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2011-06-25 20:38:54)
标签:

极光

气象

观测员

辛苦

杂谈

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极夜第31天  晴  气温 -17— -10度  风速 2—3级

    正如极光观测员预报的那样,昨晚半夜中山站的上空出现了强烈的极光,昨晚极光的颜色还是首次见到,是绿色偏淡的那种,整个夜空中这种颜色的极光在变幻着,虽然极光的颜色比较单调,但像云烟一样无时不在变化着的极光还是非常壮观,让人目不暇接。

    今天是晴天,气温上升、风力减小,是难得的一个好天气,在极夜中这样的天气比较少见。在上午10点多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出门在站区转了一圈,然后去气象栋,看看气象队员的工作情况,因为我知道11点前气象队员会来气象栋工作,他们每天每隔6个小时就要接收地面气象资料,然后发往澳大利亚戴维斯站,由戴维斯站气象人员再发往世界气象组织。他们每天接收气象数据发报的时间是早上的5点、11点和下午的5点、晚上11点,一年365天不能中断,风雪无阻、天天如此。

    10点40分我看到李海锋匆匆往气象栋走来,他首先到室外的气象观测仪器上查看接收的气象数据,然后进入气象栋查看电脑上的气象接收数据,并填表登记,还要更换气压计的自动记录纸,最后在电脑上把接收的气象资料通过邮件发往戴维斯站,整个过程在半个小时左右。其实这个工作主要是气象观测员李向军做的,在极夜期间李海锋每天来帮忙中午11点的这一次,另外气象观测员李荣滨也每天帮忙一次,极夜期间剩下每天二次有李向军自己负责、平时每天三次。中山站有3名气象观测员,他们分别是来自宁夏石嘴山气象局的李向军、河北省气象局的李海锋、海洋局环境预报中心的李荣滨,是中山站上的“李家军”,他们除观测气象数据外,各自还有自己的工作职责。李向军每天进行三个时次的地面气象观测,并向戴维斯站发送地面天气报告,在月底制作地面气象报表(极夜期间,李海锋帮忙中午11点的一次),另外承担着海洋三所的气溶胶膜的更换,每十天一次;李荣滨承担每天一个时次地面气象观测,另外还承担每天的天气预报和海冰观测等;李海锋主要负责大气成分观测(包括CO2、CH4、H2O、CO、近地面臭氧O3、黑炭BC)和校准,还有高空臭氧观测(距地20-30千米)和温室气体采样。

    11点10分李海锋发完气象数据的邮件后要去天鹅岭的大气成分观测栋查看设备工作情况,我跟着他一起前往天鹅岭。天鹅岭离站区近1公里,都是高低不平的山路,今天天气好走路没感觉到什么,在大风雪天李海锋每天要去天鹅岭就感觉很困难了,他说有一次大风雪天能见度很低,他从气象栋出来后辨别不出去天鹅岭的方向,为了安全最后只能放弃去天鹅岭的打算。李海锋走路都是急匆匆的,我都无法跟上他的脚步,可能是他每天工作比较忙,习惯于这样走路了。到了天鹅岭上,我看到远处天空中的亮光比较好看,停下来拍照,李海锋说他每天来天鹅岭,有时天边的霞光很漂亮,就是没时间停下来拍照,可见他每天工作的繁忙。到了天鹅岭上的大气成分观测栋,他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情况和查看接收的数据,我刚赶到他已经检查完出来了,他说还要回去帮厨,就撇下我匆匆回站了,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感叹气象观测员工作的艰辛。

    今天我看到的这点时间只是他们三个气象观测员工作的一个缩影,并不是他们工作的全部,其实他们每天的工作还要艰苦,碰上暴风雪天气那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南极考察站的“气象人”,他们坚守在风雪南极,为南极气象数据的采集付出了心血,为南极气象资料提供给世界气象组织作出了贡献,为人类研究南极气候、研究全球气候提供了长年的气象资料。

 

昨晚的极光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中山站气象栋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李海锋走来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查看气象接收数据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电脑上查看数据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气象栋内部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更换气压记录纸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发邮件给戴维斯站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去天鹅岭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大气成分观测栋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查看仪器工作情况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李海锋匆匆回站
辛苦的南极“气象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