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装周第一天,由来自英国伦敦的设计师品牌PPQ拉开帷幕,此次PPQ悄无声息地来到上海时装周,以至于很容易让人忽略了这场秀。作为开场秀,它没有让人失望,虽然多数服装在伦敦时装周上已经走过,但此次班师上海,设计师带来两件新作,依然值得一看。
整场秀下来,PPQ让人领略到作为专业时装秀应该具备的核心要素:美丽的衣服与美丽的构思。显然,他们在伦敦时装周积累的成熟经验让这一切顺理成章地实现了。虽然很多服装并不为实穿,但能看到设计所带来的服饰想象力,值得回味。
设计师Amy
Molyneaux与Percy
Parker的2012秋冬系列很明显是概念先行,时而乖张,时而优雅的变化仿佛带你进入混音般的狂想世界,联想到设计师的音乐生涯背景,也就不难解释了。
首先是丝绒面料的运用很难让人不联想起那些拥有深邃眼神的女子在优雅午后闲庭信步的摸样,裹得严严实实,却有风情万种。突然豹纹服出现,猝不及防,似乎要证明现代女性的优雅与狂野并重才是大方向。到后来的雪纺及绿色大摆裙出现,我已经能适应设计师的思维跳跃。
但初次来到中国作秀的PPQ团队也明显遇到些水土不服的问题。
首先是模特妆容的违和感,这些模特曾经在其他秀上见过,有的还是铁板钉钉的美人坯子,但没有想到这一次妆面竟如此不合拍,灯光下个个显得面部浮肿,与服装本身的纤瘦风格形成太大差异,所以自然有人叹息:“服装不错,模特不知怎么了……”是不是PPQ设计师对亚洲人的面部骨骼不甚了解,还不知如何扬长避短,就不得而知了。其次让人产生疑惑的是这次秀明显时间太短,秀出的服装数量与其在伦敦时装周上的大秀相比有缩水,实在令人意犹未尽。
PPQ的设计师此次从伦敦飞赴上海,目的有二,一是带来他们最新的秋冬系列;二是考察中国市场,此次秀可以看成是一次试水行为。但遗憾的是准备工作并不充分,听说在伦敦常常有社会名流及演艺人士捧场他们的每一季发布,已故歌星Amy
Winehouse亦曾是座上宾,而在中国尚未形成此种名流积极与时装周互动的氛围之时,则需要更多商业性手段来提升关注度,否则如开篇所说的悄无声息便成了惯常憾事,这对中国的时装设计行业来说显然不是好事。
当然,中国的时装周存在的缺憾并不仅限于名流参与这一点,篇幅所限,暂且不表。上海时装周能吸引到类似PPQ这样的伦敦国际时装周常客来中国发布,应当算是给出一种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上海时装周正在通过此平台想方交流并汲取国际时装周的经验。与这些品牌进行合作,可以让本土时尚行业人士多了解国际时装产业的规格与趋势,若没有基础的积累,天才、杰作亦无从谈起。
加载中,请稍候......