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幻不息的绚烂生命——浅论雪莱《云》的意蕴及其体现的“三美”理论

(2012-09-07 00:26:25)
标签:

文化

变幻不息的绚烂生命

——浅论雪莱《云》的意蕴及其体现的“三美”理论

 

 

摘要:雪莱笔下“云”的形象充满着动感,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一首抒情诗诗里行间透露着希望与光明。本文又将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的“三美”理论来阐述《云》的音律美、结构美和诗画艺术。

 

关键词:变幻;动;生命不息;三美

 

一、引言

 

珀西·比希·雪莱( 1792~1822) 是伟大的英国诗人,革命的浪漫主义者。雪莱的诗作纯洁无邪,经常以云彩、山花、流水、飞鸟入诗,用浪漫主义手法赞美民族自由,向往理想社会,鞭挞专制暴政,鼓吹革命思想,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雪莱的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他的以自然为题材的抒情诗往往用一种梦幻的笔调,以种种神奇的比喻,尽情地抒写诗人梦寐以求的未来社会。他笔下的大自然变幻多姿、生机勃勃,显示了不羁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和动人的音韵,与当时的黑暗沉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徐志摩所说,雪莱诗最大的特点是“动”。“雪莱的诗里无处不是动”,剧烈的、有色彩的、嘹亮的“生命的振动”。

《云》是雪莱的三首著名抒情诗之一,作于1820年,正处雪莱创作的高峰期。因为原诗有六节,篇幅较长,因此下面我只在需要时引用某段原文或译文。雪莱诗流行的译文多是由穆旦先生和江枫先生翻译的,而根据老师推荐,我将采用穆旦先生的翻译版本进行论述。

 

二、内在意蕴

 

《云》是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对象来描述“云”的一连串的动作和形态,用拟人化的效果来叙述“云”在一天里和各种自然景象面前的变化。一方面,时间顺序是从清晨的“甘霖”、“晨露”到“朝阳初升”,到“日午”,再到“落日”“黄昏”,然后到“月亮朦朦胧胧走来”;另一方面,“云”一直在经受考验和变换角色,由“阵雨”“露珠”到“冰雹”,再到“白雪”,然后到“霹雷”“闪电”,最后到“水滴”(这些景象象征着英国巨大的反动势力,同时又为该诗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预示着坟墓的来临)。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节奏明快,感情奔放,寓意深刻。尤其是“云”在第六节中说的这么一句话“我变化,但不会死去”,这一句是具有贯穿全文的深刻意蕴的。“云”代表着变幻不息的绚烂生命,即使到最后一刻,“云”被压在黑暗的圆顶坟墓里(坟墓暗指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的自由和灵魂的扭曲现实),“我就不禁对这墓穴暗笑;我会从岩洞腾起来,像初生之子,像出墓之魂,我会把我的墓破坏。”这里的“云”爆发了,和前几节的随遇而安的“云”有了一个截然的变化,突然把气势拉高。在工业革命火热进行时,人与自然的对立,不同阶级的对立愈演愈烈。雪莱通过“云”的呼唤和决心来抒发他一种强烈的要逃离城市、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以寻求解放的要求;他不甘于眼前的束缚生活,他强调精神的独立,理想的自由!《云》深刻地反映了雪莱的启蒙思想,追求民主、自由的叛逆精神。

 

三、音乐美

 

雪来是一位善于用韵和声律的诗人。他的诗常把抑扬顿挫的音节和优美的旋律结合起来,使诗歌具有很丰富的音乐效果,《云》也不例外。从押韵的位置看,押韵主要有头韵、尾韵和内韵等,雪莱的这首《云》就以内韵见长,单数行押行内韵,双数行隔行押韵(内韵,又称中间韵、杭内韵、腹韵,指一行诗内的一个词语与同一行诗行尾的词语或另一行诗中的一个词语之间的押韵)。牛小玲在《雪莱诗作<云>的修辞方法》中就很详细地从句尾押韵、句中押韵和停顿、句首押韵、押头韵、假韵以及音素的选择多方面阐述《云》所体现的音韵美。我以第一节为例,来解释一下它是如何体现音乐美的。

 

第一节:

I bring fresh showers for the thirsting flowers    我给干涸的花朵从海河

From the seas and the streams;                      带来新鲜的阵雨;
    I bear light shade for the leaves when laid,      当树叶歇在日午的梦中,
  In their noonday dreams                            我给予淡淡的阴翳。

From my wings are shaken the dews that waken,       从我的毛羽摇落的露珠
 The sweet buds every one                            唤醒了百花的蓓蕾,
   When rocked to rest on their mother’s breast    等大地母亲绕着大地舞蹈
 As she dances about the Sun                         它们又都摇摇欲睡。
   I wield the flail of the lashing hail            我用冰雹当打谷禾的枷,
And whiten the green plains under                    又把绿野染成白色,
   And then again dissolve it in rain                以后就用雨水把它浸溶,

And laugh as I pass in thunder                       在雷声中笑过走过。

   

单数行中的 showers / lowers, shade / laid, shaken /waken, rest / breast, flail / hail, again / rain 押内韵,它们都是行中间的词与同行尾词押韵。该诗的其他诗节也是如此押韵,从韵律角度看,相当优秀,值得反复斟酌品味。另外,双数行行尾单词 streams / lreams, one / Sun押单音节韵,under / thunder 押双音节韵。其中,“so”“ft”表现了柔和的风声;“ai”“ei”代表了急降的冰雹、隆隆的雷声;“so、no、ro、us”形容阵雨之急、浮云飘忽;“flail、green、plain”发音的跌宕起伏显示出暴风雨的突然到来,并有持续感。这种押韵方式很巧面地利用中间的顿读,使节奏抑扬顿挫,富于变化,郎朗上口,读来和谐动听富有音乐美。而头韵、腹韵和尾韵的结合一起组织成诗的韵律,从而产生了一种别致的美感。

 

四、建筑美

 

和十四行诗比起来,《云》更显得有建筑的外形美感。十四行诗由十四行组成,每行句子长短相近。外形看似一个长方体,四四方方,缺少了动感。而《云》分为六节,每节长短相近,比较匀称。六节放在一起形似一条翻转跳跃的波浪,时起时伏;又如一条蕾丝边,留给读者一丝幻想。即使是译文,不论是穆旦版的还是江枫版的,都是一个特点:对称。长短有致,不至于呆板。单数行长,双数行短,均齐相间,参差中有相同的长短安排,有整殇的美感。长短间隔犹如婀娜的花瓶腰身,又犹如几颗象棋堆叠着,带着一份协作精神。总的来说,动态的,错落的建筑比一块砖头更有吸引力和美感。《云》可比一座比萨斜塔,总是给前人和后人以无限遐想:这塔终有一天到底会不会倒塌?

 

五、绘画美

 

《云》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同时,又运用了夸张、想象、象征、比喻、拟人等等各种修辞手法,使原本只有一个物象“云”的诗,变得绚丽多彩。诗词语言美丽,意境优美,如“花朵”、“海河”“树叶”“冰雹”“绿野”呈现眼前的是色泽鲜明的红、蓝、绿、白。又赋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如第一节)片段一,一片汪洋的河泽,表面泛着淡蓝色,在波光粼粼的河面,风悄然地把水蒸气吹起,一颗颗的不显眼的小水珠直往天空升去,渐渐的水滴多了,它在尘埃的做媒下紧拥一起。不知哪时,突然地,被狂风吹落了吹散了,落下的一部分便成了淅沥沥的阵雨,浇灌着庄稼和绿野……每一段诗句,可以让读者不经意间浮想起如此美妙而动人的画面,编织成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图。这与苏轼评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雪莱将自然界抽象的事物通过其它各种可感官的事物表现出来,增加了诗的直观性和视觉效果,使诗具有画面感。

 

六、结语

     雪莱的《云》译本被收录在《含羞草》和《致云雀》的中间,同时作于1820年。其实,《云》和他者有相似之处,有隐喻、有哲理冥思,更体现出雪莱的乐观主义精神,对未来理想的憧憬,对现实残酷的抨击,生命不息的光辉鼓舞着人民追求斗争的胜利。《云》的三美,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诗人内心的细腻和上天赋予他的无穷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穆旦,2004.穆旦译文集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10—113页

[2]牛小玲,2010.《云》的艺术表现手法——修辞和自然意象.《山花.下半月》.10:130-131

[3]李若飞,2009.弦动诗心——浅论雪来抒情诗的音乐美.郑州航空工管学院学报.第28卷第3期

[4]江枫,2000.雪莱诗歌精选.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第137-140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