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星期三
晴 气温 -21—
-14度 风力 4—5级
昨晚中山站变晴了,晴朗的夜空中繁星在闪烁,明亮的月亮也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午夜12点夜空中出现了亮丽的极光,先是在西南方向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极光带,随后极光越来越多,半个夜空中都布满了极光,昨晚的极光都是淡绿色的,虽然不够绚丽多彩,但形状变化多端的极光还是让我们叹为观止,不到一个小时极光就退去了。
今天白天中山站继续保持晴朗天气,上午我本想早点去高空物理观测栋等待拍摄日出过程,可被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耽搁了,快到中午12点了我才抽身匆匆赶往高空物理观测栋,在去的路上已经看到阳光照耀在站区西南方向的西南高地上,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我快速登上物理观测栋的顶层露天平台,往北方海冰面上看去,看到红红的太阳已经在远处的大冰山上露出,发出耀眼的红光,看看时间已经是中午12点了,这也是太阳今天升起来的最高位置,不一会太阳就会落到冰山下。
我在物理观测栋的顶层欣赏着这久违的火红太阳,心潮起伏,为太阳带来的美丽光亮高声欢呼,我想只有经历了近二个月极夜的人才会有那种紧迫想见太阳的冲动,看到太阳才会有这种心情上的激动、也才会懂得太阳的珍贵。回头望着被太阳光照耀的整个中山站站区,感觉站区明亮了许多,也充满着朝气,一扫极夜期间站区的阴暗和沉闷,太阳为南极中山站带来的光明和生机。
下午3点每周三的《中山大讲堂》继续开课,今天由杜玉军为大家讲解《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运动》。杜玉军来自武汉大学测绘中心,他在中山站的考察任务就是GPS跟踪和验潮站的工作。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是测绘学的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杜玉军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地球的内部运动等知识。
并通过他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他在中山站的工作内容和意义。中山站的GPS跟踪站是我国在东南极进行测绘科学考察工作的高精度基准,同时也是我国进行地球动力学、冰川动力学、地球物理学和大气科学研究以及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基础设施和试验基地。通过中山站GPS跟踪站连续运行,可以在南极建立和维护一个高精度的测量参考框架,并与ITRF相联系;运用南极的测量框架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以及GPS在南极其它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因此,这是一项长期连续性的业务化观测研究。
另外在南极地区设立验潮站进行潮汐测量主要是为了确定平均海平面,为大地测量提供高程基准;为航海提供潮汐预报;监测由于温室效应和地壳均衡回弹而引起的海平面变化;校准卫星测高数据及进行海洋学研究等。
昨晚的极光



今天中午的太阳


阳光照耀站区

杜玉军在讲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