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玉独角兽——《红山古玉文化研究》之红山文化典型玉器内涵(二)

标签:
红山文化玉独角兽器形沁色文化内涵 |
分类: 社会玉器文摘 |
玉独角兽
作者:
一、独角兽器形及沁色
远古时代,"古者,禽兽多而人少。"(《庄子·盗拓》)"同与禽兽居。"(《庄子·马蹄》)史书记述以兽为部族名称的甚多。如:共工、三苗、鲧等。《山海经》中均作兽形。《史记·五帝本记》:"教熊、羆、貔、貅、 、虎与炎帝一战于阪泉之野。"并作为图腾记号。先民们饱受猛兽的威胁与侵害,对猛兽既畏惧又渴望的矛盾心理。因此,将猛兽视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灵物加以崇拜。作为华夏民族象征的龙,即是蛇、蛙、鱼、鸟等不同图腾综合衍生而来的非真实的神兽。
下面介绍的是远古新石器时代诸多兽中的其中一种,即红山文化的玉角形器,也称独角兽。
http://s4/mw690/70ce8968gd48e85532f93&690
图[1]
圆雕蹲式独角兽:图片1高 23cm,宽11.5cm,厚5.8cm。独角兽采用辽宁岫岩玉磨制而成。
独角兽沁色:器物通体为五种色彩沁。通体为甘黄、黄褐、红褐、血红、浅绿等沁色。
整体造型为蹲式。此兽为圆雕,通体比例均衡。人身兽首,弓背蹲足,双手抚膝,呈向上拱嘴,宽厚双腮镶嵌椭圆橄榄形双目突圆凸起,怒目巨喷之势,给人以凶猛之感。头上竖起三角坡状独角,角尖锋利。此独角兽似待辟邪凶狞时瞬间的动姿。远古红山的祖先能够在短暂瞬时捕捉设计制作出动中取静的艺术形象,多么难能可贵。
独角兽的制作工法,是典型红山琢玉磨制工法,所有阴纹线、槽和阳文线棱均有磨制痕迹。此兽的磨制工艺,艺术功力,价值是红山玉雕作品中的精品。
http://s16/mw690/70ce8968g7ba7da44d91f&690
图[2]
圆雕人身兽首仰头独角兽:图片2高17cm,宽10cm,厚6cm。独角兽采用辽宁岫岩玉磨制而成。
独角兽沁色:器物通体为五色沁。浅黑、红褐、红黄、黄白、浅绿等沁色。玉表面有蚀点、蚀坑、蚀孔。诸色全部沁入玉内,沁色鲜艳,温润可爱,有玻璃光泽。
此兽圆雕,造型独特。在红山文化玉雕作品中仰首朝天狂叫怪异独角兽造型为首例发现。比例均匀稳重。下半部人身为蹲坐式,臂、手、腹、脚相连一体,自然流畅。首部仰天,竖耳怒目,仰空狂叫,给人一种辟邪之中使众鬼神"望而生畏"不能接近之感,是百兽之尊。
从兽的磨工上看,圆头、圆臂、圆嘴、圆目,鼓凸起棱,尤其是翘唇拱鼻,竖目朝天,独角的圆尖磨工,均是红山远古琢磨手工的典型技法。特别是古朴的艺术造型和磨雕的艺术水平,是红山玉件当中少有的奇特珍品。
http://s12/mw690/70ce8968g7ba7da70b0ab&690
图[3]
圆雕人身四棱首独角兽:图片3高16cm,宽10cm,厚7.5cm。独角兽玉质是采用辽宁岫岩玉磨制而成。
独角兽沁色:器物通体为五种色彩沁。红褐、红黄、黄白、锈红、浅绿等沁色。器体满浆弥合,诸色全部沁入玉内。遍体布满沙咬坑。玉温润,有玻璃光泽。
此兽为圆雕,造型怪异奇特。人身半屈膝跪式,双手抚膝,弓背双脚并拢。垂头弓礼,阳刻四棱呈钝独角尖,紧连脑门略成坡形延伸较厚长边沿遮住双眼,两侧双目狞视,给人一种鬼秘之感。
此独角兽手工磨制。技艺精细。造型是红山玉器中首次面世怪异状。
二、独角兽奇异神秘的形制特征
研究分析上述远古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的独角兽,每件玉器设计都各具特色,别具一格,红山祖先有丰富非凡卓越的想象力,琢磨出这些既新颖传奇,又精美绝伦的美玉作品,高超古朴的艺术水准,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比较其它新石器时期不同地域的玉器作品,红山玉器的独角兽,有如下形制区别特征。
1、雕琢浑圆,磨工精细。3件玉器都是较大器形,又是采用圆雕磨工技法。因此,挑选玉料必须有足够的宽、高、厚度,剔除毛料,截去残次断面,加上圆雕,可想而知,选料难度之大。尤其是3件器物的背、腿、臀、臂、脚、头、角等部位均采用大旋转圆磨工法,增强器物的舒缓和圆润感观。
2、深钻深磨,立体感强。图片3的独角兽的臂部采用深钻深磨的工法,深磨两个孔,就把兽身与双臂整体效果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其余2件玉器的嘴、膝、臂、鼻等部位,采用深挖深掏沟槽的工法,通过磨制出较深粗阔凸显的宽棱线,达到了渲染独角兽各夸张形态传神的艺术效果。
3、夸张变形,怪异神化。上述独角兽造型奇异的翘唇,拱嘴,怒腮,喷鼻,突出这些部位的琢饰,增加兽的神秘色彩。如图片3的独角兽,加宽加长其变形的颧骨的边沿,突出怪异的神性。又如图片2独角兽,仰天竖目怒吼的形态,通过夸张的腮、目、耳、鼻、嘴,琢饰出奇形怪状,把一个怒吼的独角兽雕琢的活灵活现。足见几千年前红山祖先独具匠心,非凡卓绝的琢玉技艺。因此,这是一件红山文化艺术珍品。
三、独角兽的文化内涵
兽角的文化内涵,从古文字上就有相似的实例,古文"美"字,从羊从大。甲骨文"美"字作人头上戴大羊角形,以显示其美、大之义。因为,羊有大角而美,大代表力量和威仪。故以大为雄美,这是美学中的一项原则。
《说文解字》:"美"字,"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指羊大而滋味甘美。但此并非美字初义。美字本义是:人希望能借助于羊的大角,发挥自己征服自然的能力,战胜一切敌手而得到美善。
以上介绍3件圆雕独角兽玉器,是红山文化时期难得的艺术珍品。大家知道,古人视玉为宝,尤其是在原始社会先民不惜以美玉制作如此精美绝伦的独角兽,说明必定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在氏族部落里,先民们把动物的肉、皮、骨吃了,但把兽角制成生产工具。同时,也因为兽角坚硬,锋利,是动物进攻和自卫的有力武器,代表动物的大力和强健。所以,兽角被视为超于自然人和自然之上的"神圣物",而成为原始宗教中受人们信仰、崇拜的"特崇物"。他们相信,唯有角才是动物身上最特殊灵异的器官,制作圆雕独角兽供奉,佩带,可以将动物的雄美和力量,通过角传达到人身上来,进而达到角的神力的佑助。因此,兽角被视作强悍、威武、具有灵性的神物,受人崇拜。
国外远古实例也证实了独角兽的假说:法国拉赛尔岩洞发现的距今两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的裸女浮雕石像,他右手持牛角,举过肩头。学者认为:她手持牛角,是握有财富的象征。她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首领的尊像,亦可能是受人崇敬的生殖女神神像,手持牛角,是想借助牛角的威力,以显示握有主宰生育之权,牛角是她社会地位及权力的象征。美洲易洛魁氏族崇拜兽角,用它代表权威的情形更典型,当世袭酋长举行就职仪式时,在他的头上"戴上角",以作为酋长的象征,被罢免或退位时,则"将角摘下"。
中外考古资料证明,兽角历来是作为地位及权力的象征物而深受祖先的敬重和崇拜。红山文化是远古东北地区氏族社会萌芽时期,部落首领有着区域的特殊权力,这些圆雕独角兽,在氏族部落举行祭祀等活动的特殊场合,有时被部族首领手持,有时可能供奉,悬挂用之,以显示其地位及权力。
独角兽代表了远古社会祖先的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把美玉制成独角兽加以崇拜,目的是想得到首角那样伟大和神力,进而能征服所有禽兽,想借助角的威力保护氏民,征服自然,达到避邪禳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