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因果
(2013-04-26 17:15:25)| 分类: 清萍妈妈成长日记 |
南怀瑾论因果宿命
●有人问业力是不是宿命论?对,宿命论是根据业力而来。站在宿命论的立场来讲,人生的命运都有一定。很多人说学佛不应该相信宿命论,其实,宿命论也与佛法有关。命运是谁主使的?不是上帝,也不是阎王,也不是佛菩萨,是自己造成的,心造的,今生的果报是过去生的种子生现行,今生的生理行为及心理行为又变成来生的种子。所以说:“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命运就是业的道理,我们讲过业分为别业与共业,每个人的命运遭遇不同,这是别业。共业呢?一个时代的穷通,治乱就是共业所为之果。
——《圆觉经略说》P210~211南怀瑾讲述
●人生与宇宙的道理
在谈到成佛的境界之前,我们先大略讨论一下宗教的问题。任何一个人先天自然的都有宗教的情份,因为人生下来,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之中,都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大的就整个人类文化而言,无论东方或西方,几千年来始终无法解开“人从哪里来”以及“宇宙如何开始”之谜;现在的太空科学如此发达,其目的就是为了探求宇宙的来源。小的就每一个人而言,人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人生下来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东西,生命本身的问题就很大。当人碰到问题时,到最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如韩愈所讲:“人穷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人在走投无路、无可奈何之际,总要找个依赖;人类的依赖性是天生的,也就是人性脆弱的一面,由此自然而然想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神,这就是宗教的来源。
所谓宗教,在于使人的思想、情绪有所信赖,有所寄托,而且这个宗教可以掌握你的思想和情绪。再进一步来探究宗教的哲学,就要问这个我所信赖、依托者,它究竟存在不存在?这是大问题。一般的宗教都把这个信赖、依托者人格化以及神格化、超人化,因为人的力量不够,所以信赖一个超越人的神。于是,人放弃了自我,人丧失了自我。那么,如果神存在,这个神又从哪里来的呢?探究这个问题同样是宗教哲学的课题。接着我们又要问:我为什么信他?我所依赖的对或不对呢?万一不对,那又怎么办?这些都值得研究。研究到最后一切问题都清楚了,见到了生命的本来,见到了宇宙的本来,这叫作“佛”,或译为“佛陀”,佛陀是觉悟的意思,就有把宇宙人生一切问题都弄清楚了。
几千年前,这位把一切问题都彻底解决的人,叫作“释迦牟尼佛”┄┄当他大彻大悟之后,得到了答案,了解了宇宙,人生的道理,宇宙人生一切的事物乃无主宰,并不是阎王主宰了你的生命,也不是上帝主宰你的命运,但是也非自然,不是唯物所变化。一切万有的生命和事物乃因缘所生。什么叫因缘呢?“因”是前面一个动机;只要前面一动,连锁的关系就来了,就是缘。因缘的连锁关系如何来的呢?自己来的,无主宰,不是他力,也非自然。
因缘又分为亲因缘和疏因缘的差别,什么是亲因缘呢?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例如一粒麦子,在那里摆久了,它自动会起变化,非他力.但是,与他力也互相关联,亲因缘是由过去的时间、空间和自我累积,所带来的种子,这其间的关系还很复杂。种子生现行,现行又变成未来的种子,循环不已。什么是疏因缘?增上缘与所缘缘以及等无间缘是属于疏因缘,例如我们生命的来源,必须由男性的精虫和女性的卵子相结合,再加上精神体三缘合和而成,此三缘是亲因缘,精虫和卵子所带来父母的遗传是增上缘。遗传的因素对我们生命的影响也很大,人的思想、行为动作都会和父亲或母亲相象,有些人的个性则与父母完全相反,譬如父母很老实,生的孩子很调皮,这是否与遗传无关?不,这是遗传的反动,因为老实的人也有调皮的一面,只是他压抑不敢发出来,到了下一代就发出来了。一个人生下来以后,其思想个性慢慢地受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些因素乃属于增上缘。还有一个所缘缘,现在的生命由于过去的种子生现行,前生所累积的习性和父母的遗传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和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种种因素加起来,形成了主观的思想意识,再产生新的思想和行为,与别的人和事物发生牵联,互相影响,这就是所缘缘。这些现状又变成种子衍生下去,如此循环不断,这也就是轮回的道理。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永远没有间断地转,叫等无间缘。
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不停地转下去,如果要了生脱死,不受这连锁性的生命力量所束缚,必须要切断了此因缘的作用……释迦牟尼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彻大悟,生命得到自在。他得到了一个结论:“人即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释迦牟尼佛由三十二岁开始出来宣扬这个道理,当时在印度所受打击非常大。佛说无主宰,非自然,他们以为释迦牟尼佛为无神论者。其实,他们搞错了,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只是他把神与人视为同一生命,平等无二,神与人同一本体。他提倡人要找到这个所有生命共同的本体,找到了这个生命的本体,叫作无上正等正觉,也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佛法不是迷信,而是大智慧的成就。
——《圆觉经略说》P158~161南怀瑾讲述
●很多人说自己一辈子做好事,结果倒霉透顶,什么坏事都到他身上。历史上司马迁也怀疑这个问题,善人做好事偏要倒霉;坏蛋个个好得很,身体又健康,精神又好又发财,又有办法,这个世界因果报应到哪里去呢?这是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佛法讲的因果是讲三世,认为生命是连续不断的,不是现在这一生,佛在别的经典里答复过这个问题。有人问过佛说,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人做好事,结果却那么惨呢?佛说因为他过去的恶业还没有报完,所以先还这个恶报的债。他现在又做好人又做好事,那是将来或他生来世要去收账的。
讲到三世因果,大家很不容易相信,因为看不见的缘故……佛法最难之处就是这个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它承认生命是永恒的,但生命的现象则是变来变去的。想知道三世因果的原理有一首诗:“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现在禅宗的顿悟观念很流行,一般人都想学禅,而且每个年轻人学禅,都等在那是开悟。我说慢慢等吧!要把过去、现在、自己身心的业报清理完了,开悟的那一点消息才会来,所以永嘉禅师说:“了却业障本为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
青年同学注意!我一听到你们年轻人学佛,我头就大了,先学做人,能把儒家四书五经做人之理通达了,成功了,学佛一定成功。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基础打好。人都没有做好,你要学佛,你成了佛,我成什么?要注意啊!要先学做人,人成了,就是成佛。佛法告诉你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所说的,可没有违背《金刚经》任何要点。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P339
● 在佛学上说,我们生命的延续,就是一个业识的作用,业识是佛经专有名词。首先了解佛学上叫“业”,业不是罪,业是一股习惯性的力量。这股力量包括了善的,叫善业;恶的,叫恶业。就是佛经上讲的业报;像造业,作业这些名词,都出于佛经。譬如我们有些小动作,有些人喜欢抓抓耳朵呀,或者抓头呀,这个习惯,没有什么意识,无意识自然做出这些动作,就是习惯的力量。
无意识在现在心理学讲的是下意识,佛学上则是第六意识的背后一面,譬如现在最流行的第六感呀,灵感呀,都属第六意识的范围。超过了第六意识,有一个东西就是我们的业识,它是第七八意识的范围,现在心理学就很难解释,还在研究中。
人生寿命的长短,身体的好坏,甚至于应该生哪一种病,或者环境上应该有哪一种遭遇,都是这个业识的作用。业识分析起来非常麻烦,但是,我们至少有一个了解,我们坐在这里活着的人,是身体在这里起作用,浑身每一个细胞都是由于业识作用而存在,而活着。所以上一品佛讲身布施,身布施很难,因为业识不容易布施的缘故。譬如我们在座许多青年学打坐,为什么心静不下来?是你身体血液还在流,身上的感觉还是有,是业识静不下来。有些人,静坐学佛,把那个业识的陈年老账,通通翻出来,这些非要还不可,把它还清了,了脱了以后,才能得到解脱,才能够开悟。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P199
●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理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都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因为每人的业力不同。
所以我们这个肉体及头脑思想健康与否,都因种性、业力不同而有差异。有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今天很热,有些人不大怕热,却怕冷!因为每个人身体不同,健康不同,都是因为业力不同。
所谓一切病由业而生,善有善业,恶有恶业,业由心造,是绝对唯心的道理。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P215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