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2011-02-22 18:16:25)
标签:

卡特

昆仑

中山站

雪地车

勇士

杂谈

2011221日星期一      气温 -13-3    风速 23

    今天早上7点,去内陆冰盖200公里处送油的5名昆仑站队员回到中山站,他们开着雪地车拉着雪橇上海拔2千多米的冰盖,来回只用了48小时,看来他们是没休息,雪地车一直在不停地在跑。剩下的昆仑站队员这二天在中山站维修保养雪地车,为明年再上昆仑站做准备,另外今天昆仑站队员还去内陆出发基地,把坏在那里的一辆雪地车放在雪橇上拖回中山站,准备在中山站维修,就是国内过来的备件还没有到,不过已经寄到澳大利亚,让澳大利亚的考察船带到南极,他们的船要3月初到戴维斯站,到时他们会用直升机把备件给我们送过来的。

    自从中国在南极开展了内陆冰盖考察,并在内陆冰盖Dome-A地区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盖上建起了昆仑站,每次南极考察的内陆队员都是勇士,因为他们的考察条件最为艰苦,要忍受寒冷(昆仑站夏天时气温在零下4050度),还要忍受高原缺氧,内陆冰盖上的海拔4千米的含氧量要相当于国内海拔5千多米的高原。他们每次从中山站附近的内陆出发基地出发,用几辆雪地车拖带着装有各种设备物资的雪橇,1300公里的路程,要20多天才能到达,他们凭的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一路上还要克服车辆故障、冰裂缝、颠簸雪面、恶劣天气、生活不便、队员心里波动及队员生病等等各种困难,他们就是凭着这种意志为我们中国获得了荣誉,到目前为止内陆冰盖Dome-A最高点区域只有中国人用车辆到达过,以前被人们称为“人类不可接近”的Dome-A最高点区域被中国人战胜了,所以说每次南极考察的内陆队员都是勇士,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今天下午雪龙船回到中山站附近,下午3点领队等几人去雪龙船,商量这次南极考察最后剩下的一项工作,就是在雪龙船上的2辆卡特雪地车怎么运送到中山站,下午5点制定好卸雪地车方案,船上、站上马上组织人员分头实施,雪龙船开往印度站附近的海面,那里连接冰盖的海面上还有冰,先派人去测量冰厚度,条件允许,雪龙船在那里破冰,然后在冰面上卸下雪地车,把雪地车从冰面上开上冰盖,中山站上的昆仑站队员开几辆雪地车带着拖带工具去印度站附近的冰盖,因那里从海冰上冰盖的坡很陡,卡特雪地车无法自己开上去,在冰盖上面要靠其它雪地车拉着卡特雪地车上冰盖。

    中山站时间今天晚上10点半,2辆卡特雪地车安全从雪龙船上卸下并从海冰上开上冰盖,他们在海冰上铺设木板,从船中部到船头70米的距离让卡特雪地车小心翼翼地从冰面上铺设的木板上通过,后面的木板再移到前面,反复循环,雪地车终于开到冰盖下,在冰盖上雪地车的牵引下很难上到冰盖。晚上12点半,昆仑站队开着从雪龙船上卸下的卡特雪地车安全回到中山站,这标志着第27次南极考察在中山站码头冰不开的情况下雪龙船上的货物全部卸完,雪龙船也创造了破冰到船头顶到冰盖的新纪录,这次从雪龙船上卸下雪地车到冰盖的过程也创造了我国南极考察史上的奇迹,在2月中下旬的南极冰面上卸下重达23吨的卡特雪地车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我们做到了。半夜昆仑站队回到中山站,站上为他们加餐喝酒庆祝,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而取得的功绩干杯

 

昆仑站队员在维修雪地车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坏的雪地车拖回中山站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卡特雪地车从雪龙船上吊至冰面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冰面上铺设木板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冰面上行车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完成任务后的庆祝酒会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今天中山站外的冰山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今晚中山站的月亮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冰盖上的雪坝
南极内陆昆仑站队的勇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