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教书 用爱育人——高克宁

(2014-04-11 15:09:25)
标签:

杂谈

——记2013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高克宁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作为普通教师的默默奉献,以及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和对学生朴实无华的爱;

她,站在三尺讲台十余载,时间并不算长,却用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优秀成绩,对教师这个最为光荣的职业作了掷地有声的诠释;

她,用汗水播撒着希望,用热诚浇灌着花朵,用爱心启迪着心灵,用温暖传递着情感,赢得同事的敬佩、学生的爱戴;

高屋建瓴,克难攻坚,宁静致远,

她就是我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高克宁教授。

自1998年任教东大以来,十六载时光荏苒,高克宁从讲师到学校教授,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高克宁“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坚守。她带着对教学科研的无限追求,带着对教师职业的神圣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用自己的勤勉和爱心给予了大学教育最不平凡的诠释。

高屋建瓴——率先建设资源共享课平台

作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关注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是高克宁每天的必修课。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让高克宁反思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并积极探索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她放弃休息时间,带领课题组成员努力工作。她总结多年来课程建设的经验,研读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相关资料,分析麻省理大学公开课的优势和不足,并参考电视广播领域,特别是凤凰卫视等优秀媒体组织方面的成功经验。经过一周的奋战,高克宁初步完成了东北大学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提案,并在高等教育处组织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具体实施细则”研讨会上,代表东北大学介绍了提案内容,同时建议资源共享课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团队、教学大纲以及由知识点组建课程资源的设想。高克宁的汇报获得了教育厅和高等教育处主管领导的高度认可,并提出由高克宁的团队负责全省资源共享课课程体系研究和平台建设工作。高克宁主讲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也作为第一批视频公开课荣登辽宁省资源共享课平台。

截至2013年9月,辽宁省第四批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遴选工作已基本结束,在这个过程中,高克宁的课程组获得了软件著作版权2项,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批辽宁省资源共享课2门、辽宁省视频公开课1门,获批省级教改课题3项。另外高克宁被选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辽宁省精品开放课建设专家工作组成员。

克难攻坚——倾力编撰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高克宁虽已过知命之年,但在她身上却跳动着跟随IT时代前沿发展的激情脉搏。高克宁与课题组成员便决心对《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教材进行重新修订。

2008年8月,工程正式开工。她一方面她阅读大量国外计算机领域教材,了解他们程序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另一方面她收集多学科实际案例,注重教材内容与学生专业应用的最佳契合。经过一年不间断的努力,2009年10月,新版《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隆重问世。目前,这本教材已在大连理工、北京科技等全国二十多所院校使用,初次印刷达2万册,而且还有很多高校源源不断打来电话跟高克宁预定教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当问及成绩的取得时,高克宁说:“我只是‘沧海一粟’,我这些年来的成绩折射的是我们计算中心课题组全体教师团队的创新精神。每一位团队成员不仅有很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工作耐心细致。当面对教材修订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时,大家勇于直面困难、敢于吃苦,并通过团队的精诚合作,最终保证了修订工作的顺利完成。”

宁静致远——用爱浸润教育沃土、学生心田

“我和学生的距离只有三尺讲台的高度”,高克宁在采访中跟记者讲道,她认为,“师生关系应以学生为本,定位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基础之上,我坚持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民主、尊重和爱护的态度,做到严而不厉、爱在其中。”也正是这份“爱在其中”的感情让高克宁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强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枢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新需要。她研究开发的“资源共享学习平台”,改变过去教师设计题目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完成的传统做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教师提供课程的参考题目及方向,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程序方法和过程并完成之,使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高克宁充分利用各种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探讨人生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她的直接帮助下,数十位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有2名研究生和2名本科生选择到国外名校深造。“求学是一个人终生要面对的话题。大学时,我就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下决心将此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和信条”,高克宁说。如同知识海洋里的一叶扁舟,常年累月孜孜以求,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高克宁依旧坚守在教育一线,守着一方乐土,守着一片精神家园。岁月带走的只是韶韶年华,而沉淀下来的,是她对教育事业依旧年轻的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