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唐的《胜者心法》:多读书,睡好吃好,远离蠢人坏人
 (2023-11-20 21:18:08)
	
			
					(2023-11-20 21:18:08)		| 标签: 读后感《胜者心法》读后感多读书冯唐冯唐的著作 | 分类: 读书篇 | 
 
   
 冯唐   《胜者心法》:多读书,睡好吃好,远离蠢人坏人
认识冯唐这位作家还是23年3月份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认识,当时作家冯唐和俞敏洪老师的对话,才熟悉他,写过《春风十里不如你》、《金钱》《成事》、《活着活着就老了》等等,但其实,作家只是他的副业。冯唐最早其实是妇科医生,最后成了作家,人生堪称跨界传奇。14岁开始读历史,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麦肯锡的合伙人,拥有20多年的顶尖战略管理经验,50岁又开始创业,成立成事不二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精心梳理成书《胜者心法》。人的一生做成一件事都很难,冯唐同时拥有妇产科医生,作家、咨询师、投资人、管理者多重身份,还都做到了顶尖。我特别好奇,他是因为精力特别充沛?还是有什么奇特的成事方法?对于普通人成事,他有什么建议?所以买了一本他的《胜者心法》的书读一下,读完总结一下精华的心得感悟如下:
 
我不知道有多少天赋,从一个教书的老师角度看认为后天培养更重要。
第一, 要做好能量管理。
 
第二, 方法论很重要。
冯唐说无论在协和做妇产医生,还是后来在麦肯锡工作,涉猎都挺广泛的。其他的先不说,协和就二十几个一级科室,再加上我们还得学动物、学植物等等;而做咨询顾问,同样要详细掌握很多行业。所以要学的东西非常多,也非常杂。但总体来看底层是什么?是如何学习了解一个科目,如何界定、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这些方法是有底层逻辑的。我也在我的“成事学”里,用不同角度反复在讲。这套东西也是我在协和、麦肯锡,以及后来在华润、中信持续在训练的,越来越熟。别人或许在其他方面比我广,冯唐说比如我五音不全、不会用烤箱,但这套界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多数人没我熟。掌握了之后,其实你干什么都会方便一点。 
第三,
拒绝无用功、远离暗能量。 
冯唐说我觉得之所以能不断成事,并不是有多少长处,而是不会陷入那些根本无意义的事,包括自己的情绪。如果有人或有事给我特别大的负能量,试过一两次都是这样,那我以后就不碰了。世界这么大,时间这么短,我们来这一趟不容易。要做更多的事情,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再有名、再有钱,只能带来负能量,那就跟我没什么关系了。躲开那些根本没有意义的无用功、暗能量。举个例子,这世上有四类人:损人利己、利人利己、利人损己、损人不利己。损人不利己的事不要碰;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干,损人利己的人不要理;要多干一些利人利己的事,这也是我经常愿意干的事。这样做了之后,你会省出太多的时间,你也会发现世界忽然开朗。
第四, 养成一些看上去很小的习惯。
一些看上去很小的习惯,如果趁早养成,其实能省不少时间,用省下的时间再去干别的事。冯唐说比如我的头发,是我自己每两三周在洗手间剃一次,不要小看这个,积累起来省不少时间、省不少钱。而很多人,出个门至少要花半小时,人一天除了刷手机、睡觉之外,还有几个半小时。还有我一些作家朋友,要写文章了,开始听个巴赫,点个香,洗个澡,然后两小时过去了。所以先做起来,这为我们省很多时间。这套胜者心法就像庖丁解牛一样,首先经常磨刀,要有能力,然后是区分骨头和筋膜,沿着缝游走。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干过不喜欢的事的秘诀——这把刀,一直游走在那些蠢人、坏人之间,绕开了糟心事。 
 
冯唐说,这涉及到智慧。也就是你要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以及你自己有很清晰的控制力,不对的东西,我可以把自己脱开。这其实是很难的。举个例子,我现在手机可以不装壳了。我原来一直有强迫症、焦虑症等各种问题。我知道手机可以不装壳,但没有壳我心里很不舒服。于是我挣扎着去做,最终达到了。也就是说,你有了智慧之后还要具体去做,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老在书里唠叨,古人跟我们强调两点:一个是读万卷书,一个是行万里路。读书行路,就是你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很多人说自己起点比较低,比如身在农村,在文化资源、天赋、商业竞争中都没什么优势,那最简单直接的提升方法就是读书。冯唐说我还记得当时家里穷,我又想多知道点东西,就买了一本《辞海》,天天带在身上。正确的态度,不是抱怨自己家有多穷,而是多读书,把重要的东西读懂。即使你没权没钱没色没势,但至少可以长点智慧。光是这两点还不太够,我又在成事学里加了两点。一个是学徒。很多时候,学徒比读书甚至更快捷、更有用、更持久。你人生中有那么三五个导师,你可以信任他,那你基本不会太差。冯唐说比如我原来在协和的时候跟郎景和沈铿,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就这么一个妇产科院士,我想他应该不会差。就是这么朴素的道理。当然,你上了好大学,进了好公司,不一定你能遇上好老师,不一定你能出息,但是概率一定是高于你进差公司、进差大学的。如果没这种当面学徒机会,那就找一些心目中的老师。比如我小时候也是在街头长大,我认为司马迁不错,那我就认司马迁当导师,认为曾国藩不错,就把曾国藩当导师。读他们的书,也不花什么钱。一个是做事。无论是读书、行路,还是学徒,如果你自己不做还是不行。比如自己生起气来有多着急,看着团队成员不听你的有多无助,这只有在那个事上你才知道。再比如李清照一首著名的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为一个成事修炼者,你如果想胜,你要明白他为什么过不了江东。如果你是他,你能不能过,过去了之后怎么办?等等。一些平平常常的故事和道理,如果你没有经历,没有自己做,那你的体会跟真知灼见还是隔了一层。 
 
讲了这么多,刚刚提及到的《胜者心法》具体的内容简单的分享如下,内容非常讲话,因为我对知识领悟浅薄,简单分享一些。
一、要生存,一定要懂人性
冯唐开篇就讲,“三家分晋: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秩序。这个事例,直指周王室衰落的一个重点标志,周威烈王将本不该封诸侯的韩、赵、魏三家封为诸侯。韩、赵、魏三家当家人人性开始膨胀,直至势力大到“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瓜分,三家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天下大乱,战争不断,百姓遭殃,生存困难。
冯唐作家总结两个重点的观点:
1.组织最重要的是维护秩序;
2.管理体系,是不可违背的“礼”。
核心观点是要生存,维护秩序,必须懂人性,遵守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分,这样天下安定,至少不会出大乱子。
周威列王首先不懂人性,他认为破例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列卿封为诸侯没什么,给他们名分。铸成大错!
这相当于抬高韩、赵、魏三家,与晋国国君地位相当。
这样人性争夺天下的无上权力必显。
首先,周天子作死,一步错步步错。
其次,晋文公重耳把军政大权交给六卿打理,六卿争权厮杀,只剩下韩、赵、魏三家列卿,却争得诸侯的名分,晋文公同样作死。
再次,韩、赵、魏三家列卿野心膨胀,瓜分了晋国,但他们的后世不懂人性的下场悲惨,生存立于不败之地的,拿捏人性死死的。
二、要发展,一定要知谋略
战国七雄纵横数年,最终却被当初孤立的弱国秦国所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秦朝。
秦国克敌制胜的法宝,逐步发展强大,核心就一条:用懂谋略的人才。
首先,大胆启用商鞅变法,冯唐引用原文: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讲究谋略,擅长重信守诺,协助国君治理国家是把好手,因此,秦国大发展,由弱变强,最终成就霸业。
一个的人发展亦是如此,商鞅本人更是罕见的奇才。
那时候,人只要有能耐,不怕找不到好位置,做出不惊天动地的业绩。
其后如张仪、苏秦、范雎、吕不韦等,皆知谋略,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自身实现远大抱负。
文中特别提到范雎借古喻今,靠“内卷”上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皆是图个人发展,谋国家发展的谋略之举。
天下皆利,对错难分。
到今天我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李清照会写“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了,那是贵族的精神,就凭这本书的价值观,也值得来推荐给大家读一下。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