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湖浮笠洲的传说廖理南搜集整理

(2025-09-25 08:29:27)

龙湖浮笠洲的传说 

廖理南  搜集整理

龙门古镇与龙王劫难

在皖西南的佐坝与九姑之间,如今碧波荡漾的龙湖之下,流传着一段关于龙门镇的古老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并非泽国,而是一座市井繁华、人烟稠密的龙门古镇,数百户人家在此安居乐业,镇内街巷纵横,商贾云集,一派太平盛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某一年,东海龙王在行云布雨时不慎行错了雨令,导致一方百姓遭逢旱涝之灾。玉皇大帝震怒,为惩戒其过失,下令将龙王贬至龙门镇示众。起初,当这条身躯数丈、腰围如斗的巨龙出现在镇中时,百姓们惊恐万状,以为是妖孽降临,纷纷闭门不出。但日子一长,人们发现巨龙虽形貌丑陋,却并无伤人之举,只是默默忍受着惩罚。恐惧渐消,愚昧与贪婪却悄然滋生。不知是何人先起了歹念,竟提议将巨龙杀死食肉,愚昧的镇民们一哄而上,最终将龙王分而食之。

消息传回天庭,玉皇大帝龙颜大怒:“此等凡夫俗子,竟敢弑杀神灵,罪不容诛!”当即下令雨母娘娘率领雷公电母,以滔天洪水淹没龙门镇,将全镇之人化为鱼鳖,以示天威。

雨母点化与斗笠玄机

雨母娘娘领命,心中却生恻隐。她向玉帝启奏:“启禀陛下,龙门镇百姓固然罪孽深重,但其中或有无辜者未曾食龙肉。若一概淹没,恐有失公允,难免伤及无辜。臣请下凡查访,辨明善恶,再行定夺,方可体现上天有好生之德。”玉帝沉吟片刻,准了雨母娘娘所请。

于是,雨母娘娘化作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蹒跚地走进了龙门镇。她挨家挨户地察言观色,多方打听,终于查明:全镇百姓,唯有东门一户张姓人家的母子二人,因平日乐善好施,心怀慈悲,闻听龙肉之事,觉得残忍且不祥,故而坚决未曾食用。

雨母娘娘找到张家母子,对他们说道:“老身见你母子二人心地善良,特来告知一桩大事。此镇不久将有灭顶之灾降临,你母子二人需速速准备一条船只,每日清晨务必前往城隍庙,察看门前那对石狮子。切记,若石狮子的眼睛变为红色,便是灾难来临之时,你们要立刻回家,登船避难。此事关乎你们身家性命,只可你们知晓,万不可泄露给他人,否则,不仅救不了别人,你们自身也将难保。”临行之际,老奶奶从怀中取出一只破旧的斗笠,递给张母,嘱咐道:“此斗笠看似寻常,实则在急难之时或有大用,务必好生收存。”言罢,老奶奶身形一晃,便消失不见了。

母子二人又惊又喜,知是神仙下凡点化,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变卖了家中些许薄产,又向亲友借贷,好不容易才置办了一条不大的木船,停泊在镇边的河湾里。张母心地仁厚,对儿子说道:“儿啊,神仙虽嘱咐不可外传,但眼见全镇百姓即将葬身鱼腹,我心实难安寝。若能将此消息告知众人,救得大家性命,纵使我母子二人因此获罪,死于洪水,也心甘情愿,死得其所!”儿子本也是善良之人,听母亲如此说,深以为然,便将神仙的警示和避难之法,挨家挨户地告知了镇民。起初,尚有部分人将信将疑,但见张家母子言之凿凿,且已备好船只,便也半信半疑地开始准备。

石狮红眼与洪涛骤至

此后,张家儿子便每日清晨前往城隍庙,仔细观察那对石狮子的眼睛。日子一天天过去,石狮子依旧双目青灰,并无异样。镇上的人们渐渐有些懈怠,甚至有人嘲笑母子二人杞人忧天。

终于有一天,当晨曦微露,张家儿子再次来到城隍庙前,猛然间发现,那对原本青灰色的石狮子,双眼竟变得血红血红,如同两盏燃烧的灯笼,在晨雾中透着诡异的红光!他心中一惊,知大事不好,灾难已然迫在眉睫!他不敢耽搁,拔腿便向镇中飞奔而去,一边跑一边高声呼喊:“不好了!石狮子眼睛红了!大水要来了!大家快上船啊!”

镇民们听到呼喊,想起张家母子先前的预警和连日来的准备,顿时惊慌失措。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都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手提肩扛着简单的行李,哭着喊着,纷纷向河边预先准备好的船只跑去。张家母子站在岸边,指挥着众人有序登船,待看到镇上最后一个人也上了船,他们才匆匆跳上自家的那条小船。

就在此时,天空骤然乌云密布,白昼瞬间变成了黑夜。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在头顶炸响,紧接着,狂风呼啸,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如瓢泼,似倾缸。雨水密集得仿佛要将整个天空撕裂,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分不清东南西北。仅仅片刻功夫,平地积水便已深达数尺,汹涌的洪水如脱缰野马,席卷了整个龙门镇。房屋在洪水中摇摇欲坠,随即轰然倒塌,良田被淹没,牲畜被冲走,昔日繁华的古镇转瞬间便化为一片波涛汹涌的汪洋。

斗笠化洲与善缘永续

张家母子乘坐着小船,在汹涌的洪水中随波逐流。四周尽是白茫茫的水浪,偶尔能看到漂浮的家具、树木,以及远处零星挣扎的人影和船只。忽然,他们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凄厉的呼救声:“救命啊!谁来救救我!”母子二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姑娘正紧紧抱着一根断裂的大树干,在浪涛中上下颠簸,随时都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

张母见状,心中不忍,对儿子说道:“儿啊,那姑娘危在旦夕,我们快去救救她吧!”儿子也正有此意。然而,此时他们的小船本就不大,在洪水中行驶已颇为艰难,若再加上一人,恐怕会有倾覆之险。但母子二人皆是心善之人,救人要紧,哪里还顾得上这些。他们奋力划桨,将小船艰难地靠近那姑娘,儿子伸出长篙,让姑娘抓住,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将她拉上了小船。

就在姑娘上船的一刹那,一个更大的浪头猛地打了过来,小船剧烈摇晃,儿子为了稳住船身,也为了保护刚上船的姑娘,不幸被一个巨浪掀翻到船外,瞬间便被汹涌的洪水卷走,消失在茫茫波涛之中。“儿啊!”张母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几次想要跳入水中寻找儿子,都被那姑娘死死拉住。失去了儿子,张母悲痛欲绝,几乎晕厥过去。

失去了掌舵的年轻人,小船在洪水中更加难以控制。那位被救的姑娘,见状强忍悲痛,她自幼熟悉水性,又略懂一些驾船技巧,便主动接过船桨,奋力操控着小船,在波涛中艰难地前行。不知漂流了多久,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小船终于随着水流漂到了一处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段——长河下游。在这里,洪水渐渐退去,露出了浅滩,小船终于得以靠岸。后来,人们便将他们母子(及姑娘)上岸立足的地方,称为“二姑坂”(据说“二姑”指的便是张母与被救的姑娘,或是为了纪念这段奇遇),其地名一直流传至今,就在如今的千岭乡境内。

再说张家儿子,被巨浪卷走之后,他在洪水中奋力挣扎,就在他即将力竭沉没之际,忽然想起母亲手中那只神仙所赠的破斗笠。他虽被冲走,但母亲在匆忙间似乎将斗笠塞到了他的怀中。他连忙摸索,果然触到了斗笠的边缘。危急关头,他将斗笠取出,也顾不上多想,便将其撑开,顶在头上。说也奇怪,那破斗笠一离手,竟骤然变大,如同一叶小舟,稳稳地将他托住,不再下沉。任凭洪水如何冲击,这斗笠化作的“小舟”始终载着他,随波逐流。

不知漂了多久,斗笠载着他漂到了一处洪水尚未完全淹没的土墩之上。更奇的是,随着洪水持续上涨,这土墩竟也随之慢慢升高,始终保持着高出水面一截,仿佛有神灵在暗中护佑一般,使得张家儿子得以安然无恙。洪水退去之后,那土墩便长久地留在了湖中,而那只破斗笠,据说也化作了土墩的一部分,或是融入了这片土地。

后来,人们便将这片由龙门镇沉没而成的大湖,称为“龙湖”;而将张家儿子获救、随水涨而增高的土墩,称为“浮笠洲”——“浮”取其随水涨而不没之意,“笠”便是为了纪念那只救了张生性命的神奇斗笠。龙湖与浮笠洲的名称,由此代代相传,成为了当地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记忆,也警示着后人: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心存善念,多行义举,方能逢凶化吉,善缘永续。而张家母子舍己为人的善良品格,也如同龙湖中的浮笠洲一般,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