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宁波银行2700万存款失踪之谜 分管副行长被停职

(2011-06-17 09:33:13)
标签:

转载

分类: 服务
 
    宁波银行会不会因此而成为一个特殊情况的公司?有困难才有低价!期待中,关注中,学习中。
 
来源:
http://img.hexun.com/medialogo/10033.gif分管副行长被停职" TITLE="[转载]宁波银行2700万存款失踪之谜 分管副行长被停职" />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企业存款支取业务,竟然导致宁波银行(002142,股吧)上海分行企业巨额存款被转移,尽管银行和企业为责任认定各执一词,却凸显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内控有效性问题及区域拓展的隐忧。

  一家企业刚刚存进的数千万元存款,被莫名挪走2750多万元,这是最近发生在宁波银行上海分行的蹊跷事。

  《证券市场周刊》获悉,对于事情的责任,存款企业和银行在互相推诿。上海公安局经侦总队已调查此事,整件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最终侦察结果。但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分管副行长已被上海银监局停职。

  宁波银监局某人士称,虽然此案未最终定性,但宁波银行内控肯定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责任方未最终敲定。如果被转移款项追不回来且责任在银行,则2750万元的损失对宁波银行仍有一定压力。2008年,宁波银行净利润13.3亿元,不良贷款4.5亿元,上海分行全年资产减值金额2570万元。就案件的大小程度来说,银监会在2008年已将1000万元以上案件列为大案中的最高级别。

  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宁波银行今年增长情况已经堪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为0.11元,同比下跌18.5%,在同业中处于劣势,而当期拨备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4.1%,远远低于2008年全年56.88%的比例。

  此案会给将外地拓展作为重要增长手段的宁波银行带来不利影响。

  蹊跷的转账

  3月初,一家浙江石化类企业到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开户,并陆续存入5000万元,随后数天之内,有2750多万元存款被分批转移。

  对于这一情况宁波银行并未察觉异状,幸而存款企业发现出事,并于3月底报案。

  据悉,嫌疑人有多位,存款企业出纳和财务主管已被警方控制,银行的客户经理也被调查。宁波银监局透露,除了一位“穿针引线”的顾某在逃,其他嫌疑人都已抓获。

  有消息称,可能是企业财务人员想把存款挪走获取其他高额回报,不料被人欺骗。

  《证券市场周刊》从宁波银监局了解到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宁波银监局人士称,嫌疑人是利用企业留在银行的印鉴作案。嫌疑人与企业工作人员很可能熟识。企业开户时,去了两次银行。第一次,嫌疑人与企业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由于开户材料不全,需要补充,没有办成,第二次,似乎嫌疑人只身前往,企业工作人员并没去。由于跟嫌疑人已有过一次接触,银行工作人员或许放松了警惕。

  按上述表述推断,嫌疑人有可能用假企业章留下了假印鉴,回头再用假章办理存款转移手续。

  但该宁波银监局人士又称,“(当初留印鉴的)章不是仿造的,是真的企业章。而且企业在存款前对(开户)资料也都核实过。转移存款时,不用带章,只须支付密码和印鉴底卡。”

  如果按这种说法,嫌疑人须知道支付密码并带上真的印鉴底卡才能转移存款。如此,嫌疑人可能偷拿了企业印鉴底卡或当初开户时银行给了嫌疑人两张或两张以上印鉴卡,抑或嫌疑人跟企业关系非常密切,企业可能有内鬼。

  宁波银监局人士上述两种表述有矛盾的地方。但该人士没有给出更清楚的解释,只表示警方还在侦察,要等待侦察结果。

  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工作人员对公司账户的转账程序则有不同的介绍。公司账户转账至少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网上银行转账,企业可以自己设定转账限额,如果不设,就可以全额转走。另外就是在柜台通过代寄凭证或转账支票转账,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加盖预留印鉴章。印鉴章一般有三个,公章、财务章和法人名章,至少有两个,财务章和法人名章。并不需出示印鉴底卡,而单纯带印鉴底卡,不盖章是无效的。印鉴相符,银行就可以转账,不需要法人授权。目前该分行转账不需要密码,密码机下半年才推出。

  如此说来,嫌疑人通过网银和柜台都可以转账,宁波银行网上银行配备USB KEY,如果使用网银,必须将UK插入电脑。除非嫌疑人手中有UK,否则实施不了。若通过柜台,预留印鉴章必含法人名章,即便是财务人员出面办理,没有法人个人的名章,也无法转账。如果预留印鉴和办理转账的章都是真的,则不好解释企业方为什么还要追究银行的过错。

  上述情况都是嫌疑人的主观故意,没有银行方面的主观故意,但在侦察结果未出之前,也不排除银行内部人员与嫌疑人里应外合。事发后,银行客户经理被带走调查。不过,又有消息称,该客户经理已被允许取保候审。

内控问题

  不管宁波银行有无“内鬼”,按宁波银监局人士的说法,这么大的事,内控肯定有问题。

  按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每两年需对银行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鉴证报告,2008年,宁波银行没有实施该项鉴证,该行表示计划2009年度实施。

  从《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的情况看,很可能嫌疑人钻了对账时间的漏洞。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工作人员表示,出事后,银监会排查对账,从4月份开始,该行改成了不定期与企业对账。而以前是一个月一次。存款企业在3月初存入款项,一个月之内存款就被移走,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很可能还来不及与存款企业对账。该行虽然按《指引》作了定期对账安排,但确定的期限却未有效防范案件发生。而且,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目前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仍然是电话对账。

  该行对“异常转账”的监控似乎也存在问题,据已有的消息,此次存款转移首先由企业自己发现,而此前已发生了多次存款转移。

  宁波银监局人士称,一般情况下作案手段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关键还是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

  除了此次案件暴露出来的内控问题,宁波证监局最近也指出宁波银行存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严格区分、个别内控制度与董事会授权存在差异、部分业务超出市场风险管理限额等内部控制的突出问题。

  谁的责任

  案件发生后,存款企业和银行在互相推诿。

  宁波银监局人士称,如果内外勾结,那内控机制的问题大,如果仅仅是外部作案,银行责任相对要小。现在印鉴验证出来是真实的,对银行相对有利。但经济责任还没定下来,损失也没确定。

  按2008年银监会明确的大型银行案件责任追究标准,一级分行辖内发生一起1000万元以上案件或两起500万元以上案件的,首先要追究省行行长的责任,并追究上级行分管领导的责任。

  虽然责任未最终确定,银监系统已经开始内部追责,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分管副行长已被上海银监局停职。其他责任人的情况目前没有消息。宁波银监局人士称,责任主体要等责任确定后区分主管和客观两种情况再行酌定,即要看是单独操作性问题,还是规章制度问题,是本身规章制度不适应形势,还是应预计到的没有预计到。

  分管公司业务的宁波银行副行长罗孟波称此事涉及结算账户,而他是管信贷账户。运营、稽核、合规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则都对此事不发表意见。

区域拓展隐忧

  巨额存款被转移的事件为什么发生在外地分行,而没有发生在宁波银行本部?这表明宁波银行在大力拓展外地业务时,管理并未及时跟上。

  比如转账的密码支付,宁波银行本地网点是可以进行密码器支付的,给犯罪嫌疑人多了一道障碍。而宁波银行上海分行要在今年下半年才会推出密码器。

  异地分行的业务拓展压力也会加大风险。

  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对开户企业的注册资金和存款金额都没有要求。

  目前,宁波银行已有上海、杭州、南京、深圳、苏州等5家外埠分行,异地拓展已是宁波银行实现发展的重要手段。宁波银行在2008年年报中称,吸收存款年末余额比年初增加207亿元,增加了37.3%,原因主要是异地分行开设扩大了公、私存款的规模;发放贷款及垫款年末余额比年初额增加124亿元,增加了34.5%,原因主要是上海、杭州、南京三分行扩大了营销渠道,增加了贷款。

  但是,随着异地拓展,在宁波银行业务扩大的同时,成本也在增加,2008年宁波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加5.5亿元,增幅为67.29%,超过了业务增速,主要是由于新设异地分行,员工成本、开办费增长较大。

  另外,异地拓展已带来较大损失。2008年,外地分行利息净收入(外地分行只有此项收入)2.7亿元,占全行利息净收入比值为9.3%,但资产减值损失8662万元,占全行资产减值损失的比值高达33.8%。

  上海分行是宁波银行开设的第一家外埠分行,开业已有近两年时间,其他外地分行都在2008年以后才开业,如果作为外地龙头分行的上海分行的管理都没跟上,其他分行配套设施的完善性应该更弱,压力更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