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真人博客摘要
(2014-11-19 10:48:41)
标签:
股票 |
都是没有整理的,乱得很,慎入.
老头在边上补充,胯不松开,你就没法直圆来回化啊。我追问,什么来回化?老头解释,八卦掌有转圈,也有直趟八卦。要点是圆中化直,直中化圆。老头话的意思,是转圈中走出直劲,直进中走出圆劲。
他从京剧的青衣里悟到了八卦掌的气
如果傻练转圈,照样没戏,我是知道这个结果后自己琢磨其它办法练的。
转圈的基本外形要求之一,是上身向后转180度,同时必须保持后手不离开前边探出那条胳膊的肘部。这个外形是要在转圈的运动中保持的!
八卦掌的转圈,我指的是架子全部摆好的转圈,我现在体会绝不是最基础的基本功,在这之前,绝对有其他的训练方法。
开肩胯的基本功是机密,
萝卜酒的文章.
。而八卦掌的功夫,不是前面这些外形,而是后面的生理改造。
曹氏八卦掌谱
如绝世武功老师的动桩,阿邓的太极观师父的安般念等等。
程式八卦掌至今仍有包括描述經脈週天及丹道大週天在内的道家内功譜文流傳至今。
据聞,樊氏八卦掌亦有丹功譜文留存下來。
据聞,樊氏八卦掌亦有丹功譜文留存下來。
夹尾真人先生的两篇博文《胳膊》和《练什么》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不全面。《练什么》博文的观点基本是对的,但两篇文章的共同缺点是对八卦掌的拧劲、钻劲缺乏体会。剑形八卦转的不是一个圈,而是按照九宫格来变化旋转,因此走剑飘忽不定,常常是在出其不意的方位旋转过来。这点确实和数学有一定关系,因为其指导思想的依据是洛书。八卦掌的核心是走转,网上的帖子也指出在走转时既要有公转,也要有自转。对这个自转的练习在八卦掌的不同练习阶段方法和体悟是不一样的。八卦掌的练习分为天、地、人三盘,首先练习的是人盘,即以身体带动全身走转。前手的各个手指对应不同的竖起来的圈,分出阴阳,其本质就是大小周天。后手放在前手肘下是为了推着身体旋转,或者说是追着身后旋转。坐胯、拧胯、拧腰。从以腰胯带动全身逐渐过渡到以丹田带动全身。到胎息阶段变为以命门带动全身。地盘就是以脚带动全身,以裹胯摆胯带动扣步、直步或摆步,平起平落悬吸步。天盘就是以头带动全身,不是向后看,而是用后脑带动全身走出悬旋劲,才能出猿像。三盘走通,连起来就是全身的拧劲、钻劲,才能出整劲,才能内外三合。才能真正走通大小周天。
戴氏心意拳蹲毛猴桩失真传
这文章的作者根本是个外行。蹲猴根本就没有仰头之类的,展身也不是蹬腿,更不是双重。太外行了。蹲猴展身的时候是气往下行的,外行以为气在往上走。真是傻也!虎豹雷音,难道老虎就不吼,只会肚子里哼哼?老虎吼的时候就不是雷音了?
蹲猴练后腰仅是一个例子,当然不会只练腰。我练八卦掌的时候腰不开,身体扭不向后面,一练蹲猴,三周就解决了,因此拿这个当例子,证明其效果好。我当然不会傻到认为蹲猴就是练后腰的。
教拳不教胯 八卦里是不是有夹马桩,博主说的蹲猴桩再低一些就是太极的蹲墙功了吧?都是松腰胯的 形意大成有降龙桩。
师傅没有保守。G师傅和你试手的时候不是已经跟你说了吗,胯和肩松了就能打人。把松胯松肩的基本功坚持练下去,慢慢就理解了。
师傅没有保守。G师傅和你试手的时候不是已经跟你说了吗,胯和肩松了就能打人。把松胯松肩的基本功坚持练下去,慢慢就理解了。
首先,得感谢那位不留名的网友,他提醒我去看一看阴阳八盘掌
今天练蹲猴,感到了涌泉和鼻子根是通着的,按照西医的标准,我的鼻子没有任何病,我也不觉得有病,今天气到了鼻根,才发现原来自己鼻子是堵的,到了中午,它自己开了,那叫一个舒服!原来呼吸顺畅这么舒服!!鼻根开了,束身时和涌泉一起吸气,展身时一起呼气,气在周身小小的转转,从没有这么舒服的感觉!练完蹲猴练转圈,头一次有了转圈的时候带着气转的感觉。
健康有五大要素,一个两鼻通气,一个两耳平衡,就是其中两大要素
我对八卦掌的重视,重视之处就在两耳平衡
为什么冲脉需要转身才能畅通?没有任何解释。而且冲脉是从下向上的,我的感觉,转身之后,气是往下走的。
外形必须到位,才能得气。
八卦掌走圈的核心,可能就在腰和鸡步。
外形对了,一定走起来,越走越松,越走越空,越走越是不用力。真正费力气的,是把外形摆对了,主要是各个部分合上,六合六合,关键是得合上,一点没合上,就会费力气,浑身各处都较劲;一旦合上了,就是省力,就是放松,就是全身不用力,合上一小会,就真有空的感觉。
老头常说,空中求法。
老头常说,空中求法。
我想练习八段锦以后再练习八卦掌应该是可以的。
《百花深处》<活着><鬼子来了>
康德的三大批判,都是在探索人的先天。
回到主题,抱中守中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底线。即使无法做到全身松,上半身也必须松。
你練得對。 聽你所說,似乎腰還未練好。多練蹲牆吧。最好看看龐明的東西。蹲猴也行,馬步也行, 但有其它問題, 不容易練出來。
题外话我最近发现正脊椎也有同样的效果,非常好,适合笨人练,我指中正
有人一做含胸就驼背,我的老师教的是要先拔后含,拨包括命门后顶,尾骨前探,沉肩,头虚顶。做好后再微微含胸。
我的体会,初学先关注拔背,正像博主说的,拔背的要点在肩,肩会渐渐耷拉下来。含胸要到一定程度,没到一定程度,含胸含不好成驼背了。
就是八卦掌需要运动中极度后转,找中轴。如果含胸拔背不到位,腰就会僵死了。只有含胸拔背到位了,才会一方面腰像拧绳子一样拧着,一方面还能很松活。其它拳种不追究这种极度的动作,所以很难体会到胸背居然会对腰有那么大的影响。
进一步说,其它拳即使腰拧到那种拧麻绳的程度,肯定不会想到还有上下的弹性吧。而且弹力居然比正常时候脊柱的简单弓性弯曲的弹性还大吧。
再进一步说,其它拳用腰、脊柱,用的都是后背的辅助肌肉韧带,但八卦掌的转掌姿势,是前面的内脏筋膜都参与了弹性发力。
这些,没有很到位的含胸拔背,体会不到的。
进一步说,其它拳即使腰拧到那种拧麻绳的程度,肯定不会想到还有上下的弹性吧。而且弹力居然比正常时候脊柱的简单弓性弯曲的弹性还大吧。
再进一步说,其它拳用腰、脊柱,用的都是后背的辅助肌肉韧带,但八卦掌的转掌姿势,是前面的内脏筋膜都参与了弹性发力。
这些,没有很到位的含胸拔背,体会不到的。
然也。肩练好了,胸口只需一松,含胸是特自然的事。主要障碍是肩和后背的筋拉不开,一块铁板,会连累后腰也不松活,瞧人家动物,肩胛骨都能特自然的跟着前肢一起一个方向出去,这后背得多松活啊
含胸只需一松,说的太好了!很多人都误解含胸了,所以我不说含胸,用我的武式太极拳老师的话说:都做成窝心了。我关注两个小孩做面壁下蹲时的背部,5岁的和11岁的是不一样的,11岁的明显脊柱僵硬了,我也认为是脊柱周围的筋肉弹性不够了。
也是萝卜酒一句话令我知道了茅塞顿开,原话我记不清了,大意是只抬脚不踏步,才发现原来抬的不是脚而是胯,胯一动整个腰就动开了,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一个疑惑。
八卦掌集合了飞禽、走兽、爬行的三大类本能于一身。我自己练习的体会,走兽的本能最好练,飞禽就难了,爬行最难了。飞禽和爬行都是孵化的,本能有相通的地方,但爬行的更难一些,人学胎生的走兽是最快的。
但是,必须拾阶而上。不练走兽之能,就不知力之本源;不练飞禽之能,就不知神之浪漫潇逸;不练爬行之能,就不会回归本相。武术,是圆力之术,浪漫之术,谦逊之术。不浪漫的人,学不会武术。
武术最好的基本功就是蹲猴和站桩 拳前十三式是基本功吗
转一段明朝古拳谱中类似于蹲猴的功法,请真人看看:
“蹲式:如猿之食、鼠之算,在双膝上直竖,双手回勾、对鼻尖,双腿弓、足尖点地,头直腰微后弓。其法活足、胫、膝之筋骨,长足尖之力。力贯于下田,而气上提,含精反观,虚空一窍,内神活泼,外缘断息,常如清晨乍醒一般,久则还童、跟力满而轻灵也。
“蹲式:如猿之食、鼠之算,在双膝上直竖,双手回勾、对鼻尖,双腿弓、足尖点地,头直腰微后弓。其法活足、胫、膝之筋骨,长足尖之力。力贯于下田,而气上提,含精反观,虚空一窍,内神活泼,外缘断息,常如清晨乍醒一般,久则还童、跟力满而轻灵也。
单腿站立的夹马。有了单重激发的松,下行路线才能通,于是通大周天。博文里没提,留在以后再说。
猴蹲蹲 回复 八卦任我行:我学的里面没有趟泥步,有趟水步,而且趟水步是得气之后练的。初期都是练寒鸡步。但我并不反对趟泥步,因为我原来练意拳的时候练过摩擦步,摩擦步好像就是芗老从程廷华处学来的。
我自己的体会是寒鸡步是练丹田的基础步法,因为它是从绝对单重下手。您说的盘龙桩加直趟步法,我很难想象,因为如果向后转的程度到了,不可能走直线,肯定一迈步就是转圈的。而且我也很难认同静态的盘龙桩,我觉得静态保持那个姿势很容易受伤的。
我现在觉得转掌的基础,就是把腰活开,胸空了。
我自己的体会是寒鸡步是练丹田的基础步法,因为它是从绝对单重下手。您说的盘龙桩加直趟步法,我很难想象,因为如果向后转的程度到了,不可能走直线,肯定一迈步就是转圈的。而且我也很难认同静态的盘龙桩,我觉得静态保持那个姿势很容易受伤的。
我现在觉得转掌的基础,就是把腰活开,胸空了。
回复你的都是大实话,可不要不高兴哟。我很喜欢梁派的著作,李老有本遗著,老八掌的,里面明确提到鸡腿、龙身、虎豹头,不知道现在梁派的人还这么练吗?
我自己瞎琢磨,总觉得心意拳和八卦掌是一家,都是老道的方法。只不过是当年岳飞从军事训练的角度做了大幅修改,之后那一支就叫心意拳。八卦掌仍然留在道门内,直到董海川公之于世。呵呵,我自己的瞎猜。
丹道确实和武术太相通了。我都把丹书当武术来读。在丹道的初期阶段,我觉得和武术完全是一码事。
丹道确实和武术太相通了。我都把丹书当武术来读。在丹道的初期阶段,我觉得和武术完全是一码事。
站桩姿势简单,但是内里特别复杂,每个人都不一样,区别巨大。我没见过你,很难具体的说。按道理说,只要站的对,空胸松肩都是自然发生的。
从大原则上说,站桩起码要是骨架支撑,不能是肌肉支撑。做到这一点,空胸基本就没问题。除非是内脏有毛病的人,还需要加上调整呼吸来空胸。(2013-4-1716:16)
从大原则上说,站桩起码要是骨架支撑,不能是肌肉支撑。做到这一点,空胸基本就没问题。除非是内脏有毛病的人,还需要加上调整呼吸来空胸。(2013-4-17
我自己一般站矛盾桩,因为我原来练意拳。但我师父一般站行气桩,是汉代的一个桩法。您这种情况练站桩,和抻筋结合起来,先抻筋一会,然后站桩,然后再抻筋,慢慢就好了。学会注意用骨架支撑全身的力量,筋肉自然不用力了,不用力一段时间后,慢慢就松了
前一篇:[转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病人家属
后一篇:[转载]碎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