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宿松古今纵览
宿松古今纵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34
  • 关注人气: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军事栏目不应该歪曲阉割篡改历史廖理南

(2024-04-18 16:38:15)
标签:

文化

  央视军事栏目不应该歪曲阉割篡改历史廖理南

       2024年4月4日央视军事栏目的关于宿松一家三烈士的视频,我曾提出过五点批评意见{央视军事2024年4月4日的《一家三英烈  “爸,您的遗愿终于实现了……》视频,存在多处不严谨或失实问题。

      一,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全线横渡长江时,宿松人支援、参与渡江的情况不应该不说。

      二,解说词“驾着数万条木船支援战斗“,严重失实。

      三,在讲到宿松人舍生忘死支援解放军渡江的动力时,说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不是过于肤浅和幼稚?当时,制度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等三座大山的剥削压迫等,才是根本吧!

      四,三位烈士不是现在才认定的,烈士陵园英名墙上三位烈士的名字也应该不是徐学立副主任让刻上去的,“父亲的遗愿“,宿松县委政府早己帮他实现了,怎么能说是“成了这家几代人的痛“呢?

       五,宿松人靠船营生,仅仅是湖区一带的渔民,宿松人不赖船营生者更多。

……

       治史,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治史者,不能歪曲历史,也不能阉割历史,更不能篡改历史。}

       这里特别把我们县原党史办主任何素光先生写同一内容的文章[见《宿松古今纵览》第六辑(未付印)]分享给大家。让关心这段历史的朋友们能了解到当时的真实情况(附:何素光先生原文于下)。


               宿松人民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


                 何素光(1934·9~2014·1)


      1949年3月28日,县城解放。4月4日解放全境。第二野战军陈赓兵团(第4兵团),第13、14、15各军沿大别山南下,迅速推进至沿湖枫树嘴、石庙嘴、别湖嘴、座湖嘴、许家岭等前沿阵地。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中共宿松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界人民,立即展开了渡江战役的支前工作。首先在城关、陈汉、二郎、凉亭、程集等处设立兵站,动员群众组织供应、向导、运输、担架各种服务站(点),征集民工3万多人,输送大米205.3万斤,食油1.8万斤,食盐19.5万斤,柴草239.3万斤,雨具1.68万件,军鞋19.12万双,保证了大军后勤物资的充足供应,使大军迅速顺利推向前进。

       当时国民党溃军退守江南,利用长江天堑负隅顽抗。他们把沿江环湖地区民间大小船只,一齐掳抉到彭泽、湖口和黄梅严家闸等地控制起来,阻止解放大军渡江。湖区广大船民,却暗中将船只装上泥土,凿沉到湖底或驶向偏僻湖汉掩蔽起来,等渡江大军一到,即争先恐后,打捞沉船,并组织船户配齐水手,踊跃参加渡江主攻作战。

       4月15日,全体船员奉命随船开往套口至华阳沿线,实行战前练兵。为避免敌机轰炸,白天分散隐蔽,晚上集中演习。20日练兵胜利结束,即时将参战船员姓名,住址逐一登记,并按船只大小进行编组排队。挑选44师130团和131团担任先遣军第一梯队。总任务是:从华阳口起航、抢渡江险,攻占对岸国民党残军刘汝明部429团所防守的香山、黄山阵地,保证后续主力部队胜利渡江。 

       4月20日15时,前线指挥部宣布进军命令。17时,先遣部队登上了船,各船编为水手、火力、观察、爆破、救护各组,作好战斗准备。20时,船队已静悄悄驶出了华阳河口,分两队排开。21时,一声起航信号发出,万炮轰鸣,千帆竞发,船工奋力摇桨,迅速向南岸飞驶。正当船到江心,一颗照明弹从空中滑过,照得如同白昼,对岸敌人的枪炮也同时响了起来,船队冒着越来越密集的弹雨飞速前进,正在距离南岸不远的地方,忽然许岭船民李恒高中弹牺牲;他的弟弟李启高在他身边摇桨,一声没哭,急忙抢过哥哥放下的舵,扶正船向,继续飞进。突然又一颗子弹穿过李启高的胸膛,弟兄俩都牺牲了。这时,腿部已负重伤而仍在奋力摇桨的侄儿李开金,立即赶到2位叔父遗体旁边,接过船舵,顶着弹雨继续前进,一颗罪恶的子弹又打进他的腹部。他仍紧抓船舵不放,大声呼喊邻船民工刘精华,求他带着自己的船一同前进。在刘精华顶着他的船尾前进时,他才松开紧握船舵的双手,含笑倒在二位叔叔的身边。这时,船队已纷纷靠近江岸,一阵冲锋号响,强大的解放军象离弦的箭簇,迅速占领了敌军前沿阵地。全县出动民船1077艘,船工2001人,他们在枪林弹雨和惊涛骇浪中,不怕牺牲,日夜奋战,将十几万解放大军的指战员和武器装备以及军需物资,从长江北岸载运到南岸,不到两天时间就胜利完成了任务。参战船民献出宝贵生命的27人,英勇负伤的62人。

        宿松人民为支援大军渡江作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廖理南注: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松涛》《专题篇》161页 祝平凡 撰《宿松人民支援渡江战役》更详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