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宿松古今纵览
宿松古今纵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34
  • 关注人气: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饮冰热血未冷一一记廖理南和他的《宿松古今纵览》寒江

(2024-12-20 18:59:30)
十年饮冰热血未冷

一一记廖理南和他的《宿松古今纵览》

寒江

       2021年国庆期间,收到来自宿松的印刷品包裹。打开,是两本厚厚的《宿松古今纵览》。翻开散发着墨香的《宿松古今纵览》,理南兄的模样一下子在脑中清晰了。
       屈指算来,认识理南兄整整10年了。2011年国庆,我应邀到宿松采风,夜宿石莲洞森林公园。夜静时能听到潺潺山泉,睁开眼能看到松鼠在窗前跳跃。到宿松的第二天清晨,我在山林间捡拾了几枚松果刚回到住处,神交已久的理南兄来访,并给我带来两本他自己编撰的《宿松古今纵览》第一、二辑。那个清晨,沐浴在霞光下,我们坐在亭前石凳上一杯清茶话古今,相谈甚欢。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十年。
      十年的岁月长河,每个人都在经历。我不知道,在这十年中理南兄究竟经历过多少事情;但我知道,在这十年中有两件事一定对他影响至深。一是抗癌,一是诉讼,且两件事情交织而成。
      在我们相识的第二年,理南兄被检查出直肠癌淋巴扩散肺部转移。知道自己病情后,他第一就是担心。担心自己正在编辑的《宿松县志勘误拾遗》尚未完稿,如果《宿松县志勘误拾遗》不能完稿,一部花了纳税人近千万元才编写完成却错误百出的《宿松县志》如何面对宿松的后世子孙?知道自己病情后,他第二就是遗憾。遗憾自己为了宣传宿松,曾立志要自费为家乡编撰十辑的《宿松古今纵览》,如今才出版了两辑。
      为了这份担心,他顾不得思考自己身体能不能承受,在40天的时间内连做二次手术;为了这份担心,他顾不得化疗期间的痛苦,争分夺秒审校书稿,抢在第三次手术前将《宿松县志勘误拾遗》成功出版。
为了没有遗憾,为了完成为家乡编撰十辑《宿松古今纵览》的心愿,他信心百倍积极配合治疗,坚持手术治疗的同时寻求中医的帮助。最终,在2017年的一次复查中,医生高兴地告诉他,他身上的癌细胞完全消失。他以自己的信念和乐观战胜了病魔,才有了《宿松古今纵览》一辑又一辑的成功出版,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使命和心愿。
      重点说一下诉讼的事吧。
      诉讼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在2014年3月。正是理南兄刚做完第三次抗癌手术,等待3月底拆线的时候。就在这特殊时期,一场漫长的名誉侵权案诉讼开始了。原《宿松县志》主编向法院起诉他(廖理南是《宿松县志》副主编)在编辑《宿松县志勘误拾遗》期间,所编发的内容和文章有辱自己的名誉,要求理南兄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失。
       收到起诉状后,理南兄在疾病中艰难答辩,一一说明事情原委。说明原告从其所著文章中抽出几个词,脱离文章的原始意境,断章取义,无中生有。修县志本来就是一个严谨的事情,工作中的意见分歧,学术争鸣中的观点碰撞,本是无可厚非。因为主编的一意孤行,才导致所修的《宿松县志》出现了太多错误。为了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自己才组织60余人,没要政府一分钱的投入,自费牵头编辑了《宿松县志勘误拾遗》。该书的出版只是对《宿松县志》中的错误一一修正,怎么能说对原告造成伤害和名誉侵权了呢?
      尽管理南兄有诸多证据和理由能够说明,他阐述的只是学术上争议问题,纯属学术批评范畴,无名誉侵权事情发生,但宿松县人民法院还是做出了"原告要求赔偿10000元精神抚慰金过高,本院酌情支持赔偿精神抚慰金1000元,案件受理费用500元,原告承担200元,被告承担300元,驳回其它诉讼请求"这种类似各打五十大板的判决。
      按我们常人的思维,赔偿1000元就给1000元吧,反正金额不多;按当时所属法院副院长的说法,你编辑出版了《宿松县志勘误拾遗》,在宿松引起一定反响,给1000元钱就当息事宁人吧。但理南兄是个眼睛揉不进沙子的人,在他眼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认为这样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然后,上诉,调解,裁定;又重审,终审,维持原判;申请再审,再裁定,到最高法院、最高检上书,安庆市人民检察院受理,到最后的不了了之。而这一折腾,就到了2019年,5年多的时间就在这个诉讼事件中过去了。
       闲聊的时候,我曾经多次想和他说,为了这个事情,消耗着自己病中虚弱的身体,值得吗?但,我知道,我不能说。我知道,这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则,就如他书桌边的那个座右铭匾额:存正心,立正念,讲正气,行正道,做正事,成正果。我知道,他是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坚持着做。我更知道,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会为了自己。就如在这场马拉松式的诉讼中,他写下《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等相关文章,在万余字的文章中,他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一一疏理,然后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寄给相关职能部门,造成了很大影响,推进了法制建设。我说,我欣赏你这蚍蜉撼大树的勇气,但是不是也有螳臂当车之嫌?他说,我言行光明磊落,不为己私。事就摆在这里,理就摆在这里,法就摆在这里。我不说,他们怎么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他身上我分明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位卑未敢忘国忧的崇高情怀。理南兄对于社会,对于历史,这种不仅有着批判意识,而且具有超越同时期大多数人的思想素质,令我敬佩。
       对于理南兄之所以秉持这个理念,我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犹记得,刚认识理南兄的那些日子。我们一块出去采风。每当需要过马路的时候,他一定要走斑马线。有时候道路上明明没有来往的车辆,而斑马线却在几十米之外,他都要坚持从斑马线上过马路。他说,交通法规就是这样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遵守呢?
      还记得,理南兄早年曾经在一所学校从事教育工作。那个年代,宿松人民的生活条件还是相当艰苦。但当时的学校领导找着理由乱收费,然后用公款大吃大喝,恣意挥霍。在理南兄劝诫无果后,有一次硬是闯到酒店中他们的酒桌前,掀翻了他们的桌子,并向上级部门实名举报。
       还记得前段日子,我和理南兄闲聊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我说,我们这里一个汽车公司老总因为业务上的事情安排请客。饭后,他委托我帮他垫款结帐并开具发票。谁知,过了一段时间,我问他要钱的时候,他开始说没钱,后来又说吃饭 AA 制吧,谁的钱你去问谁要。理南兄一下就火了,世上哪有这样道理?如果是我,我一定先礼后兵,直至把他骂出原形,然后教会他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说,反正业务和人格受影响的是他,我又何必去教他这些道理呢?理南兄说,这是你的做法,我不会这样。我要为社会环境的净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当这时,我就想起了理南兄年轻时"面对邪恶,敢于不惜用鸡蛋碰石头"的侠肝义胆、壮志豪情。是的,我只是看重个人独善其身的修养,理南兄却有兼济天下的大胸怀。这点,我是不能和他相比的。
       打开两本厚重的《宿松古今纵览》,这是理南兄曾经送我的第一、二辑的续编,这是他在经历过诉讼事件和漫长病痛折磨后的初心不改的真实体现。《宿松古今纵览》是一部关于宿松的百科全书,宿松的名人故事、先贤佳话在书中记载;宿松的自然风光、乡土人情在书中呈现;宿松的时代发展、大好蓝图在书中描绘。她关联宿松千百年千百人千百物事风情。他的创意、实践和充实丰富的内容,在中国方志界一枝独秀。通过《宿松古今纵览》,一个悠久历史的宿松,一个人才辈出的宿松,一个富饶美丽的宿松,一个真实可信的宿松就展现在了人们眼前。而这,如果没有一份对宿松这片土地的谙熟和深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安徽省青年干部学院党委书记胡佳题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能够坐下来写文章的人,难以有这种组织、号召能力;有这种组织、号召能力者,难以坐下来静心写文章。而理南先生让我震惊。
       在《宿松古今纵览》中,你可以看到许多从宿松走出去的贤达人士给《宿松古今纵览》题词和贺诗。他们有主政一方的大员,有戍边卫国的将军,有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才俊……而这些,都是理南兄这些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不辞辛劳向他们宣传宿松,宣传家乡,并期待他们有时间回家乡看看,共同推动家乡发展的结果。比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题:自喜轩窗无俗,亦知草木有真;比如,《语文新苑》杂志总编辑、芜湖一中副校长蔡澄清题:作为故乡人,纵览古与今。深深怀敬意,更觉故乡亲……
      翻阅厚重的《宿松古今纵览》,从中你可以读到理南兄位卑未敢忘忧国、权轻却重桑梓情的人格情怀。他从教时,积极探索创编了《习作评点》报纸,培养宿松孩子们的文学兴趣,他的工作,得到了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委员会陈贤忠主任的高度评价;他到县志办公室后,不遗余力办《县情研讨》,编《理南文论》弘扬宿松文化。为了宣传家乡,他又个人赔上时间,赔上精力,赔上劳累,赔上金钱,不计个人得失编著了一辑又一辑《宿松古今纵览》。基于这些,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朱文根先生曾给予他由衷的赞扬。所以,在参与编撰《宿松县志》时期,他才能坚持真理和真实。在自己实在没有能力改变《宿松县志》存在错误问题的时候,又自己出资出力去编写《宿松县志勘误拾遗》。
       理南兄年长我多岁,而今已过花甲。但他的充沛精力和无限活力,却让我一直望尘莫及。理南兄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但照亮我的不只是他锃亮的脑袋,更是他的信念坚守和人格魅力。十年岁月,虽然其中历尽艰难,理南兄依然热血未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坚守自己的初心,做着纯粹的自己。
       就让我的文字在理南兄的一段自述中结束吧:
      大概是因为有"聪明绝顶"之说,所以世人总认为秃者多智。我虽然也秃,却是多痴。我于国痴爱,于民痴情,于事痴真,于己痴信;更突出地表现在不合时宜地说真话,吐真心,倾真情,干真事,求真理,做真人。 

十年饮冰热血未冷一一记廖理南和他的《宿松古今纵览》寒江

江,安徽凤台人。第一届"淮南子文学奖"获得者,系安徽省作家高研班学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书画研究会理事。曾任湖南省《边缘文学》总编辑。和他人合著青少年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心态故事》,出版个人小说集《一个人走走停停》;主编《中国网络文学精品集》《这些年的故事》等多部图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