。楚国的国君楚成王知道这里居然逮了个养牛的技术专家,不错不错,既然他能把牛养得那么肥那为什么不让他去养马呢,畜牧专家嘛,就把百里奚派到很远的南海去牧马,这样百里奚离开秦国很远了,秦国在西北头他在南边养马。秦穆公费尽心机打听到百里奚没死现在在楚国南海那边养马,他就想准备一份厚礼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给放回来。但这个举动有点太过了,这也反应了秦穆公的求贤若渴,但这样做会事与愿违,这时秦穆公手下有个大臣就赶快进言‘哎呀主公万万使不得,楚成王让百里奚去放马,为什么啊?因为他没意识到百里奚是个有用的人才只认为他可以放放马,说明他在楚王眼里地位并不高,您老人家弄了那么一份厚礼去换个奴隶不明摆着提醒楚成王这人很值钱嘛,那他还会把百里奚放回来吗?’当时春秋各国国君都在网罗人才,你这不是不聪明嘛。秦穆公一想有道理有道理赶快扣下,这礼别送了,就问大臣‘那你说该怎么办?’大臣说‘五张羊皮,当时奴隶的价格就是五张羊皮,就按市场上通行的奴隶价格送五张羊皮给楚成王,编个故事把他弄回来’这样秦穆公就派了个使者去见楚成王,说‘我们这有个陪嫁的奴隶百里奚他居然敢跑了,听说躲在贵国,我们要把他赎回去办罪,这里专门为您准备了赔偿,他现在在您手下,我们备了五张羊皮,但既然求到您国王我不能按通行的价格,我们准备了上等的五张黑羊皮表示对您楚成王的敬重’楚成王一听这算件什么事啊‘来人,把他给我装上囚车送到秦国去’就这样百里奚被弄回秦国。当百里奚莫名其妙被装上囚车到了秦国,他知道自己是秦国陪嫁的奴隶估计去了绝对没好日子过可能连命都保不住。哪知秦穆公当场拜他为相国,百里奚当然很感动,你这样重用我,所以又推荐了自己的朋友蹇()叔和蹇叔的两个儿子。不久百里奚自己的儿子听说父亲在秦国当了相国也不远千里投奔秦国,后来成了秦国非常出名的将军,五张羊皮换来了五个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渴求人才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也是秦穆公的千古佳话,而秦穆公还跟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有关,谁啊?伯乐。伯乐相马嘛,这个典故中国人都知道。

    春秋时代各国国君都在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增强国力,那个时代有一种人才最被看中,就是相马高手。因为只有很好的改良马种才能提高国家的作战和运输能力,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今伯乐年事已高不能再帮秦穆公相马了所以秦穆公希望伯乐能给他推荐一个人,那伯乐会推荐谁呢?

    秦穆公有一天跟伯乐聊天说‘伯乐先生您现在年纪大了,你的子孙能不能接您的班呢’伯乐说‘不行,我的子孙能相马但不一定能找到最好的马,良马啊都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混在马群里的,要在马群里慧眼识马我的后代不如老臣,但我可向您推荐一人,这人当年和老臣一起捡柴火的’伯乐的出身也很低微嘛也是被识拔起来的‘当年我有个苦哥们,叫什么呢,也是很有名的,九方皋(高,豪)’九方皋是伯乐推荐的‘这人在相马方面不比我差,您召见他一次’秦穆公当然就召见了九方皋让他出去相马‘您给我出去找好马’九方皋三个月后回来禀告‘主公,您要的好马我给您找到了’秦穆公说‘在哪啊’‘在沙丘某个地方’秦穆公就问‘什么样的马啊’九方皋说‘我找到一匹黄色的母马,挺好’秦穆公一听大喜派人到沙丘一看,什么黄色的母马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当时就晕了,暴怒。跟伯乐说‘您老人家真厉害真行啊,推荐的什么人啊,你说推荐一个能相马的,连公母都分不清颜色也看不正,整个一个色盲嘛,他能相什么马啊’伯乐也很厉害,他说‘哎呀,居然九方皋相马已到了这个境界,这可是千万个我也比不上的呀,九方皋看见的是马的内在素质,那这匹马一定是好马。所以九方皋这人比再好的马都宝贵呀’伯乐在那边拼命为九方皋说话。当然根据记载,这匹马确实是天下最好的马,信不信就由大家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在历史上留下的一个佳话,就是秦穆公善于任用人才。那还有一位霸主,第五位,楚庄王。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中最后一位霸主,我们现在常会用到一个成语一鸣惊人,说的就是这位楚庄王,但在楚庄王称霸前却是一个贪玩的君主,那他是怎样当上霸主的呢,一鸣惊人的典故又说的是什么故事?

    楚庄王当国君已三年了,但整天打猎喝酒不理政事不好好管理国家,不仅如此还在宫殿门口挂起一个大牌子上写六个字:进谏者杀毋赦。还不让人劝谏。好多大夫实在看不下去,有位大臣叫武举的就来拜见楚庄王,楚庄王当时什么形象呢?手上举个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的在观赏歌舞,很爽的样子,一看到武举就说‘你来干嘛,是来喝酒还是想来看跳舞啊,还是想一块哼两句’武举说‘大王,我来是因有人让我猜个谜,我猜不出向大王您来请教’楚庄王就醉醺醺地说‘什么谜啊,说来听听’‘楚京有大鸟 栖上在朝堂 历时三年整 不鸣也不翔’就在楚国的都城有只大鸟(楚庄王当然是只大鸟了),他天天就在朝堂上趴着,整整三年叫都不叫也不飞,这是个什么东西?谜底是什么啊?楚庄王一听,其实他是明白人,他当时觉得自己还没到成就霸业的时候,一听就说‘我猜到了,您别急啊,这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就是两个成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由来。楚庄王醉醺醺的时候说的‘你等着瞧吧’这个武举大夫一听心里有底了。他知道自己这位国君韬晦还在不是个昏君是个很厉害的角色,所以他非常高兴喜颠颠地跑了。他知道这只鸟是要鸣要飞的。过了几个月大家都看着,哪知楚庄王这只大鸟还是不鸣也不飞照常打猎喝酒天天泡在歌舞声中依然故我。又有位大夫忍不住去劝谏,楚王一听大怒,说‘你这老头想找死啊,我早就说过,有牌子在那挂着呢,劝谏者杀毋赦,你明知故犯啊,你这不是冲着我来吗’这位大夫非常痛切地跟楚庄王讲‘我是傻明知死也来但大王您比我更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还能得到忠臣的美名,而大王您如果再执迷不悟这样下去楚国早晚要灭亡而您就是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更傻吗,我说完了,大王您要杀就杀吧’这时楚庄王就把酒杯一扔一下站起来说‘大夫,您和以前几位大夫说的都是忠言,你们看错我了,我一定照你们说的办’当场下令解散乐队解散舞女从此开始干出一番大事业,一鸣惊人,把南方的一个楚国率领成了一个春秋五霸之一。到这里春秋五霸的故事就讲完了,春秋以后历史进入了著名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件,请听下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