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新闻网2011年12月26日讯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宿松籍纳米专家李亚栋顺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我县历史上首位“两院”院士。
李亚栋1964年出生于我县孚玉镇玉龙社区,现任清华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他1982年至1986年,在一家很普通的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读化学专业;毕业两年后,1988年考入中国著名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读硕士研究生,199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1995年至1998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名师钱逸泰教授。1998年入选首批清华大学“百人计划”,1999年3月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至今。
李亚栋教授获得多项重要奖励。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他指导的一位2004届博士王训也获得了该项奖励。笔者听过他对清华博士生新生介绍科研经验,他说:[从时间上讲]自从他从西北大学考入清华大学李亚栋博士生后,李亚栋的声名不断上升。)同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2001年,他的博士论文“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截止2007年他指导的博士已有三人。获得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他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02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功能化及其应用”获教育部创新团队资助。
李亚栋教授担任美国化学会《无机化学》(Inorg.Chem.)杂志顾问编委,国际《材料研究快讯》副主编、《材料研究学报》责任编辑。
十几年来主要从事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专项项目“新型无机单晶纳米管、线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无机功能纳米结构的化学控制合成”与“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等课题。近几年来,在国际一流的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为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问题的成功解决奠定了技术基础,在纳米材料应用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更进一步拓宽了纳米材料可能的实际应用领域,对推动纳米科技从基础研究走向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中国乃至世界纳米材料研究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聘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