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远古城 宁静而忧伤的地方
标签:
杂谈 |
逃离城市,抛开城市的喧嚣与烦躁,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希望雨丝也能汇入我的手心,溶入我的身体,在我奔腾的血液里流淌。
细雨滋润的大地,仿佛隔着玻璃都能闻到油菜花散发的芬芳气息;树发着新丫,用不同的姿势迎接着春天的到来,田野里层次分明的庄稼地,象大地的补丁,让土地绿了;让群山绿了;让我的视野绿了!
心情被不断变化的景色改变着。让我更充满激情的去体会美丽的大自然!
经过贵阳后,仿佛就进入了山的海洋,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
古城镇远。还是细雨纷纷,仿佛这雨陪伴着我走完了1000多公里的路程。
古城风景
古建筑群--青龙洞的全貌,坐在阳台上的美人靠上,可以看着清澈的“舞阳河”静静地流淌。住在这里“打开窗是副画,关上窗是首诗”的意境!
四周被群山环抱,舞阳河水把古城一分为二。常说“仁者近水、智者进山”。我突然感觉这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古镇。雨后,街上的青石板被雨洗后显得更光亮;树丫也开始舒展自己幼小的身段了。悄然无声却让古镇充满了蓬勃生机,让古镇更加的宁静与肃穆!
古巷仿佛是条通向历史的通道
豪宅古巷,邪门歪道
两旁的房屋有些徽式建筑的特点。镇远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在情理中了。
在古镇的小巷里穿行
镇远更象一朵不知名绽放的野花!那样的美丽天然,却那样的默默无闻;也象我领悟到的镇远,那样的宁静淡泊,却一生饱经风霜!
镇远对许多人来说有“乡愁”也有“离愁”!当时关押日本战俘的地方-“和平村”!在那“兵慌马乱”的年月,“镇远”担负起来“保家卫国”的使命;也成了人们保家护命的“世外桃源”
四川是好地方,古镇很多,也非常不错。和镇远比较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风格!比如从雕刻上来说,四川偏爱石雕,镇远偏向木雕。下面是在成都古巷拍的。
走在大桥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舞阳河象一条绿色的彩带飘城而过,河岸两旁的楼房屋顶飞檐翘角,墙体统一的淡灰色,一幢幢排列有序,依傍着清幽的河畔边。水波荡漾,楼影颤动,漂浮不定,置身其中,恍若江南!
在青龙洞脚下,舞阳河S型的拐弯处,是镇远古镇最精华的地段,一河、两景、三山!
“祝圣桥”象舞阳河上的一道彩虹,联系着沿河两岸,祝圣桥中央的亭子叫魁星楼,亭内原有的三副对联,其中一副是“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地桥来”,它说明镇远是西南要道,古时缅甸和云南方向的朝贡物品都要经过这个桥走水路才能入中原,则道出祝圣桥重要的地理位置。
这座桥修好后起到了古驿道的作用,它是一个西南的丝绸之路,也就是南来北往的东西来往的重要的桥梁。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宽度8.5余米的桥上还跑起了汽车,作为滇缅公路的延续,承担了输送生活及战备物资的通道作用。
沿着台阶而上,青龙洞古建筑群就呈现眼前。仿佛是看到一幅巨大的画卷,层层叠叠楼阁飞檐翘角,好像是被能人巧匠悬挂而上去的,青龙洞古建筑与甘肃的敦煌、山西悬空寺称为中国三大悬空建筑群。
江西会馆一直无论从规模上、风格上、创意上都出类拔萃!
青龙洞显得更加的寂寞。曾经热闹的繁华,早已经写进了历史。
青龙洞古建筑群,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完善于清光绪三年(公元 1877年)的几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含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等多组建筑物。该建筑群集儒、释、道多种文化于一体,融宗教建筑、徽派建筑、民族建筑于一炉,堪称山地建筑博物馆。
青龙洞
寂寞的“青龙洞”,陪伴着温柔的“舞阳河”。山让水有了雄伟的气概;水让山有了肃穆的温柔。青龙洞古建筑群,不愧为山地艺术博物馆。
镇远古城真是一处--人杰地灵、山水有情的地方。
一盏灯亮丽了夜晚,映在河面上。让河水更有生命、更有色彩。
不是云彩
比云彩更美丽的是夜的寂寞
不用羞涩
比羞涩更甜美的是你的温柔
光在影的怀抱
梦摇着浆
消失在古镇的深处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