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鸿篇巨制铸松兹野史长卷映古今——读《宿松古今纵览》有感石兵

(2025-09-27 09:52:53)
鸿篇巨制铸松兹 野史长卷映古今
——读《宿松古今纵览》有感

石兵

       在信息洪流奔涌、记忆碎片化的时代,为一方水土修史立传,尤其以民间视角、多元笔触去构建一幅完整的地方历史文化图景,其意义远超寻常。廖理南先生倾注心力主编的《宿松古今纵览》(以下简称《纵览》),自2009年破土而出,至今已蔚然成林,五辑煌煌巨册,累计收录文稿四百二十九篇,总字数逾二百五十六万言。这不仅是一套书,更是一座以文字垒砌的、关于“松兹”(宿松古称)的立体记忆宫殿。有幸成为其早期读者,抚卷沉思,深感其价值厚重,魅力独特,可概括为三方面精魂:

一、 包罗万象:民间视野下的地域“百科全书”

     《纵览》最撼动人心的,是其海纳百川的广度与扎根泥土的温度。它打破了传统史志的精英化藩篱,稿源如百川汇海,著者身份多元:既有庙堂之高的缙绅,更有江湖之远的布衣;士农工学商,三教九流,皆可在此发声。这种“众声喧哗”的编纂理念,赋予了《纵览》无与伦比的民间性与生活气。翻开目录,栏目设置便是其广度的明证:“行业风采”记录时代脉搏,“创新发明”闪耀民间智慧,“时事记谈”捕捉社会变迁,“史海钩沉”打捞尘封记忆,“移民建库”承载家国情怀,“民俗乡情”氤氲乡土气息,“文物古迹”诉说岁月沧桑,“风景名胜”描摹山水灵秀,“文学艺术”滋养精神家园,“名人雅士”树立桑梓标杆……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它不追求官方正史的严谨体例,却以近乎“野史”的鲜活姿态,编织出一张覆盖宿松古今社会肌理、文化血脉的巨网,堪称一部由民间集体书写的、充满烟火气的松兹“百科全书”。

二、 血肉丰满:亲历者笔端的信史力量


       如果说广度是骨架,那么《纵览》的真实性则赋予了它鲜活的血肉与灵魂。书中绝大部分文稿,非道听途说,而是亲历者的实录、目击者的证言、知情者的口述。这种“在场感”与“一手性”,构成了其无可替代的信史价值。试举数例:
     《纵览》中陈正友先生所撰《宿松人民的好书记于政宣》,非隔岸观火,而是作者作为见证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铺陈大量生动细节,立体还原了县委书记于政宣主政宿松十二载的足迹与心迹,其勤政爱民的形象跃然纸上,读之如晤其人,感人至深。
     《纵览》所载《宿松磷矿的前世今生》,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饱含复杂情感,记录了一个地方企业从筚路蓝缕到兴衰存亡的全过程,其兴衰史不仅是经济个案,更是时代大潮中地方工业命运的缩影。
      《纵览》吴群弟所撰《血写文章,千秋痛史》,以沉痛而克制的笔调,真实再现了1958-1961年间宿松许岭地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因“大跃进”、“大食堂”、“浮夸风”而酿成的惨痛饥荒。这是来自历史褶皱深处的泣血记忆,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未来的镜鉴,读之令人扼腕长叹,心潮难平。

三、 拾遗补阙:弥足珍贵的“野史”存真


      《纵览》的深远意义,尤在于其存史价值。它并非正史的附庸,而是以其独特的民间视角和丰富细节,有力地弥补了官方史志的空白与不足,保存了大量濒临湮灭的珍贵史料,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矿藏:
      《纵览》吴经传《宿松申报老贫县工作记事》,作者时任县民政局局长、老区办主任,此文以亲历者身份详述申报始末,其一手资料的价值不言而喻,为研究地方扶贫史、民政史提供了关键档案。
      《纵览》周才虎、石思民《建国以来的扫盲教育》,系统梳理了宿松扫盲运动的艰辛历程与显著成效,恰好填补了《宿松教育志》在此领域的缺项,是研究地方教育史不可或缺的拼图。
      《纵览》余灵芝、孙骁勇《宿松工商工作百年回眸》,以宏阔视野梳理工商百年变迁,其史料之翔实、脉络之清晰,堪称地方经济史研究的基石之作。
      《纵览》刘文彬《宿松隶属关系变更》,更是作者皓首穷经、广搜博采、历时数载查档考证的结晶,厘清了宿松建置沿革中的诸多关键节点,其学术价值弥足珍贵。

廖理南先生其人:以生命淬炼的文化丰碑


      《纵览》的诞生与成长,本身就是一曲感人的文化坚守之歌。主编廖理南先生,以一己之志,聚万众之智,为宿松地域文化树起了一座丰碑。他摒弃世俗浮华,“不打牌、不钓鱼、不养花、不养宠物”,将全部业余生命倾注于一事:寻稿、约稿、写稿、编稿、审校、出版。其过程之艰辛,非亲历者难以想象。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先生在与恶疾抗争、历经三次重大手术、身体饱受摧残之际,那份锲而不舍、孜孜矻矻的执着。病榻之上,心中所念仍是文稿的进度与书稿的质量。这已远非“敬业”二字可以概括,而是一种以生命为烛火,照亮地方文化传承之路的赤子情怀。正是这份近乎悲壮的坚持,使得这套承载着松兹千年文脉与集体记忆的巨著得以薪火相传。



结语:长河奔涌,期待新章


      《纵览》五辑,犹如五块厚重的基石,铺就了一条回溯宿松历史、感知松兹文魂的时光隧道。它通过无数具体而微的“大事小情”,生动折射了宿松的世间百态与时代光影,既是松兹大地的集体记忆,也是时代洪流在地方投射的清晰倒影。它的存在,为松兹文化的展示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窗口,为本土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发声平台,其文化功德,泽被桑梓,值得最高的礼赞。
       闻悉《纵览》规划宏远,尚有五辑待出。我们满怀敬意与热忱,期盼着廖理南先生引领这承载着宿松历史与未来的文化航船继续破浪前行。期待后续五辑早日付梓,使这套记录松兹古今、凝聚乡愁文脉的野史”长卷,终成完璧,光耀千秋!
鸿篇巨制铸松兹野史长卷映古今——读《宿松古今纵览》有感石兵

石兵,高岭乡人。1949年出生。1968年应征服现役,十年军旅。1986年取得安徽大学函授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历。1978-2009年,先后任中共宿松县委宣传部干事、秘书,宿松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科员。政协宿松县四、五、六届委员。2004年编成《宿松县计划生育志》。2004--2008年参与《宿松县志》编纂工作,任副主编。2007--2011年,主修第14届宿松《石氏族谱》。2015年受邀主编了《宿松县人民医院志》,2024年参与主编了《宿松县政协志》。(友情链接:130740819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