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宿松古今纵览
宿松古今纵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34
  • 关注人气: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酒膏馐中的良知廖理南

(2025-06-25 14:28:28)
血酒膏馐中的良知

血酒膏馐中的良知

廖理南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珍馐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成书于18世纪末的朝鲜著名小说《春香传》里的这四句震撼心灵的讽喻诗宛若一把寒光凛凛的匕首,深深刺入十八世纪朝鲜王朝的肌体。将权贵宴席上的金樽玉盘,全然浸泡在民众的血泪之中。
        诗的前两句即似利刃无情划开华丽表象:“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珍馐万姓膏。”金樽玉盘所盛满的,岂是寻常的酒与羹?“千人血”与“万姓膏”的映照之下,贵族们日日饕餮的竟是百姓熬干精血的生命精华!这令人惊悸的隐喻,毫不留情地将社会繁荣的表象撕毁,将贫富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深渊赫然暴露于朗朗乾坤之下——那“膏”与“血”正是上层建筑的基石,当基石在痛楚中呻吟、破碎,则整个殿堂的崩塌便只在旦夕之间。
       后两句更以“泪”为脉络,将对立的两极穿连一体:“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一边是华宴之上烛光摇曳、蜡泪滴落;一边是民间的泪水如江河般汹涌流淌。“烛泪”与“民泪”此起彼落,同时滴落——正是无声的控诉,向世人泣诉着富贵温柔乡与贫寒饥饿窟之间那悲惨的、无法挣脱的共生关系。富贵中人醉醺醺的笙歌越飘至云端,黎民百姓的哀鸣与怨怼也随之升腾而起,直冲云霄!
       品味诗句,我仿佛看见创作者那悲悯的目光如烛火般跳动闪烁。这目光穿透了纸醉金迷的迷雾,直抵无数张枯槁的面容背后。在那个年代敢于说出如此石破天惊之言,非有深广的良知与非凡的勇气不可。这种直面黑暗的精神,犹如寒冬里的星星之火,在历史的暗夜里为世间留下了永不熄灭的一缕光亮。
       烛泪与民泪滴落的声响,穿越了重重光阴,于今日依然令人心悸。这四句诗不仅是昔日朝鲜社会的刻骨图景,更是敲响在每一个时代头顶的长鸣警钟。它提醒着我们:在一切奢华与浮华背后,是否也潜藏着被遗忘的角落?只要世间尚存财富不均的鸿沟,只要尚有失语者的苦泪无声流淌,这血泪铸成的诗句便会在一代代人心灵深处回荡不绝。
       昔年烛火映照下的血酒膏馐,终被诗人的良知置于历史审判台上——它逼迫后世思考一个永恒难题:当个人的享乐建筑于万人痛苦之上时,这“盛筵”不过是一座座缓慢坍塌的祭坛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