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八)

(2011-04-15 12:04:26)
标签:

杂谈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八)

 现代人把交往的对象统称“朋友”,然而,在古人眼中,朋和友是需要严格区分的:同样类别的人是友,而只有具有同样操守、同样德行的人才可以叫做朋。友朋关系是十义的一种。所谓的十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处理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之间相互关系的恰当方式,具体的要求是父慈子孝、夫和妇随、兄友弟恭、朋谊有信、君敬臣忠。汉朝的赵孝、赵礼兄弟,在遭遇食人强盗的时候,竟然为了保护对方,争相赴死。这种兄友弟恭的事迹不但震撼了狰狞的强盗,还感动了天下,赵孝争死的故事也被传为美谈。在这十义当中,有一种关系与现代人的生活体验有一定距离,那就是古代的君臣关系。钱文忠先生通过孟子君敬臣忠的观念,为我们揭示了儒家文化提倡平和的人际关系。
    儒家文化认为,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再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三字经》先把应该怎样为人处世的道理阐述清楚,然后再教孩子们应该怎么读书。孩子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训诂和句读。训诂是指用现代语言解读古文,而句读就是用标点符号断句。因为早期的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便有人故意利用句读,把写作者的原意更改为成为自己的用意,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留下许多笑谈,有的借此混口饭吃,也有的借此救了性命。
    明白了训诂和句读的重要性,孩子们开始读书了。古代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是从规矩开始学起的。不仅是对礼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塑造。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古人认为汉字是神圣的,写字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字,更是一种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熏陶和磨炼,字写得如何,是和人的修养品德,密切相关的。那么,古代贵族子弟入学,首先要学习哪三种生活规范,学校都为他们开设了哪些课程呢?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系列第八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