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一点微光(烟台晚报创刊20周年征文)

(2012-10-01 09:00:42)
标签:

征文

晚报

20周年

杂谈

分类: 文苑·赏析·评论

http://ytwb.shm.com.cn/resfiles/2012-07/19/ep_20120719_18999_250.jpg

发一点微光



    今年是《烟台晚报》20华诞。作为晚报的老读者,亲眼见证了《烟台晚报》从稚嫩走向成熟,感到很幸运。我也愿意发出一点光亮,烘托它。
  工作中,我注意发现新闻线索和文学素材,记录在随身小本子上,晚上整理成文,投给晚报。从写“豆腐块”、“萝卜条”到写千字文的稿件,从写动态消息到写通讯,再到写点小诗文,我以此为乐。
  在《烟台晚报》诸多版面中,我对“文学角”情有独钟。她不仅仅是那些有名的写作者的地盘,也是文学新人们亮相的舞台。1995年5月,我写了《初为通讯员》一文,不久在晚报见报,同年10月,《画国旗的小女孩》也见报了。2009年初,我在晚报发表了诗歌《钥匙》,编辑给修正了一个字。同年4月和10月,又发表了两首诗歌。去年秋天,我在晚报副刊发表了一篇散文,编辑不光给改了标题,内中文字也作了些许修正。谢谢晚报历任编辑老师的辛勤劳动,他们是我的文字之师,我一直记在心里。
  张培松

    看了这么一篇不起眼的文字,笔者感慨万千,羞煞笔者也,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文字,可编辑只用了只言片语,苦苦寻找了几近三个月呀(发表于7月19日星期四《烟台街》)今日才查询到,已是明日黄花了!嗨,“发一点微光”就是原来的“文字之师”,现附上“文字之师”一文。

今年是《烟台晚报》20华诞。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随之顿生敬意,敬意来自编辑老师,是他们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我很愿意披上这件美丽的衣裳。

然,我的梦想,是在《烟台晚报》披上了这美丽的衣裳。

作为她的一名老读者,亲眼见证了《烟台晚报》一步步走向朝气蓬勃绚烂多彩恢宏博大——历史有幸一次次见证历史;读者有幸,一次次亲历伟大。

自《烟台晚报》创刊之日起,他就不断地扩展版面,营造读者的兴趣;不断地涮新版面,创构读者的纷呈。继而,增设版面,吸引读者的目光,随后就越办越光鲜,居然,不为少数的一家一户也订阅《晚报》,并不局限于企事业单位。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编辑们辛勤耕耘播撒墨香的恒久精神!

我敬畏这种精神,也敬畏尺宽米长的《烟台晚报》,缘于她的快捷、灵动、活泼与基色。

为此,业余时间,我就甘愿为她点亮灯盏,照耀她,烘托她,哪怕是一点萤火虫的光辉,尽管这点光辉微不足道。

为了献出我一点萤火虫的光亮,我总是在工作中发现的新闻线索和文学素材,及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利用晚间整理加工。整理加工好了,就发送到《烟台晚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写“豆腐块”、“萝卜条”到写千字文的稿件,从写动态消息到写通讯,再就写点小诗文。

后来,在《烟台晚报》诸多版面中,我对“文学角”情有独钟,她是培养文学新人的摇篮和土壤,她每期都有新创意,每期都有新生陌生的面孔。她并不给那些闻名遐迩的大家画地为牢,往往是让小卒们一枝独秀。多少年来,她培养了不少诗人、散文家......《晚报》“文学角”的编辑中,颇有一些独具慧眼的伯乐,像曲光辉老师、王玮老师、徐绍磊老师、赵冬梅老师。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神来之笔同样令人钦佩。

那是1995年5月,我写了“初为通讯员”一文,发送后,不久见报,同年10月,“画国旗的小女孩”也见报了,这里有着王玮老师的心血。2009年初,我写了一首诗歌“钥匙”,发送到《烟台晚报》,曲光辉老师就给编发了,内中修正了一个字。同年4月和10月,曲老师又给我编发了两首诗歌,其中渗透着曲老师的辛勤汗水。从此,我与“文学角”结下了不解之缘。2012年10月,我的一篇散文由赵冬梅老师编发了,不光是更换了标题,就连内中文字也作了些许修正。她那种一丝不苟,默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高风亮节,令我肃然起敬。他们都是我的文字之师,倘若不然,就不能发表,一经修正润色,就可以发表。所有的这一切,我始终铭刻心中,难以磨灭。正是因了他们的功绩,我的新闻和诗文才得以见报。

值此《烟台晚报》创刊20年,特写诗歌一首贺谢!

致《烟台晚报》

二十载的墨香之情,二十载的披星戴月,

掬一抔清水,我要擦净《烟台晚报》人一路满面灰尘,

采一缕阳光,我要返照《烟台晚报》人一路激情滚滚,

扯一朵白云,我要妆扮《烟台晚报》人壮观勤之艰辛。

 

二十载的风霜雪雨,二十载的春华秋实,

她血管里一腔春水,催开繁花似锦,

他胸腔中满腹经纶,造就几多新人,

她明眸中一拱长虹,照亮几代人群。

 

二十载呵,《烟台晚报》,你熬过了多少日月星辰,

你趟过的坑坷,你迈过的酷暑,你跨越的严寒,

是《烟台晚报》人以肝胆为墨描绘的画卷,

是《烟台晚报》人以泥泞为笔成就的诗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