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学习,乐也!

(2012-01-06 21:52:50)
标签:

杂谈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 子贡问友道。孔子说:“忠诚地劝告并和善地诱导他,不行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告诉子贡,尽我们的忠心来劝勉他,和善地好好诱导他,实在劝不了的时候,就不再勉强,适可而止。假如过分了,那就不行,会让自己反受其辱。朋友的交情不但没有了,反而变成冤家了。有些人可能会说,这种适可而止,不过分,实际不是奸滑的表现吗?不肯真正为朋友出力吗?实际上,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就知道孔子的话并不是奸滑,而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中国文化中友道基本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会造成不良的结果。所以,大家一定注意体会,儒家的思想、孔子的观念,确实是非常理性的,交友之道,讲求为友尽忠,但绝不会讲愚忠!不管对象、不管形势,一味愚忠!
         ——近代的明例子,“适可而止的友道”:

         曾国藩有一位幕友叫王湘绮(字壬秋),这个王湘绮是湖南的才子,也是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儒。有一次,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正和洪秀全作战,刚开始露出败象的时候,王湘绮就请假要回家。曾国藩知道他身为读书人胆子小,害怕这仗败了就不得了,也想让他回去。不过因为自己忙,没有立即批复他的申请。后来有一天晚上,曾国藩有事去找王湘绮,看见他正坐在房里看书,就站在他身后,也不打扰他。差不多半个时辰了,王湘绮都不知道,曾国藩就悄悄地退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曾国藩就送了很多钱给王湘绮,又诚恳地安慰一番,让他立刻回家了。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曾国藩说:“王先生去志已坚,无法挽留了,朋友之道,不能勉强。尤其打仗的时候,胜败自己都没有把握,如何能保住别人?”再问曾国藩何以知道王湘绮去志已坚?曾国藩说:“那天晚上去王湘绮那里,他正在看书,国藩就站在他身后他都不知道。而且有近半个时辰的时间,王湘绮都没有翻过书,可见他不是在看书,是在想心事,也就是想回家,所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
        这个故事就说明长官与部下也好,朋友之间也好,相处起来,同样都要适度。如果过分,那么朋友都可能变成冤家,上下级之间也可能成为仇人了。

       

        还有,这一章,如果与前面的《论语·里仁》篇中的:“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联系起来,就好理解了!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数”是“屡次”的意思。
        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空隙,留一点馀地。这非常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保持一点距离,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更深厚的情谊。

 

    今日有获,足矣!乐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