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雪南极情
风雪南极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37
  • 关注人气:4,0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山生活》周刊结束语

(2011-11-27 10:42:18)
标签:

钢结构

昆仑站

吊运

中山生活

杂谈

20111126日星期六   气温 -53  风力 23

28次南极考察队随雪龙船已经顺利通过西风带,目前已经进入南极大陆外缘的浮冰区航行,预计30日可以到达中山站附近海冰区。还有328次考察队就要来到中山站,我们的队员们在期盼的同时抓紧时间做最后的迎接准备工作。

今天收到28次考察队的传真电报,在肯定我们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还希望我们将昆仑站储存在中山站的二期工程钢结构从钢架上吊运至平整场地,并穿好钢丝绳,便于直升机到站后直接吊运到内陆冰盖出发基地。收到传真后,我们马上进行了部署,组织队员进行了吊运钢结构的准备工作。

这些钢结构还是今年年初度夏考察结束时,从内陆出发基地吊运到中山站储存的,我们为了这些钢结构在冬天的时候不被积雪掩埋,就吊运到运输油罐的钢架上摆放。经过一个冬天下来,中山站下广场的积雪达到34米厚,而摆放在45米高钢架上的钢结构没有受到一点积雪的影响,看来我们当初的决定非常正确,否则这些钢结构现在要从积雪中挖掘出来又要费很大的劳力。

吃完午饭,我们组织5名队员去吊运摆放在钢架上的昆仑站钢结构。首先用汽车吊把钢结构吊下来,较轻的钢结构通过装载机运送到下广场推铲出来的堆场上,重的钢结构吊放在雪橇上,再用雪地车拖运到堆场。

经过一下午队员们的努力,摆放在钢架上的昆仑站二期工程钢结构全部吊运到下广场的堆场上,并在每捆钢结构上穿好吊装的钢丝绳,方便直升机直接吊运去冰盖内陆出发基地。

我们27次中山站越冬考察队员编辑的《中山生活》周刊到昨天为止已经编辑了38期,昨天的第38期也是我们的最后一期。《中山生活》从3月份开始编辑以来,陪伴我们度过了38个星期,是我们中山站越冬队员在南极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昨天我为《中山生活》周刊写了结束语,在这里也摘抄一下:

27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队员创刊的《中山生活》周刊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编辑出版了38期,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对《中山生活》的一路陪伴,也感谢大家对《中山生活》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走过了非同寻常的38周南极越冬生活。

回想2月底在第27次度夏考察队随雪龙船撤离中山站而只留下我们越冬的17名队员时,大家的情绪跌入到谷底,为如何让我们17名队员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南极冬天和实现我们提出的“快乐越冬、和谐越冬”的方针让我们费劲脑汁,《中山生活》周刊的出版,让我们在南极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今年的南极越冬生活中,《中山生活》一路陪伴着我们,陪伴我们进入南极的极夜到迎来了新一轮曙光,从新一轮曙光再进入南极的极昼。在这38周中,《中山生活》和我们一起经历了南极的狂风暴雪和天寒地冻、和我们一起欣赏了南极的绚烂极光和秀美景色、也和我们共同享受了南极的那份宁静和安逸。

《中山生活》是我们27次越冬考察队员在南极中山站越冬生活的真实写照,17名队员风雨同舟,战胜了风雪南极的严寒、忍受了漫长的极夜、克服了远离亲人朋友的孤单,让我们度过了在南极越冬生活中不平凡的每一天。17名队员用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用我们的行动履行了“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17名队员恪尽职守、团结拼搏,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不畏艰难的钢铁意志,战胜了越冬考察期间的一切挑战,出色完成了越冬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迎接28次队到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如今,《中山生活》到了停刊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我们难忘在风雪南极的《中山生活》。《中山生活》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在南极越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快乐和欢笑、也有辛酸和眼泪。在南极一年的越冬生活经历增加了我们的阅历、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一段极其珍贵的经历。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中山生活》的鼓励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您们的鼓励和支持,才让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并顺利走完了一年的南极《中山生活》。

 

吊运钢结构

《中山生活》周刊结束语

《中山生活》周刊结束语

《中山生活》周刊结束语

《中山生活》周刊结束语

《中山生活》周刊结束语

《中山生活》周刊结束语

《中山生活》周刊结束语

《中山生活》周刊结束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