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陈传刚撰文-谈谈练大雁功如何进功形成气功态效
(2012-08-09 13:02:16)
谈谈练大雁功如何进功形成气功态效应
陈 传 刚
2007.01.20
练功如不能形成气场进入气功态,那就不是练功,只能叫做“练操”和“练舞”,怎样进入功态?各派气功都有自己的练法,大雁功也有自己独特的机制。坚持自己的练法,才是大雁功。然而北京某人搞的那个“前六十四式功法配乐讲解”,不是宗师讲的练法。他们在起式一节加了一个站桩,并且强调了意念活动。说什么“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腿微曲,双手虎口交叉,置于小腹气海,深呼吸三次,每次以鼻吸气,身体拉直,眼光凝聚;以口呼气,放松,两眼微合。吸气百会进入,前通任脉,后通督脉,充实三丹田。放松入静默站”。这里边既有眼、腿的动作,又改变了自然呼吸,更强调了意念导引活动。我们切不谈这组动作是从那里抄袭,拼凑一起的,我要说这不是大雁功,提请大雁功爱好者警惕、注意。
在宗师亲自主持下,出版了三个版本的“大雁气功”,
(即中国体育出版社、湖北省科技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社)在起式一节是完全一致的,都强调了:形松、意静、气平、神凝、即形、意、气神合一的入功式。大雁功从出山以来,直到一九九八年,宗师对如何入功形成气功态,有过多次的明示,但绝不是那位自称全面系统地继承了大雁气功事业的人说的那样。
大雁功是一种自然功,练功采用“清净法”、“无为法”。清净无为即是不用意念导引,脱意练空;坚持正、准、实三原则,(即心正、形准、相实)以及无注(不意守)无为(不意念)无求(不追求)功成于自然。那么,怎样在练功的过程中保持气功态?那就是在总的要求的指导下,在以形(动)练气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练功八法:动静相兼、功中有桩、升降开合、刚柔相济、虚实变化、纳运八卦、悠闲自在、气路畅通。始终保持意念清净,只体会自身放松,形体放松,放松收气,自身气场即可激发外气自然收入。眼平视,在眼前一定的距离凝聚目光,外气自然收入,双眼、头部和丹田等主要气关也收入外气。意随动作走,自然调息,舌舔上腭,并使津液还丹。从入功到收功的全部动作结构,即是体内真气从激发、运导、增强到敛聚的有序运行一个周期。对全身机能产生高度平衡的作用,从而也具有较全面的治病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动作全过程的放松入静,以气运身的四肢百骸运动。请雁功爱好者,深刻体悟宗师讲述的“练静还要练松,练松还要练空,形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道德得道。气贯十指(趾),力贯十指(趾)”三十六字诀的含意。
这三十六字诀,就是指导练功的完美概括。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