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012-01-09 08:17:14)
标签:

教育

人生路上

分类: 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色,脸色,态度。

     你孝顺父母的时候不是你怎么怎么做了,难的是保持着端正的态度。其实说的就是心中要有个敬字。
    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在此处不是学生的意思,晚辈、子女的意思。“服其劳”的其,指代父母。遇到需要做的事情,子女要承担起父母们要做的事情。
     有酒食,先生馔:先生,通常可以解释为父母兄长,而在此处,也有人做此解。孝的对象是父母,此解不妥。当仅指父母。馔,通常意义为名词,食物;此处名词做动词,吃。酒食,当然指的不是一般饱腹的食物,指的是好吃的。就如前文的色,不是就脸色的意思,是好的脸色。有了好吃的,要让父母去吃。
     曾是以为孝乎:曾,副词,加强语气。是以,以是。难道把这些就当做了孝吗?

    译文:
   子夏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有个良好的态度是难以做到的事情。逢到了需要做的事情,晚辈要把父母要做的事情做了;有了好吃的,要让父母去享用,难道就把这些当做了孝吗?”

  

   孝,这里说到的是勉强与发自内心的区别,孝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由心而生的实际行动,脸色只是内心的体现之一,心生孝顺,外貌自然有好的表现。同样推广到天下百姓,利益人民不是做面子工程,真心从人民的角度考虑。

 

  

   我们在说一个人时常说:“香烧了,菩萨也得罪了。”那就是这个问题,脸色难看,话难听,事却做了。古人说:“万恶淫为首,在行不在心,在心世上无好人;百善孝为先,在心不在行,在行人间无孝子。”这话通达人情世故。所以孝最重要的,是一片心意,你是真的孝,就没有脸色,没有什么为长辈做一些事而烦恼。我们做了家长的都知道,真是不指望孩子有什么孝敬的,但要一个笑脸,一个好的家庭气氛而已。

    其实这事在哪方面都是适用的,夫妻间、同事间都是这样,特别是家庭里,做事不做事只是一方面,仅这个是不够的,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个心情,以心换心,所以给一个好脸色、一句好言语、一个亲密的动作,都是比做了许多事都重要得多的。就象《心里永远的痛》那个帖子里讲到夫妻间的差距和婚姻的难处,其实真正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妻子也不是做了多少就会让丈夫感动的,而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赞许的态度和在一个立场的爱意。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所以互相的理解和支持是第一位的。爱和孝都不复杂,就是让爱的对象成为他/她自己,为对方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当然是互相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不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也能弥合人与人的差距。可惜,世人把这个根本弄丢了,更注重那些外在的东西。

    对自己笑笑,对别人笑笑,人间就是天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