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星期二
晴间多云 气温 -20— -14度 风力
6—7级
今天中山站上空的太阳还是露面了,可刮起了6、7级的大风,地吹雪弥漫着站区,地上的积雪在随风疾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明显。走在外面,风雪直扑脸面,让人感觉特别寒冷,也不敢在外面多呆。
中午吃饭时老王问我,明天的《中山大讲堂》你讲什么内容,才让我突然想起明天轮到我讲课。吃完午饭我就匆匆着手准备明天的讲课内容了,想了半天不知讲什么内容好,后来想想还是给大家讲讲我国的极地考察船——雪龙船,因为我在雪龙船前后工作了10年,对雪龙船的一切比较了解,准备起来也方便好多。
雪龙船是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建造下水的极地运输船,我有幸参加了1993年年初去乌克兰把雪龙船接回祖国的这个光荣任务。雪龙船总排水量21250吨,船长167米,宽22.6米,满载吃水9米,最大续航能力为12000海里。最大航速17.9节,抗风能力为12级以上,能以1.5节的速度连续破1.2米厚的冰(含20cm的雪),核定乘员120人。雪龙船是乌克兰建造的北极补给船,我们把雪龙船接回上海后,经过了初步的改造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随后我在1994年随雪龙船参加了雪龙船的首航南极暨我国第11次南极考察,南极考察回来后雪龙船在1995年又进行了改造,在原来的1号货仓上面加装了3层建筑,有实验室、餐厅和考察队员住舱,并加装了科考设备,使雪龙船的科考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在2007年,雪龙船又经过了“十五”能力改造工程,这次改造让雪龙船焕然一新,把雪龙船主甲板以上的上层建筑全部割除重新建造,更换了驾驶系统,机舱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新增了实验室和各种考察设备,把雪龙船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改造后的雪龙船拥有先进齐全的导航仪器设备和气象观测设备,为船舶的安全航行和科学考察提供安全保障。全船拥有:数据处理中心、低温样品库、低温培养室、洁净实验室、海洋生物实验室、海洋化学实验室、地质实验室、CTD绞车、生物绞车、地质绞车及EK-500浅剖仪等200多平方米的8个标准实验室和基本实验设施,为极地科学考察需要提供服务。另外,雪龙船还备有三条工作小艇和一架直升机,除了完成极地运输外,还可根据需要为科考提供全方位的立体服务。
改造后雪龙船的生活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在船上的生活区设有游泳池、健身房、图书室、洗衣房,多功能厅、酒吧、邮局、贵宾接待厅、招待餐厅、二个大餐厅、多个会议室等,为考察队员海上工作、生活、娱乐提供方便。
从1994年雪龙船参加极地考察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14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任务,为我国的南北极考察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我国极地科考的后勤支撑和科研保障平台。
目前雪龙船在上海检修维护,准备11月初从天津港出发执行我国的第28次南极考察任务,我们在南极考察站上的越冬考察队员盼望着雪龙船早日到达南极,送来接班的越冬考察队员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也盼望着雪龙船早日把我们从南极接回祖国。
在南极冰面上的雪龙船





雪龙船船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