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张振华先生和他编著的《松兹琐谈》廖理南

(2017-02-23 21:41:11)

浅说张振华先生和他编著的《松兹琐谈》

  廖理南

      
        
       在以人为中心的时空中,无论世间万象如何纷繁复杂、发展变化,能够沉淀下来的,人的思想精神和事业成就永远都会是重要内容之一。张振华先生和他编著的《松兹琐谈》及他与笔者深厚的情谊是我近年来这方面感触很深的,笔者今天就想说说他们。
     
        张振华先生这个人
        
     张振华先生1954年12月出生于孚玉镇,为安徽省考古学会会员、省博物馆学会会员、安庆市钱币学会理事、宿松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先后在《中国文物报》《文物研究》《中国科技博览》《基层生活》《元瓷之珍》《南方文物》《安徽文博》《安徽文化周报》《安徽省文物志稿》《安徽地方志》《志苑》《炎黄春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和著述数十篇。他是一个为人重情仗义、治学严谨精细、 生死坦然面对的难得之人。
       
        为人重情仗义
        咱俩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我在实验小学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他每天接送上学的孩子媛媛时,有过一面之缘。90年代早中期全国风行气功,我们都是爱好者。相交相知则始于2009年。当时我编著的《宿松古今纵览》(首辑)向他约稿,他因该书内容宽泛无边、文章参差不齐而没有应允——因为此前的文章非CN刊号的报纸杂志不发。后来他理解了该书的宏伟架构、同意了我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同台共舞的意见、共鸣我的“六真*观点,并感受到我的憨厚为人后,该书第2辑,欣然赐稿5篇。要知道,《宿松古今纵览》前期组稿很困难,不少人不理解、不懂得、不重视。他能够这样做,是给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随着我编著《宿松县志勘误拾遗》等工作的接触交往,他了解到我工作上敢于较真而生活上较为随和、做事愿意负责而碰到困难从不畏缩推诿,思想观念超前而行为实践不逾规矩等品性后,情感越来越融洽,共同的话题也越来越多。2012年12月我查出直肠癌淋巴扩散肺转移后,他牵肠挂肚,经常问寒嘘暖。在我第二、三次手术之中进行的第4次化疗出现恶心呕吐、九天没有进食的严重反应时,他告诉我让医生用药时加进岩舒、参麦*,从而帮助我度过了化疗痛苦的鬼门关。2015年4月他查出癌症,咱俩不时在一起交流切磋,互相鼓励。我凭着自己的经验,多次提醒他不能满足于早期的用药效果,千万要考虑到生命线是单程的,一定要用中药巩固效,进行双保险、多保险。直到去年11月30日,他坦然达观地向我托付后事。这种至纯至真的患难与共的情义,我们从媛媛今年2月11日早上8:09分发给我的微信中也可以看到:“万分感谢老师!在爸爸这个时候他只想见您,说明您给了他多大的精神支持和关心帮助。”
       在此有必要多说一句的是,也有人感觉到振华先生古板固执,其实这正是他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可贵之处。
      
       治学严谨精细
   这个话题,下面的三件事足可以说明。
       1、去年12月他抱病在床,我提到他编的《宿松籍历代举人及所任职级一览表》中“191 清·光绪29年 1903年”有误时,他硬是强撑病体,查找资料,据实更正为“196 清·宣统3年 1911年”。
       2、他让我帮助整理出版《松兹琐谈》的书稿上,书名之下原是署“张振华著”。但三天之后,他专门找到我郑重其事地说,“书中不少文章只是起了搜集、整理、采编的作用,并没有著,只能讲是张振华编著”。
       3、逝世的前三天下午,我去看他时,他盯着我问:“黄山书社张向奎主任问我,某知名历史学家在写宿松古称时,习惯用“松滋”,这是为什么?”我回答道,“这个问题,你已在《松兹琐谈》中讲得很明白。知名历史学家并不一定清楚某特定地域的地方历史。”听完后,他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生死坦然面对
    当初查出癌症时,他让医生实话实说。当医生跟他分析到实际情况时,他淡定从容,镇定自若。他跟随行的妻子、孩子讲,我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问题,我根本不信医生认为我只能活两个月的估计。后来大概是2015年7月他从上海化疗回城后曾私下跟我说,当时一起查病的另外两个病友,确如医生所言于五、六月先后离世了。2016年11月30日他下班回家时咱俩同行的路上跟我讲:“医生说我只能活2个月,我已活了近20个月,如果真的不行,我也很坦然。我爷爷只活了53岁,我父亲活了55岁,我已活到63岁了。最近病情恶性发展,所有药都好像不起作用,看来,我真的要走了。刚才在办公室托付你帮助完成我编著的《松兹琐谈》整理出书的事,到时只有劳你操心了。”去年12月开始,他实在坚持不住,卧床了。家人、亲友们都劝他住院疗养。他说,医院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去了以后,无非是打打针,吊吊水,无谓地浪费了紧缺的医药资源,我还是不去。他并劝说家人正确面对客观的现实,各自过好日子,搞好工作。他多次让我代表他谢谢那些打算去看他的、曾经一起参与过家乡历史文化工作的朋友们。他说,大家要是来了,也没办法解除我的病痛,让朋友们添麻烦,太没必要。
    面对死亡视为平常,这为真正的儒家精神。我还要说什么呢?我还能说什么呢?
    
    松兹琐谈》这本
     
    松兹琐谈》是张振华先生心血结晶的重要部分,它精选了文章40篇,内容涵盖了宿松历史上的名人、要事和他自己对相关人、事、景、物的认识、看法等众多方面。全书材料翔实,叙述精准,主旨清晰,行文流畅,是一本浓缩了本土历史文化的难得的珍品读物。透过字里行间,人们不难窥见出编著者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
       
    以一人之力做官家之事
    松兹琐谈》里,无论是《建置考析》《名人传略》,还是《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抑或是《白崖古寨》《史海钩沉》,这些关乎家乡历史文化文物考古方面的官事公事,应当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面组织人员收集材料,考察核实,调研走访,撰稿成文,编辑出版。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切都由振华先生独揽起来——包括他自己省下治病的钱用以出书。
      
    以一己之心激万众之情
   松兹琐谈》中,陈武的英名,周本的智慧,罗遵殿的清廉,段光清的谋略,无不表现出这片热土上人才辈出;启秀寺的秀峻,白崖寨的巍峨,古戏台的精妙,苟迩桥的沧桑,充分展现出宿松大地上瑰宝绮丽;昭明石刻的浅析,仁寿王碑的考证,太平天国战事的实录,松兹历史文化的述略,瑰丽奇幻地呈现出家乡变幻的世情风云……
    振华先生揣一颗赤子之心,任劳任怨、殚精竭虑在浩瀚的书海中采撷出如此众多的典型鲜明的人事景物,激发出家乡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壮志豪情。
      
    以一手之实息世论之争
    松兹琐谈》对”松兹“”松滋“之演绎嬗变、宿松建县到底始于何年、”斗米斤鸡案“的主人归属、黄梅戏《打猪草》的原始故事起于啥时何处等众说各异的诸多问题都分别作了有根有据的解说,止息了学界和大众在这些问题上旷日持久的争论。

       中国诗歌历史上,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名垂青史;
    宿松文史画卷中,张振华的《松兹琐谈》将会永远闪耀辉光。


       张振华先生与笔者的深厚情谊
     
      我工作和事业上的真诚朋友、为宿松历史文化、特别是文物考古工作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张振华先生于2017年2月19日凌晨四时辞世了。当我从媛媛的来电中获悉她爸爸的这一不幸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 这噩耗,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振华先生2015年4月检查出肺癌晚期时医生即预言,患者生命只能维持2个月左右。而他硬是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撑持了22个月。去年11月30日他电话找我到他办公室,讲到近来视力骤降、头痛心闷、气喘咳嗽、神衰力竭等不良状况。他晓得自已病入膏肓。因而才有上面所讲到的生死托付。在他卧床的月余时间,我几乎每天去他家看望他,发现他服用了女儿根据我微信朋友提供的信息购买的第二代分子靶向药后,症状明显好转:遏止了气喘咳嗽,减轻了头痛心闷,而且可以正常睡眠饮食。更何况18号中午的交谈,他一切表现正常。我满以为他尚有一段时日。殊不知,生命脆弱,现实冷酷,振华先生竟真的与我们阴阳两隔了。
       
         人影,浮现在眼前,经久不去;书稿,摆放在案头,烙印心中。
  《松兹琐谈》飘香,振华先生千古!

   2017年2月20日


     

          *六真:“说真话、吐真心、倾真情、干真事、求真理、做真人”。
  *1998年张振华先生曾经亲历过他妻子博弈直肠癌并总结出了战胜癌症的成功经验,因而有此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