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在当今世界仍是一种较难治愈的慢性疾病。它就像一个狰狞的恶魔,随时随地侵入人的身体,对宝贵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长期以来,我国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医疗方针。在许多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上取得显著的成效。但由于癌症病因及治疗机制的复杂性,使我们在癌症防控方面,始终未能形成有效的突破。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作为与癌症抗争了十九年的晚期小细胞肺癌康复者,我已记不得做过多少场抗癌报告了。然而,每一次在与台下癌症患者目光对视的时候,内心总会产生强烈的同情感和使命感。
我是1991年元旦期间发病的。最初症状是连续的高烧和盗汗。由于自己年纪轻阅历浅,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按肺炎在一家二甲医院作了简单的治疗。到了3月,接受医生的建议,我才转到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活检报告结果显示为:左肺中心型小细胞未分化癌。病灶4*2*2cm;伴有锁骨上淋巴转移;临床分期为三期。从得知确切消息那一刻起,我的精神几乎陷于崩溃。终日处在绝望、恐惧、焦虑的状态里。完全丧失了自主意识。
我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做半个周期的化疗,随即转到北京市胸部肿瘤医院行左肺A干动脉成形术。术后在该院又进行一个周期的化疗。同年7月回到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放疗。9月,因右肺、食道、左眼底等多处出现转移迹象和早博、房颤等诸多并发症。身体无法继续接受常规治疗。无奈办了出院手续。临行前,医生告知家属:如果现有症状得不到控制和改善,病人的存活时间不会超过91年11月份。
我当时面临的严酷局面是可想而之的。一方面,家人暗地通知各地亲属来郑州与我告别;另一方面,大家还要千方百计的四处打探偏方、草药为我治疗;岳母也专程从东北赶来,悄悄为我做好了寿衣。总之,大家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为挽救我的生命在做最后的努力。而这一切又是背着我默默地进行着。
察觉不测源自姨娘与我分手时的哭声。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是我在患病半年间不止一次的从病危患者的抢救室里听过的。。。当时我搂着号啕大哭的姨娘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姨,不要哭,明年我好了会回吉林看您的。”而这句话引来的是更加惨烈的哭声。显而易见,在别人的眼里,我哪还会有明年呢?
送走了亲戚,我在父亲的房间里获知了真相。老人家含着泪水诉说了医生对我生存期限的判决。看着父亲沧桑的面庞,回想半年间大家为了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我也在默默流泪。心里自问:小柏?你就甘心这样离去?舍弃爱你的父母,妻儿和所有亲人?
平心而论,患病的半年多来自己曾不止一次的想到过死亡。也曾为此产生过无数次的恐惧。然而,当死神真的迫近的时候,极度恐惧过后反而是一种释然。
死亡是任何人都终将要面临的问题。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特别是对仅有三十三年人生阅历的我而言,生命的长度似乎是短了点儿。人到了生死关头,一切平时的口号及说教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谁不怕死?谁不眷恋生命?因为怕死和眷恋生命,你才会真正认真的去思考如何争取活下来的问题。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当你感觉到你对家庭成员还有未尽的责任和义务(比如父母和孩子还需要你的赡养和呵护,夫妻间还需要相互支撑和关爱)的时候,你就会冲淡对死亡的恐惧。你自身的潜能也会因此而被有效的激发。这种潜能是你向癌魔发起绝地反击决定性力量。生死关头,是考虑自己,还是考虑别人,往往会促成完全不同的结局。为己,路越走越窄;为人,路越走越宽。道理就这么简单。
思想转变带来了积极的行动。许多抗癌明星如北京的高文斌,郭成沛,于大元等感人事迹深深激励了我。并启发我效仿他们,利用中医药和心理体能锻炼及营养免疫等综合手段,向癌魔发起最后的冲锋。尽管在最后一个月的人生历程里,我不知道自己会在那个路段轰然倒下。但是我依然坚信:只要活着,就要像正常人一样,履行自己的家庭职责,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做好人子,做好人夫,做好人父。在那段时日,治疗、锻炼、饮食、娱乐是我的全部生活内容。生命是按天来计算的。这样做既充实又易于把握。
不知不觉间,我成功的度过艰难的1991年。在于癌症的交锋中,自己掌控了生命的链条,凭借坚定的求生意志和科学的治疗理念,怀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和勇气。将自己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
到了1994年,经过三年多系统的治疗和抗争,经过灵与肉,生与死的艰苦历练,我重新回到了健康人的行列。包括我的治疗医生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一个当年那么危重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竟然在19年后的今天依然健康的活着。这是潜能的力量,这是生命的奇迹。我和所有见证我抗争经历的人一道,共同分享这劫后余生的快乐。
从1994年起,我开始自觉参与群体抗癌活动。并成为郑州抗癌俱乐部的骨干。15年来,我与数以万计的癌症病友进行过沟通和交流。从中获得许多康复上的宝贵经验。以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广大病友。并被省内外各主流媒体广为宣传和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回顾整个康复过程,我有如下体会:
一、科学的综合治疗
癌症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抗癌仅凭单一学科和手段,是不可能取得满意疗效,必须实行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作战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际推广应用(具体表现为手术、化疗、放疗、中医药、免疫治疗、心理治疗、体能锻炼、营养调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
二、和谐的医患关系
患者要想有一个较好的治疗预期,没有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现有的医疗理念和条件下,只有医患间目标一致,相互信任与沟通,相互配合与鼓励,才能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紧张的,缺乏信任和沟通的医患关系下,要谋求好的治疗效果是难以想象的。
三、自主的抗癌意识
顾名思义,自主的抗癌意识是强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切不要小看人的心意识在改变生理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人获得健康的生理状态,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人体发生各种病变。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心脑血管、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定义为生活方式疾病、心理疾病及社会因素疾病。承认这个观点。就不难理解患者的自主抗癌意识在整个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篇幅所限,暂不展开。
四、温馨的社会氛围
它的内涵应包括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我们这里谈到的主要是家庭氛围。好的家庭氛围包括亲情,关爱、支持等诸多情感元素。实际生活中,凡是康复质量高的癌症患者,其背后必然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或社会背景做支持,反之,则依然。道理简单,不再赘述。
上述四点体会被我总结为癌症康复的四大要件。而自主抗癌意识是其中的核心。因为其他三个方面都是围绕着患者进行的。缺乏患者这个主体,一切将无从谈起。因此,癌症患者要想取得好地的恢复,应当强化自主抗癌意识,充分调动自身潜能(
心理潜能和生理潜能),把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极致。
最后,我想说的是:癌症康复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满足。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解救一个癌症病人等于解脱一个家庭。甚至解脱家庭以外的更多人。在当今人类崇尚共生共荣的社会氛围里,我们越来越离不开他人的理解、同情、帮助和支持。相信21世纪的人们,会把癌症康复这项造福人类的善举演绎得更富有实效,更富有人性,使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完美和谐。为了更多的癌症患者早日康复,我愿和所有同仁一道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