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用智慧成就风采小主持

(2010-12-29 22:34:25)
标签:

少儿

撒切尔夫人

朗诵

普通话

契机

分类: 秋·家教印记

  秋水微澜【家教印记】

 

    前天,儿子被学校团委选为七、八年级40个班元旦班歌比赛大型活动主持人之一,女主持有四个,男主持就他一个。昨天,班主任又让他做班歌中穿插朗诵的领诵。看来,我在儿子小学期间有意培养的普通话和朗诵等能力初见成效了。

 

    其实,当初有意培养他这种能力的时候,只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并未想过培养成主持人。这实在是意料之外的收获,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可见不假。

 

    培养孩子标准的普通话能力、提升其朗诵水平、让孩子拥有语言智慧,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关键在于一个“巧”字。

 

    何谓“巧”?“巧”就是一旦出现契机时善于抓住契机、无契机时也要有意创设契机,“巧”就是征对孩子心理适度和适时的激励。

 

一、巧妙激励竞胜心理。

 

    我会偶尔在他的语文课本中选一篇经典美文或诗歌,先让他根据自己的领会试读之后,对他说:“儿子,这篇文章很美呀,你朗诵给妈妈欣赏一下怎么样?”一般情况下他都会欣然答应。儿子的语言悟性不错,加上现在的语文老师们因为经过专业训练,普通话和朗诵水平普遍不低,所以儿子的朗诵还过意得去。

 

    但,儿子的朗诵离我的要求毕竟还有一段距离,即便这样,我也会先夸奖他:“读得很有感情,不错呀!妈妈说不定都没你读得好呢。”稍停片刻,让他的自豪感自信心立即增长的情况下,我再接着说:“咱俩来个比赛怎样?”儿子的斗志立刻被激发起来:“好呀!”为了给儿子先做个示范,我应该先朗诵,但我绝不直白要求,却这样说:“那,谁先来呢?”不等儿子回答又接着说:“一般来说,我喜欢让对方先读,好了解对方的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在看对手参赛的时候,对手的优点我可以学到,而缺点我也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因为妈妈是语文教师,你又小这么多,妈妈占了这么多优势,就把选择权交给你了。”儿子果然进了我设好的圈套:“你先来!”我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有什么办法呢,我就先来吧。不过,要给我点时间练习一下哦。”其实小学课本教材中文章,我完全不需要练习就可以朗诵的,但为了给孩子一个万事都要做好认真准备的榜样,我还得装模作样地练习一会儿。“练习”好了,我开始朗诵,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为单位大型活动主持节目的态度。

 

    朗诵完,我问儿子:“你觉得我的朗诵怎样啊?”儿子:“好。”只一个“好”字,是很肤浅的评价,我会诱导他深入评价:“给妈妈打个分嘛。”他想了想,打了个分,一般都在85到98分之间,我一副兴奋的样子说:“哇,这么高呀?我想知道我的朗诵好在哪些方面呢?”儿子说了几个优点,我继续引导他发现我朗诵中的缺点:“那,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不给妈妈打一百分?”他想了想,又说了我朗诵中的缺点。这时我便夸他道:“嗯,说得头头是道,妈妈心服口服啊。那接下来,让妈妈欣赏一下你的朗诵吧,看你有没有我的优点和缺点哦,又有哪些我不具备的优点和缺点呢?”于是儿子会当做一场很正规的比赛一样,很认真地去准备一会儿,然后很认真地朗诵。果然,他很自觉而且很快地学到了我朗诵中的一些优点而尽力改掉了那些缺点。

 

    儿子朗诵完,我很真诚很热烈地为他鼓掌。他也缠着我说:“妈妈也要为我打个分。”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但我装作出人意料的样子:“那好吧,让妈妈想想。”为了鼓励他,我多数时候会给他一个比我高的分数(当然这必须要他确实朗诵不错的情况下,有些文章他会跟我相差甚远,两他自己也能明显感觉到时,就不能骗他了,我要一直给他一种客观公正的感觉,我打出的分数才会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激励作用),但只高一点点,好让他下次对于是否能够赶超我继续保持危机感和警惕性。但我却装作很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实事求是的样子说:“哎,**分吧。”他也会问:“为什么?我的比你的好在哪儿。”我接着便一条一条地指出他朗诵的优缺点,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他比我好的地方,也不避讳他的不足。儿子听后,心悦诚服,又兴高采烈。

 

    此后,一学到适于朗诵的诗文,儿子就会主动找我PK。就这样,他的普通话和朗诵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因此才可以在七、八年级40个班两千左右的男孩子中脱颖而出,被校团委选出来作为唯一的男主持。

 

、巧妙创设训练情境。

 

    而今,各个学校,特别是小学,每期都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孩子特别没用,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活动,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孩子在舞台上才气飞扬、光彩照人,自家的孩子却一个也不敢参加?这时,身为父母的你是否因为孩子的胆小怯懦有些失望、有些生气?觉得孩子怎么总没别的孩子能干、争气,怎么不给自己也长长脸呢?但你是否想过,面临众多观众时怯场是人之常情,包括已是成年人的家长自己。遇事关键是要多想想办法,而绝非生气、训斥就能解决问题。

 

    为了改善孩子的怯场心态,家长要善于在孩子学校举办活动的准备阶段,多次为孩子设置逼真的舞台。比如就在自己家的客厅里,沙发是观众席,沙发前是舞台,孩子是表演的主角,一名家庭成员做主持人,其他成员都是正襟危坐的观众或评委。孩子上台之前要有正规的报幕词,“观众”要有热烈的掌声,孩子表演时要认真观看和回应,表演完毕,评委要评分并说出评分理由、改进方法。总之,整个氛围和过程要模拟孩子在学校正式参加活动时的情境。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在这样的场景中锻炼次数多了,怯场的心理完全可以得到改善。顺理成章地,从此他们也就敢闪亮登场于各种聚光灯下,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了。

 

    还有一种既可以让孩子兴趣十足,又可以训练孩子胆量、想象力的可行方法——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也喜欢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编造些成人或许都听不懂的离奇故事。家长不但不能挫伤孩子的这种积极性,还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利用孩子对故事的浓厚兴趣举行“家庭讲故事比赛”。故事可以来源于书上,也可以是“原创”。家长还要把得分点、每个得分点多少分一一列出,比如普通话20分、感染力20分、态势语10分等,让孩子有的放矢地加以训练。为了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原创作品”可设置加分,哪怕孩子的故事编的十分的幼稚可笑,家长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对孩子加以鼓励。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训练方式也要随机变通。中年级,孩子的语言感悟力增强,家长可多设置朗诵比赛。高年级,孩子的知识面大幅度增加、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这时家庭中可有意设置一些辩论赛和演讲赛活动,训练孩子的语言智慧、思辩能力和演讲才能。读过撒切尔夫人故事的家长都知道,撒切尔夫人政治智慧和超凡口才的炼成,与其父在她未成年时常常和她进行辩论的训练息息相关。

 

    如果家长善于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机,并适时创设一些教育契机,设置训练孩子能力的环境氛围,当孩子的普通话水平、语言智慧、思辩的能力以及落落大方的态势语都成为了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出类拔萃的他不成为一个风采小主持都是不可能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