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五行静功

标签:
转载 |
分类: 大雁气功功法 |
五行静功是大雁气功的基础静功。它既是五种行功方法,又是练功的五个层次:自然沉气法、默念养气法、调息法、调气散气法、体外周天法。这套静功由浅入深,效应全面,行气自然,主练三丹田、大小周天和阴阳五行,形成整体人体气场,并与大自然沟通,采收天地阴阳精气,并排散人体的病气、浊气,濡养和净化全身。
因为动功结构全面,功力很强,所以基本上取代了其它功派所采用的意导和吐纳;同时也促进了静功行功过程中气机的自然激导和形成。五行静功配合动功修炼,只要一旦松静,内气就生发激导,自然而易练,既可较快地提高功力,又可取得理想的治病效果。此功主治心脏、胸部病症,降肝气,提胸气,升清降浊。此功效应十分全面,它与“前六十四式”动功一样,必须坚持天天练,练的总次数越多,功效越显著。
一、功法
五行静功行功的姿势,取平坐式,坐在凳上前三寸,露出“会阴”(功力上升后,则不受此限),上身与大腿成90°或稍大,大腿与小腿成90°或大于90°,两脚垂地,平行与肩同宽。颈项和脊柱端正,舌舔上腭,牙齿轻扣,嘴微闭,自然呼吸。全身放松,收心入静,双手放在膝部“梁丘”穴上,中指端在迎面骨,大指和无名指按在左右膝眼,小指端按”阳陵泉”,拇指扣“血海”穴,手心空虚,然后运用下述五种方法,练“五行静功”:
按前述体姿,首先双手捧气从头前上方往下方贯气,气沉在下丹田或涌泉穴,接着垂眼帘,眼慢慢往下看,先看鼻尖,再内看膻中,最后内看到下丹田,将双眼轻轻合上,双手回落在前述膝部的位置,开始做功。行功中不意守,只轻松、微弱地以目光内照膻中和下丹田“气穴”,尽量做到“勿物勿我”,排除杂念,逐渐使意念消失,内照停止,进入自然的清净空忘态。内气自然激导,天地气自然收入体内,外气在体内自然循环,最后敛聚收入三丹田。
2、默念养气法
这种方法主要帮助初练静功和在练静功中不能很好入静的练功者,放松入静,进入练静功的状态。为此,在行功初时,采用默念法,默念口诀“功…成…”二字。这二字是道家昆仑派静功的基本默念法,“功成”实际上可激导人体天顶、下丹的上下穴窍的气机。初学者可不管这些窍位的具体位置,会自然出现内气激导的感应。口诀,默念一定遍数(例如三遍或七遍)后,便静坐“脱意”练空。口诀默念要“弱、细、匀、长”,潜音若有若无,切不可音重、意重,也不要追求效果,令其自然产生。
3、调息法
身体姿势与要领同自然沉气法,入静后,采用腹式呼吸,即吸气时,鼓小腹,呼气时收小腹,也可以用逆腹式呼吸法,进入练功状态,在练功过程中以达胎息法为最佳.鼻呼吸时要自然畅通;做到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切忌浅、短、粗、急促的胸式呼吸法。
4、调气散气法
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小周天打通之后,能主动掌握气的运行,方可采用这种方法。此法在五行静功中被用于通经化滞。所谓调气,即丹田和经络气充足之后,把内气、周天气调集到淤滞部位或病区,调气时只须以微弱意念配合轻柔的呼吸即轻松地贯注到该部位。稍停留片刻,再做“散气”,即以微弱意念配合轻柔的呼吸驱散淤滞,或排散病气。化滞可意向淤滞部位周围散化,而病气则须从劳宫和足涌泉穴排出体外。此法,没有一定功力的人,最好不要使用,尤其不要往脏腑调气以免难以散消。
5、体外周天法
体外周天法,也是在五行静功行功的基础上,待内气充实圆足后,进行体内外的气场循环,这是大雁气功一种独特的功法。也是气功的一种妙用。此法须带轻松的意念,进行内外导引。即:利用前三种方法入功,待内气盈足后,用意念导引内气从涌泉放出,从身体前外面上行到百会,从百会收入,使气同时沿任督二脉下行至涌泉(到关元和尾椎后椎分行于两脚前后侧),涌泉排气,百会收气。用意念导引进行数次循环后,气便可自动收放,自动循环,体内、体外形成统一的回路和气场。从涌泉放气谓之“阴转阳”,从百会收气谓之“阳转阴”,即把人体作为“阴”大自然作为“阳”,阴阳转化,使气的质能得以速效跃升。也可以反方向运导,即从百会放气,从涌泉收气,但主要用前一种正向的行气,反向行气只是为了通经使用。
这种内外阴阳互换的功法,较之体内周天功为优,原因是内气与外气相互作用之后,气场得以快速加强,随同外放之气也收进天地之气。这种功可以练收气和排气,加强人体与大自然沟通的能力。此法练功有素之后,还可作对别人“带功”使用。但练此功法须在功力增长,具有扎实功底后才能运用。
二、收功
以上五种方法的收功动作都是:两手合拢,搓掌七次后,用手指或手心揉眼七次,然后双手自然梳头,慢慢睁开眼睛后,两手捧气经过头前上方向上、中、下丹田贯气导引下行,最后收气于下丹田,稍停片刻,方可起身活动。
三、盘腿坐姿势
上述静功除垂腿坐外,还可盘腿坐。
1、散盘(自由式)两腿盘坐,两脚都压在大腿下;
2、单盘:两腿盘坐,一腿盘在下,另一腿盘在上;
3、双盘:既五心朝天,头顶心,双手心,双脚心。
四、练功时间
一次静功练多少时间,没有具体规定,但初学练静功者时间可短一些,一般一刻钟到20分钟左右,随着功夫加深,如果入功后效果甚佳,尤其在初一、十五等宇宙场较强时可以增加练功时间到40分钟左右。如果环境允许,也可以时间更多一些。如果条件不许可,练的时间宁可短一些,以练功后舒适和有效为原则,注重质量而不追求数量。
五、注意事项
1、盘腿自然正坐时,要善于调养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